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平 陈水平 缪凌云 郑芳
摘 要: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城市中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越来越多。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里祖辈的介入固然是减轻了父辈的育儿压力,但与此同时祖辈在孙辈的教育中也存在着教育边界意识不清、越界而为的现象。这种教育边界意识不清主要表现在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社会性发展及学习能力养成方面。祖辈教育边界意识不清产生的原因不仅有祖辈自身的因素,也有父辈缺位及边界意识不清的原因,因而可以从父辈和祖辈两方面着手,明晰两代人的教育边界,和谐家庭关系。
关键词:隔代教养;教育;边界意识
自2015年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持续增长。尽管国家宏观政策鼓励家庭多生育,然而相关的配套服务却无法及时到位,0-3岁的社会托育服务存在着“有需无供,有教无保,有心无门”的现象。公立幼儿园僧多粥少,生养孩子的成本主要仍由家庭负担。另外,由于城市中房价持续居高不下,物价上涨造成生活成本节节攀升,经济负担逼得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职场,巨大的职场压力使得很多中青年夫妇不得不请家中老人来看护孩子,从而使得城市中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越来越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者岳坤研究显示从孩子出生到小学阶段有79.7%的家庭存在祖辈参与孙辈教养的情况。这种祖辈参与孙辈教育的方式虽然可以减轻父辈经济和时间上的压力,增强祖孙之间的情感交融,但祖辈与父辈之间对亲密性存在的微弱竞争关系也会对亲子关系造成损害,不仅如此,这种情形还易引起代际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中祖辈与父辈在孩子教养上之所以会起矛盾冲突,价值观念和养育观念的差异固然是其认知因素,但究其本源仍是两代人对幼儿养育边界意识不清之故。因而文章首先探讨祖辈在孙辈中的教育边界意识。
一、祖辈教育边界意识概念探析
边界意识这一概念较早由歌德使用,是一种既不同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元意识,又不同于形而上学的终结及其虚无意识。贺来认为边界意识是一种和而不同的智慧,边界意识包括领域分化原则、领域内在有限原则、领域自成目的原则及游戏规则的非僭越性,具体而言即每一意识主体都应清晰意识到自身领域与他人领域的差异不同,每一领域都是有限的,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领域内存在、生成和作用的游戏规则都是有限的,只能在领域内自行作用。每一领域内的游戏规则不应超出自身界限越位在他人他物领域内运行。
隔代教育边界意识即指祖辈能够清晰自身角色定位,明了隔代教育只是亲子教育的辅助教育,是在子女无法行使教育职责时的一种弥补,隔代教育有着特定的时空限制,其所有出发点是辅助父辈教育孙辈,这种教育不应僭越亲子教育的界限、对亲子教育造成干扰。
为了探讨祖辈在幼儿教育上的边界意识,研究者对37名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中的老人进行了访谈,围绕着祖辈与父辈容易发生矛盾的四个领域进行了调研。
二、祖辈对幼儿教育边界意识不清的具体领域
(一)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边界意识
0-6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后续学习、人际交往、良好个性的形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未能意识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多数老人认为孩子大了自然懂事了,坏习惯坏毛病自然就没了。隔代亲使得其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无原则满足,对孩子的哭闹只有妥协。调查中发现老人们不仅对孙辈在观念和行为上表现如此,还认为父辈们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教育过于严格。当父辈对祖辈行为给予不同的合理建议时祖辈仍固守己见、不愿接纳改正,甚至在父辈对孩子立规矩提要求时不仅不配合父辈的亲子教育,反而越界干涉这种教育,指责批评父辈,甚至与孙辈结成联盟欺骗对抗父辈。这种逾越亲子教育的行为使得父辈在孙辈中难以树立权威,削弱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家庭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孙辈对于规则认知不清晰、迷惘矛盾,自主意识差,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的不良个性。
(二)对幼儿生活习惯教育的边界意识
由于生活的历史背景不同,祖辈与父辈两代人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祖辈以节俭为主,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喝足,对于幼儿所需营养的多样化、饮食的丰富化往往不能认同,但对于幼儿的零食欲望却又无节制的满足。不仅如此,在幼儿穿衣、吃饭等动作行为习惯的养成上,祖辈并无锻炼孙辈的意识,往往包办替代、越俎代疱,剥夺了孙辈成长的机会。父辈虽然持有的育儿观念较为科学,会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然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中,祖辈并不能意识自身生活行为方式所发生作用的领域及时间上的有限性,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给父辈。在孙辈生活习惯的养成中,祖辈对父辈的科学理念持之以鼻,以经验主义为导向,不接纳父辈的意见。祖辈越界而为的直接后果是幼儿往往饮食习惯不良,营养不均衡,生活各个方面处处依赖成人,自理能力极差。
(三)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边界意识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需要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和行为,即必须形成符合特定文化下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性发展教育包括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等。调查研究显示,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不仅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上存在着明确的边界意识不清,而且在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上仍有着边界意识不清的现象。多数老人对孙辈的社会性教育持有“宁可陪礼道歉,不可让人欺负”的信念,助长幼儿攻击行为,忽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当父辈实施自己的科学教育理念时,祖辈们往往不理睬、不接納父辈的建议,完全意识不到育儿是父辈的权利,亦是父辈的责任。这种边界不清往往造成幼儿社会性适应不良,合作分享行为不足,攻击行为过多,同伴关系不佳,最终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对幼儿学习规划和学习能力的教育边界意识
在所有调查的领域中,对幼儿学习规划和学习能力的教育边界意识是祖辈边界意识最明确的领域。在访谈的37人中有35人认为孩子的兴趣班、择校、教育惩戒手段该由父母做主。多数受访老人认为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对孙辈的教育无能为力,只能依靠孩子父母。尽管如此,其仍对学前教育中幼儿学习的方式和幼儿学习的内容有着自身的看法,他们以小学教育的方式及幼儿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幼儿园的优劣,从而忽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部分老人甚至以此为标准干涉孙辈兴趣班和就读园所的选择。
总之,相比较幼儿的学习领域,祖辈在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会性教育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边界意识不清,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分析。
三、祖辈教育边界意识不清的原因
(一)中国社会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这种尊重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明确的界限感,因而在孩子成年之后父母较少涉足孩子的生活。对于孙辈的照料和教育,祖辈也只是代为照看,尊重父辈的亲子教育权限。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三纲五常”流传了几千年,至明朝朱熹时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三纲演变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甚至最终演绎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程度。这种愚孝思想过于强调父母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和控制权,致使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并不对等。传统文化及其衍生出的愚孝思想促使中国很多父母在与子女相处中往往边界意识不清,即使在子女成年后,仍以爱为名对子女的生活、甚至婚姻横加干涉,这种边界意识不清在不完全隔代教育家庭中往往又会迁延至孙辈的教育。
(二)祖辈知识文化水平有限
如前所述,祖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将孩子当做依附于自身的产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是祖辈所受教育水平有限。世人将学习庸俗化,认为学习是获取功名利碌的途径,固然这是教育的受益之一,然而教育不仅仅要使个体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应增强人明辨是非、接人待物的能力,使个人更加完善、更好地发展自我。从调查来看,受访的老人中受教育的最高水平为初中,教育水平的有限促使个体所掌握的科学育儿知识欠缺,没有与时俱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如此,这种有限性往往还使得个体的思维方式狭隘,不能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事物,在家庭中很多祖辈颇有唯我独大之意,在教育上不能做到和而不同,以自身经验为标准和行事指南,不能认真听取子辈的要求与建议,屡屡越界而不自知,独断专行而不自明。
(三)老年人心理特点使然
随着老年人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能力衰退,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降,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流畅性较中青年差,老年人认知迟缓。另外,很多老人由于退出职业的历史舞台,未能很快转变角色,找不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得老人情绪上抑郁自卑,渴望获得他人认同,尤其是子女的认同,表现在隔代教育上往往是老人计较自身付出,极度希望子女赞同其育儿方式,并认为子女认同其价值的最好方式是顺从其意。
老年人不仅在动作和认知方面出现衰退现象,伴随其改变的是其人格亦在发生着改变。脑生理功能的衰退,大脑皮层兴奋性弱、抑制性强,心理活动能量的减少,使得老年人退缩迟缓、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较差,老人在学习接受新事物上较为缓慢,这种退缩迟缓体现在人格上的表现就是老年人容易保守固执,从而使得其在隔代教育中固守己见、明知不能为而为之。
祖辈对于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边界意识不清,固然与老年人知识水平有限,自身认知不合理及心身特点有关,亦与父辈在育儿上的角色缺位有关,甚而两代人情感上的冲突和矛盾加重了祖辈的越界教育行为。因此,明确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的界线,也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四)帮助老人明了教育边界的对策
(1)祖辈明确角色,做好配角不越位。祖辈对孙辈的教育边界意识不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传统家长制思想作祟,以为尊老就是顺老,因此要从认识上扭转这一观念。首先,祖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学习和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将教育权还于子女,在对孙辈的教育中,祖辈尽可能做到不占位、不越位、不错位,清楚自己在孙辈教育中的界限。与亲子教育观念不一致时,祖辈不要当着孙辈的面直接干涉,而应与父辈保持一致,有异议私下沟通交流,在意识上保持着教育界限感,行为上不超越亲子教育的边界。其次,祖辈除了帮助父辈照看孩子外,也应有自己的精神寄托,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加强自己与社会的联系,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和明确的人际自我边界意识。
(2)父辈要明确责权增强责任感,明确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部分父辈因工作忙或自身心理不成熟过于依赖祖辈,使得祖辈承担起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鉴于权责一致的原则,祖辈自然而然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在与父辈出现育儿上的分歧时,其自然就不能意识到孙辈教育的边界。因此,父辈自身心理上需独立成熟,在育儿上要主动承担起重任,尽可能亲力亲为地照顾教育幼儿。另外,父辈要在生活上多关心祖辈,增进两代人情感的交融,让祖辈从情感上接纳子女的配偶,并进而接纳子女配偶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总之,引起边界意识不清的原因既有传统文化的影響,又有个体自身心理特点方面的因素。因而对于这种边界意识问题,应从祖辈和父辈两方着手,共同致力于确定隔代教育边界,减少家庭的冲突和矛盾,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贺来.“边界意识”:当代哲学“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J].天津社会科学,2006(04):16-21.
[2] 张弘,杨阳.行政权的边界意识及其法律培植研究[J].政法论丛,2013:(05):19-25.
[3] 张明霞.价值的边界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求是,2015(02):46-50.
[4] 孟宪平.论文化全球化中的边界意识及影响因素[J].理论学丛,2010(05):116-119.
[5] 张艳红.透视美国老年人的隔代教养[J].老龄科学研究,2014(06):71-77.
[6] 吕本修.“三纲五常”思想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9):63-69.
[7] 胡成广,郑文宝.中国社会传统家庭伦理父子关系的现代扬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49-51.
[8] 侯桂云,黎光明,谢晋艳,杨栋.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轨迹: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J].心理科学,2018(04):835-841.
[9] 姜德珍.老年人个性的变化与调适[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2(02):120-122.
基金项目:文章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城市不完全隔代教育家庭教育边界意识的心理学探索”资助成果,项目编号:16JY16;2.文章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学前儿童因果推理多通道证据采择的加工机制研究”资助成果,项目编号:19JY24。
作者简介:方小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