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娣
【摘要】 目的:分析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更具优势,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抗生素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于8周岁以下的儿童,多见于男童,冬春季节高发,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因素[1]。一般该病是链球菌血性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的寄生虫有关[2]。随着多普勒超声应用的普及,肠系膜淋巴结炎诊出率明显增多,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据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抗生素治疗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关键。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口服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3~8岁,平均(4.1±0.7)岁;男22例,女8例。研究组患儿年龄3~9岁,平均(4.6±1.3)岁;男23例,女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给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国药准字H20056389)静脉滴注,剂量为每次50 mg/kg,1次/8 h,年龄较大且病情严重者可将剂量调至1~2 g/次,1次/8 h。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类头孢克肟颗粒(国药准字H10940128)口服,剂量为每次1.5~3.0 mg/kg,2次/d,重症患儿可增加至6 mg/kg次,2次/d。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描述,计量资料用(±s)描述,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63.33%;研究组显效1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3.3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594 2,P=0.004 8。
2.2兩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儿退烧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为(3.45±1.3) d、(6.57±1.38) d,研究组退烧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为(1.98±1.45) d、(4.69±2.34)d,两组比较,t=4.134、3.790,P<0.05。
3讨论
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在静脉滴入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联合口服抗生素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加快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儿预后[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更具优势,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徐鑫,李娜,张秋莹,等.徐金星主任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3):157.
[2]江剑雄,王琛琛.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饮食调理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7):15,17.
[3]栾俊琦.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