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它不仅要求教师们要传授给学生们基本的知识,还要求教师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的英语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所以教师们要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从而去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初中英语课堂;时效性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上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英语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初中的英语教学。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已经不仅仅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习题训练而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了,他们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创新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他们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时效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生活化情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高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此外,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依旧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阻碍了学生英语综合水平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英语成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具体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一定的条件,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因此,初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让新课改在初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实施,初中的英语教师就要对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研究,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应用到初中的英语课堂中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英语语言,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英语语言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生活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体现英语语言的实际价值。
此外,初中的英语教师还可以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大量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更为贴近生活的英语课堂,将英语的教学进行生活化,從而为学生创设轻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初中学生都能参加到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
此外,在传统的英语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占主体的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这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地厌倦对英语的学习。因此,初中的英语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要结合英语的教材内容,去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去学习英语知识,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课堂的时效性。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为了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开始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创新。
他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发现,以前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了。同时,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所以这就导致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在实际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将具体的英语知识进行生活化,从而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 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想落后
在实际的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依然落后,满足不了现阶段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不能提升初中课堂的时效性,不能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够重视。
此外,有的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灵活使用,他们在实际的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同时,在课堂上大多数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足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如果教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会严重地阻碍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
(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不感兴趣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对英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英语成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兴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如果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没有兴趣的话,那么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将会大幅度的下降。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介词“in”的用法时,由于教材中关于“in”这个单词的介绍比较简单和单一,这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这个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英语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初中的英语教师如果不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观念,就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英语成绩就会大幅度的下滑,甚至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三)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的教师还没有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提高,这就导致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教学实力不足以及教学水平普遍偏低等问题的出现。
同时,新课改又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初中的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此外,学校缺乏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学校没有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教材,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教师利用什么教学方式对初中的英语学生进行教学,都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因此,初中的英语教师在利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找准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然后再有效地将英语知识进行生活化。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演示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情境,从而让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更加的生活化。同时,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情景引进英语课堂,加强了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英语教材的内容去设计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情境,从而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定的条件。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们学习“shopping”这一单词的时候,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帮父母和朋友挑选礼物的,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在课上进行演示,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的爱好,然后让学生为老师挑选合理的礼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不同的生活场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生活场景加深对这个单词的学习,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有趣的生活情景。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生活化情景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实际的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负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所以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去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英语。
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英语“Unit 2 School Life”这部分内容的时候,“Life”这个单词就是生活的意思,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英语知识一定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不要让学生只在教室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校园生活中去学习英语,享受自己的快乐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问问学生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理解,问问学生理想中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Unit 2 School Life”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初中的英语。
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它要求英语教师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时,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为基础,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因此,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小学生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学生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只有用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根据具体的周围教学环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想提高初中课堂英语的时效性,就要让初中的英语学习充满生活气息,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调动学生对初中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telephone number”这个短语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設计一个接打电话的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单词的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教师就要在实际的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去设计英语课堂的教学环节,从而为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时效性提供一定的条件。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时效性,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能够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英语问题,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时效性[J].校园英语,2018(29):177-1178.
[2]罗元茂.新课改下生活化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85).
[3]刘恩圻.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299-300.
作者简介:
吴玲玲,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