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补偿理论视域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探索

2020-05-09 09:59崔莹吕晖高晶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1期

崔莹 吕晖 高晶

【摘要】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中英文版作为外宣文本代表,从生态翻译学补偿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外宣文本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外宣文本;语言补偿;文化补偿;交际补偿

【作者简介】崔莹(1992-),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天津大学,教务员,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吕晖(1990.09-),女,漢族,河北承德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典籍英译;高晶(198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课题《时政新词翻译研究及其对承德外宣翻译的启示》PT2018001。

一、引言

2016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经过新中国70年以来的发展,中国工业成功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由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长为世界第一位的工业制造大国。但在目前,这一状况正开始改变。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驱动”等新兴浪潮不断能涌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制造正在逐渐走向中国智造。

在新时代,已是制造大国的中国,要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要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在新科技革命兴起、人类步入智能制造时代的当下,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除了走出一条制造强国的道路,我们更要把建设制造强国的声音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二、外宣文本及外宣文本翻译

外宣文本,顾名思义,是指以某个主体为中心的、具有对外宣传沟通作用的文本,包括但不限于政治、文化、旅游、科技等题材。广义上讲,凡是具有对外宣传作用的文本的翻译,均属于外宣文本翻译的范畴。宣传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等。狭义的外宣文本翻译,主要是指将各式各样与我国相关联的信息由中文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并借助图纸印刷、电视广播报道、互联网宣传等渠道,将其传输给国际受众。(杨艳蓉、武恩义,2018)

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文本分为三个类型,即信息型(informative text)、表达型(expressive text)和呼吁型(operative type)。外宣文本多数是以信息型为主,同时根据内容的差异又具备表达型和呼吁型的特点。因此,外宣文本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文本,其翻译应该以目的为导向。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其受众所处的环境,也是译文所呈现的环境,即外宣文本翻译的生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外宣文本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三、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

“人类的语内、语际交流,归根结底就是翻译。”(Steiner,1975:49) 因此,人类有其生存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翻译也有运行的环境,即翻译生态。“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文化、社会环境,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Hu, 2003:288)自2001年起,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多次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研究》等刊物上对生态翻译学进行分析和阐释。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中阐述了生态翻译学大胆借用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 学说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原理,并把这种原理引入到翻译学领域,成为首次全面系统地解释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陈金莲,2015)胡教授同时也将生态翻译学定义为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从翻译学、语言学、文化学和生态学等各学科视角的跨科际研究的“关联互动”,最终融入所共同依托的生态系统,构成翻译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胡庚申,2009)

国际上对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规模也比较局限。但近年来,这一主题正逐渐引起学者信的关注。近十年来,在中国翻译界学者发起的序列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十数位西方学者宣读生态翻译方面的学术论文。(思创·哈格斯,2013)

四、生态翻译学补偿理论指导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

1.语言补偿。生态翻译学的语言补偿(Linguistic Compensation)要求译者在词汇上充分考虑遣词造句是否恰当,在表达方式上尽量选择最合适的译文表达形式,同时通过对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补建,进而实现原语到译语的生态转换。(陈怡飞、徐鑫贝,2019)。所谓“补偿”并不等于“补充”,并非在翻译时增加信息即为补偿,具体操作要视情况而定。只要采取最合适的译文表达形式,在语言结构上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都可以归为此类。在《中国制造2025》的译文中,多次运用语言补偿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要求,又不影响信息的有效传递。请见如下译例:

译例1:“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will be the theme, improv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the core, integrat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IT into manufacturing the main threa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e main priority, and meeting the deman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defense the goal.

该句子的汉语为五个同形式的小句,即“以……为……”的形式,同时根据汉语表达习惯,省略了主语。完整表达应添加主语 “我们”。但是英文为物主和静态语言,用物作主语居多,因此也没有翻译成“We will regard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as the theme”。这样一来,直接突出了原文中由下划线标注的中心部分,且不存在用词重复的问题。此外,该句子的译文省略掉了每个小句相同的语法部分,如果补充完整应该为“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will be the theme, improv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will be) the core...”——即补充出所有的“will be”,而译文选择省略掉所有重复部分,只保留关键词,既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又突出了重点。加上排比的效果,整个句子非常富有力量,达到了原文期待的表达效果。

3.交际补偿。交际补偿(Communicative Compensation)是译者在交际维度适应性进行选择转换过程,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而进行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换言之,译者在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补偿手段使得交际意图能在译文中得以体现。(田希波,2013)外宣文本的具有交际功能,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必定会用到交际补偿策略,以达到所期待的交际效果。请见译例:

译例1:

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

这段原文的特点是,用“基本方针是”几个字统领几个段落,后面分段陈述具体方针,用具有解释性质的破折号引出内容,同时对每个方针进行详细阐述。然而如此结构在汉语中屡见不鲜,也非常易于中国读者接受,在英文中却显得非常松散。这与中英文的结构差异相关。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要;西方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不可少的。(王力,1954 : 310)因此在翻译中需补充出形式上的“联结成分”,即“we will”。请见译文: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r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 We will:

Make innovation the guiding theme of manufacturing with breakthroughs in key technologies, adapt institutions for innovation...

Quality First - We will:

Continue to view quality as the core of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product quality...

Green Development - We will:

Continue to t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focus of manufacturing pow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processes and equipment...

Structure Optimization - We will:

Pursu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s the key facilitator of manufacturing power, support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alent-oriented Development - We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talent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fluence. Develop pragmatic mechanisms for personnel hiring, placement, and training...

通过补充出“联结成分”“we will”,横跨几个小段落的语义被统揽起来,显得浑然一体,连贯清晰。虽然应用了简易的表达技巧,却达到了上等的表达效果。这即是翻译生态学补偿理论的最佳体现。

译例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Pragmatic Planning with Long-term Perspective.

这是《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战略方针和目标标题之下的基本原则之一,有两点具体内涵: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提质增效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業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这两点解释了“立足当前”的含义,一个是了解“当前”制造业存在的弱势;一个是把握“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发展形势。针对目前的两个“当下”采取具体措施。因此在翻译时,结合语义翻译成了“Pragmatic Planning”而非“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更加准确地起到了沟通作用,符合交际补偿理论的要求。

五、结语

翻译工作不仅一种文字工作,更是一种文化工作、社交工作。译者除其本身的角色之外,更是发言人、外交家以及文化传播的使者。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务必牢记自己的使命,谨慎对待一言一词,充分了解自己的定位和受众的定位,让翻译工作享受“绿色生态”“健康生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中的补偿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例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望对后续的翻译工作和研究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Hu, G.engshen.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J].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2003(4):283-291.

[2]Steiner,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 Translation[M]. Oxfor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3]陈金莲.2001年以来国内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92-99.

[4]陈怡飞,徐鑫贝.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的翻译补偿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英译文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37(04):30-35.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 2009(02):3-8.

[6]蒋骁华.关于“翻译生态环境”的新思考[J].外语与翻译,2019, 26(03):19-25+98.

[7]欧阳峣,罗会华.大国的概念:涵义、层次及类型[J].经济学动态, 2010(08):20-24.

[8]任东来.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的讨论[J].战略与管理,2004(04):16-22+8.

[9]思创·哈格斯.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与趋势[J].上海翻译,2013(04):1-4+20.

[10]田希波.生态翻译学视阙下公示语翻译补偿研究——以甘肃省部分城市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