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张儒闻(南昌市第二中学) 袁晶(本刊记者)
从南昌县黄马乡政府向东南方向前行10余公里,穿过白虎岭,绕过抚河,就来到了白城村。村庄环山抱水,环境优良,但与此同时,地理位置的偏僻导致了白城村的闭塞与落后。不过,这种贫穷的状况,随着第一书记的驻村扶贫,正在渐渐发生着改变。
2017年9月,王洪由市体育局委派前往黄马乡白城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次全天候、零距离接触农村工作,服务村民。白城村下辖13个自然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地处南昌县与进贤、丰城交界处,交通不便利且生产方式传统单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经济发展较滞后,是“十三五”市级贫困村,全村728户,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82人。
履职第一书记,王洪坦言责任重大压力也大,可是既然受组织委派,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他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顶着压力上,一定要在扶贫工作中干出点名堂来。他通读省、市、县各级有关脱贫攻坚工作文件与政策,了解各级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虚心向其他第一书记学习请教,反复琢磨如何当好第一书记。
能否迅速转换角色,静心驻村,是摆在王洪面前的第一道关口,他深知,只有静心驻村,才能赢得村民信任,赢得工作主动和各方认可。为此,王洪暗下决心,一定要从严要求自己,决不当“走读书记”,周一到周五,坚持在村里工作,即使白天在市、县有关部门联系工作,晚上也不回家里居住。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他深入自然村和田间地头,走访村组干部、老党员、贫困户,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与村民唠家常,倾听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他们对村班子建设的看法,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诉求。根据调研情况、村情实际和村民、扶贫意愿,王洪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开展座谈交流,认真分析党的农村政策、农村发展变化以及白城村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增强村党员干部谋划发展的紧迫感,为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驻村后,王洪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先后对白城村小学教学楼进行拆除重建,新建村健身广场1个,改建村级卫生所1所,提升新农村建设点3个,新建无害化公厕10座,帮助贫困户改水改厕7个,安装太阳能分类垃圾箱150个,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14位在读学生教育补助款24400元,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在16个村级公益性岗位就业……
“输血”更要“造血”,扶贫不能只看一时,而要从源头上“拔穷根”。按照这个发展思路,王洪与村“两委”干部经过反复考察,确定以“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创办养鸡基地,充分利用村里的山地和树林优势,为村民寻找一个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门路,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但他抛出养鸡计划时,贫困户和村民并不“买账”,有的甚至明确表示不愿意,怕养不成功。面对这一情况,王洪没有退缩,逐一与在外成功创业的乡贤联系、见面,介绍发展扶贫产业的想法。企业家章国泉得知王洪与村“两委”干部的来意,当即表态,全力支持村里兴办致富产业,还主动发动村民共同参与养鸡项目。
“通过市场调查得知,县城附近没有在山上放养的鸡场,而白虎岭有一望无际的山林地,百草丰茂,适宜养鸡。”王洪说,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提高,山林草地里养殖出的绿色食品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锁定养鸡项目后,王洪与公司负责人章国泉从如何选好鸡苗,度过幼苗期,怎样预防天敌,发现疫病及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学起,又请来一名技术员,购买了5000多只麻羽绿壳蛋鸡、黒羽绿壳蛋鸡和原种土鸡苗。为降低病害风险,他们将鸡舍依山而建,远离人烟,散养在树林中。
“林地里鸡的活动空间大,空气好,充分的运动可以让鸡肉更结实。”王洪说,散养在野外的鸡,食山上虫草,饮山涧泉水,只有在傍晚归巢后,辅喂一些五谷杂粮,所以养殖周期比较长,需要达到8个月以上才能出林,用这种方法喂养的鸡肉鸡蛋的营养价值高,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虽然以每市斤高出普通鸡20元的价格销售,但还是有很多顾客还是慕名竞购,逢年过节还得提前订购,鸡蛋也创造了比市场上更高的效益。养鸡基地年产值达90万元,在产蛋高峰期可为村里提供十多个务工岗位。
“因为疾病,我在外面找不到什么事做,现在负责养鸡棚的日常管理,一个月包吃住,还有2000元钱工资,一年下来就有2万多元。”村民章小华由于常年患呼吸道慢性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无其他技能,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王洪的帮助下,虽然章小华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还是很想自力更生,无奈数次外出找事情做,都因为身体问题被老板辞退。村里建立养鸡基地后,王洪和村“两委”干部根据章小华的实际情况充分商议,与公司负责人协调,安排他作为养鸡基地驻班工作人员,负责鸡舍管理和喂养工作。如今,王洪又在协助养鸡基地成立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把“生态鸡”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从中受益。
要致富,先修路。而道路,是白城村的“短板”。 一直以来,进出村的主要道路由于年久失修,基本上硬化层已经破损殆尽,一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晚上满眼黑,天黑不出门,即使是轿车进村,在路上不是剐蹭到底盘就是划伤轮胎。村里的稻谷收购价格比起道路好的邻村都要低一些。路不通,做什么都困难。王洪与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们商议后,决定修路。他协调南昌县林业、水利等部门出资700余万元,从白虎岭上引出一条硬化道路对接抚河堤坝硬化道路,硬化白城村与周边各行政村间与村内道路,在村道路旁安装太阳能路灯300余盏,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身为第一书记,王洪牢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要求,始终把抓党建作为促脱贫谋发展的第一要务专心抓、持续抓。针对组织生活“宽散软”等问题,全力协助党支部书记从整顿会风会纪、强化党员分类管理等细节入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指导村级“两委”健全完善干部管理制度,规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章,让党员有归宿感。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更新党务、村务、扶贫公开等公示宣传栏,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以“党建+扶贫”为主题,对党员实行“分类定标、分项考核、分档定格、分层记实” 的“四分工作法”管理考核。大小事情,王洪都及时与村“两委”干部充分沟通,坚持统揽不包揽,做到集体协商、相互尊重,真正拧成推进脱贫攻坚的“一股绳”。依托对口帮扶优势,每年都组织协调市体育局、市投资促进局和南昌县人武部到白城村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在基层组织共建、城乡资源共享、困难村民互帮、新农村共创、“三风”示范点创建等方面进行合作。与省燃气集团、世贸集团和顺丰速运等爱心企业联合开展党建和送温暖活动,建立扶贫联络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金融扶贫。
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王洪希望与连心小分队成员和村党员干部并肩作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为白城村脱贫攻坚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