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课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需求与深度学习,必须要保证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客观分析初中生的学习需求与成长问题,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文将从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课前预习,确定课堂起点;开发生活化德育案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完善小组合作探究,优化学生思维碰撞;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德育体验四个角度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如何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突出学习活动;策略
在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因为只有不断优化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懂得通过有效的学习去满足自己的自我发展愿望,才有可能促使学生真正实现终身发展。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常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很少会自主思考、能动迁移,所以他们即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难以真正受益。归根究底,这是因为初中生并未全身心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活动之中。为了切实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效,教师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行为、思想认知与实践应用,全方位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此真正构建有效课堂。
一、 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课前预习,确定课堂起点
由于常规的文化课教学一直都是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一直都在不断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希望可以切实优化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过犹不及,由于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播速度与课时数量,学生们一直忙于接受新知,反而很少在课前自主预习新知,鲜少展开自主思考。然而,古人曰:“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预习活动不仅不会浪费教学时间,反而还会帮助学生及时熟悉学科知识,初步利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去探究新知,由此实现自主生成,也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同时要实时监督学生的预习效果,由此确定课堂教学起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学科探究任务。
就如在“让友谊之树长青”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新知,希望学生可以及时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为此,笔者设计了导学案,确定了自主学习任务,即通过教材内容整理出友谊、友情的概念;学习建立、呵护友谊的有效方法;结合自己的交往经验汇总如何才能与朋友进行有效沟通。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完善知识储备,笔者还在导学案中插入了一个“知识窗”,即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案例与格言,希望学生可以据此反思自己是否正确建立了友谊,是否为维护一段友谊付出了情感等等。同时,在导学案中,笔者还设计了一个检测板块,围绕友谊、友情的建立与呵护方法设计了一些选择题、判断题与主观题,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材料进行解题。这一板块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本班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预习,整理学习难点;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友谊的观点与看法,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与品德引导。由此,则可准确预设课堂教学起点,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建立、维护友谊的方式方法,而难点则是学生是否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本课所学知识。由此,笔者便据此设计了课堂教学计划,整理了关于呵护友情的有效策略与手段,以便真正帮助学生优化交友方式。
二、 开发生活化德育案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客观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要以学生的现实成长为基础,因为本学科需要对学生产生启思、导学作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优化作用。如果脱离了学生实际,只是宣扬一些高尚的理论与品德,那么初中生是很难产生情感共鸣的,也同样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开发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案例,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思考,使其在案例探究、案例分析活动中代入自己的人生理解,及时反思与反省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自觉进行调整与改正。
就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针对常见的网络交友问题设计了生活化教学案例,希望学生可以根据案例分析网络交友的优劣势。具体来说,案例内容如下所示:
案例一:小兰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而且十分慢热,难以快速融入一个新集体中,所以小兰逐渐喜欢上了网络交友,因为这种方式不必面对面与别人沟通,可以给小兰带来安全感。但是,小兰却从来没有想过與网友见面,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虽然会向网友倾诉自己的心事,诉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会聆听网友的想法,但是一直保持着网络距离。
案例二:小南是一个对任何新鲜事物接受度都很高的学生,在网络交友中,小南也一直十分积极,认为网络交友与现实交友是一样的,只是渠道不同。于是,在一次网友约见的时候,小南认为自己可以完全信任网友,所以答应了下来。在他人的劝说下,小南不以为意,认为网络并不可怕。
案例三:小名是一个身体肥胖,也因此感到自卑的学生。但是,在网络上,小名却可以忽视自己的体形,自信地与外界交流。渐渐地,小名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位“红颜知己”,两人互生好感,而这就让小名越来越沉迷于网络,无法走进现实,还总是为对方转钱,不息对父母说谎。
根据这三个案例,本班学生可以及时代入自己的网络交友经历,而这就便于学生客观分析网络交友的利弊,及时警醒自己的交友意识,懂得合理交往,也要树立鲜明的自我保护意识。然后,笔者就与学生总结了网络交友的方式与原则,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自觉遵守网络交友的准则,既要保护自己,也要懂得健康用网、文明交友。
三、 完善小组合作探究,优化学生的思维碰撞
常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以学生被动接受、安静听讲为主,虽然不乏有一些学生可以通过听讲活动来获取课程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在枯燥、单一的听讲活动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且,这种看似简单的教学方式也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确保学生可以实现终身成长。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改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看成是基本方法,希望一线教师可以积极转变师生关系与教学互动模式,由此优化学生的学科认知。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则可积极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现实成长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碰撞,民主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与人生感悟,由此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促使学生学习与借鉴他人的优秀成长经验。
就如在“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将5名学生组成一个探究小组,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去整理本课基础知识,结合小组讨论汇总如何才能增强生命的韧性。首先,小组内部需通读教材内容,圈画出挫折的概念内容,根据教材整理出如何对待、对抗挫折,树立“生命的韧性”这个观点的意思。其次,小组内部要积极分享自己的受挫经历,以及自己面对挫折的行为表现,及时展开现实反思。比如,有的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受挫经历为主,表达自己经常产生自我放弃、自我逃避的意识,但是却咬牙坚持,努力学习,不希望在未来后悔。有的学生则举出了反面例子,表达了自己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性格,而这也直接反映出学生无法直面挫折的不足。有的学生则分享了自己在交友、比赛等方面的受挫经历,真实阐述了内心的苦闷与烦恼。接着,小组则需继续探究教材知识,分析如何进行情绪调节与自我疏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等等,想象自己在面对挫折时迁移本课所学知识可能产生的后果。由此,学生则可切实实现探究学习,也能在同组成员的启发与正面影响下了解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节情绪,以便不断增强自己生命的韧性。
四、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德育体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出现了知行脱节的问题,也因此而导致学生无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优化自己的思想品德。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改提出了一个改革亮点,即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可以切实实现知行结合,让学科教学回归生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现实成长,积极丰富学生的德育实践体验经历,由此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值得一提的是,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组织教学实践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与思维能力,使其全身心地调动认知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人生體验,能够让学生真正受益。
就如在“让家更美好”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任务,即学生要自主设计回报父母的计划,努力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与幸福之情,同时也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与父母一起营造更加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为了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展开德育实践,笔者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者是录制实践活动过程,以此来证明自己切实展开了德育实践。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周末恰好是母亲的生日,所以主动为母亲定制了一份鲜花与蛋糕,还手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多年付出的感激之情,让母亲潸然泪下,也因此传递了自己的爱意。有的学生则主动搜集了一些菜谱,在周末为父母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表示自己已经长大,不仅不再需要父母保护,反而还可以保护父母。有的学生则十分细心,提前了解了父母的梦想与爱好,在周末准备了一些活动为父母圆梦,让父母重新找回了青春的快乐与梦想,也因此而让父母变得十分开心。还有一些学生选择自己主动进行大扫除,让父母休息,使其不再为家务而繁忙;有的学生则为父母买了衣服、鞋子或者是化妆品,把父母打扮得十分漂亮、帅气,等等。面对学生的多种表现,笔者及时与父母沟通,发现每一对父母都因为孩子的贴心举动而感到幸福、美满,也很感谢笔者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各个家庭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不断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善学生的能动体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身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活动之中,稳步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然,刘岚.活动设计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初中活动型学科课程《道德与法治》为例[J].江苏教育,2018(83):45-46.
[2]王海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优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3]徐志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互动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29.
作者简介:
田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本庄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