李丽
摘 要: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權,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广泛在企业中使用。要解决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职责,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尽量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有效地管理办法,以降低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根据应收账款的形成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探讨应收账款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 财务风险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4(b)--02
1 应收账款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作为一种信用和促销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销售量和促进利润增长。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资金回收的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坏账风险、经营风险,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一旦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会影响资金周转。由于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并不一定表示当期现金的流入,应收账款的产生会增加机会成本和收账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会使资金运转缓慢,造成企业正常经营资金短缺,影响经营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等不良后果。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尤为必要。
2 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赊销,应收账款数额普遍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机制和供大于求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利用各种方法扩大商品销售,争取客户、增强市场占有率、解决库存,便大量的采用赊销,企业只看到赊销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赊销的财务风险、坏账风险。在事先未对客户信用进行分析和调查的情况下,盲目的赊销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未对赊销额度进行控制,没有建立赊销的审批、跟踪等制度,没有相应地监督制约措施,销售人员为争取业绩而盲目赊销,造成企业自身资金流量严重不足,还得为缴纳税款、购买原材料、发放工资等垫付资金,使企业现金支付能力急剧下降,为维持企业经营,向银行贷款再度产生财务费用,以至于这种恶性循环最终让企业难以生存。
2.2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不重视,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只注重生产经营的管理,没有防范应收账款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企业经营和销售过程中,由于货物与资金流动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差,票据的传输和记录也可能有延时,不能及时对账,形成的应收账款只是口头上的承诺,没有合法有效的依据。财务部门平时也仅对应收款的账龄进行简单的分类,没有建立相关的辅助台账,没有定期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坏账损失做分析和分类,发生坏账没有及时地提取坏账准备,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长期挂账,引起利润的虚增。制度的不完善使销售部门只管销售、财务部门只管登账,销售和财务脱节造成财务账面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人清收。没有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制度,造成企业各部门权责不明、配合不协调,相互推诿,催款力度不够,使应收账款逐年增加,收款周期越来越长,导致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无法收回应收款的风险增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2.3 缺乏客户资信评估
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在前期没有进行充分地考察、了解,不明确客户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度和债务偿还能力,就盲目地进行赊销,缺乏征信观念,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制度,没有对往来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评估、对重点客户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缺乏对重点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发展前景、行业风险程度的全面跟踪了解,以至于应收账款逾期后一拖再拖。企业为维护稳定的客户资源,担心催款过度影响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和销售,导致应收款逾期时间变长,催收难度越来越大,一些不良客户故意拖欠或不偿还债务,使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失去了一些投资盈利的机会。
2.4 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催收制度
企业为完成销售任务,实现账面利润,制定工资薪酬和销售任务挂钩的相关政策,使销售部门只追求销售业绩或个人业绩大量的赊销,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忽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在应收账款发生后又疏于管理,往往会忽略货款到期日,把迟付几天或十几天认为是合理范围。事实上迟付货款影响资金周转,极有可能造成长期拖欠的隐患,而企业没有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不同的账龄采取不同的信用管理政策,没有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部门之间制定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规章制度,应收账款到期缺乏催款的积极性,收款进度缓慢,激励制度的漏洞使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机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企业效益。
2.5 员工应收账款管理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应收账款的产生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确,使得员工对应收账款产生后存在的风险缺乏根本上的认识,对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淡薄,也没有相应地管理办法,片面的认为产品销售出去业绩好了,任务就完成了;事后能否收回款就再也无人过问,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经营风险也只认为是管理层应该解决的问题,缺乏对收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员工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文化素质都有待提高。
3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行为有章可循,对应收账款事前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制定相应的赊销额度,在赊销范围内,由企业管理者、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做好额度控制和监督。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台账、专人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时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分析,完善收账政策,确保款项的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绩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协调各部门之间对应收账款管理的主动性。利用好信用政策,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与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3.2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為了能够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应当加强市场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灵活运用销售折扣、销售折让、信用销售、代销等多种策略和营销方式,结合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收账成本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分析报表,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根据不同的客户信用等级分级建立档案,按分级的信用标准确定赊销额度,并对这些客户进行跟踪管理,关注重要客户变动情况,对境外客户和新开发客户要建立严格的信用保证制度。根据市场及客户情况不断调整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定期分析应收账款特征、账龄、金额大小、信用期限、债务人的信誉和经营状况以及偿债能力,及时对违约客户、恶意拖欠客户停止赊销并加紧催收欠款。
3.3 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应结合信用评价体系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预先评估,建立提取坏账准备金制度,按照账龄的长短、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以及相关信息,合理对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根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坏账对损益的影响。应收账款的延期时间越长,产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按时提取坏账准备金,及时核销不能收回的款项,对已经发生的坏账建立核销备查账簿,定期跟踪了解尽可能收回已核销的坏账,减少企业损失。
3.4 完善激励机制和催收制度
在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和制定相应措施,争取款项到期能及时收回,建立销售回款绩效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催收账款责任落实到人。企业应根据客户信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对于信用一向良好,能在约定期限还款的客户,企业可给予一定的折扣折让优惠,鼓励尽早还款。当客户资金困难,到期不能偿还货款的,可要求其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收款的保证程度较高,也将风险转移至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坏账损失的发生;对逾期时间较长估计货款难以收回的客户,企业可以制定分期偿还计划、修改债务条件、给债务人一定减免等一系列措施来尽可能的收回逾期应收款,当债务人面临破产,经双方协商,债务人可以实物资产偿还债务以减少企业损失,对恶意拖欠的客户运用法律手段。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和收账制度,能加速应收款的回收,减少企业损失。
3.5 加强对员工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坏账,收回货款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每个员工共同的责任。为提高员工风险识别的能力,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加强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培训,培养专业业务能力。适时定期举办专业业务培训班,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财务管理者讲课,参加人员扩大到企业管理层,生产、财务、销售等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应收账款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性和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的深刻认识,从而激发起对应收账款管理、催收的工作热情;还可以派员工去其他经营业绩好的企业,考察学习交流,学习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业务能力,严格管控应收账款,减少坏账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推动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发展。
赊销是企业促进销售的一种策略,能增加产品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但是应收账款的规模超出企业承受的范围,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办法,做好应收账款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收款的管理工作,对全过程进行掌握分析,把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以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梁慧.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中国商论,2018(18).
何禹锋.格力电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9(20).
赵正亮.浅谈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