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国强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工业分析技术属于生物与化工大类的化工技术类专业,该专业主要为化工、冶金、食品、药品、环保、第三方检测等行业培养从事商品检测、质量分析、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仪器分析”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含量,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和强调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近年来分析检测方法逐渐趋向仪器化、智能化,使得仪器分析技术在分析检测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再加上近年来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为该专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全面提高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以“仪器分析”课程为切入点,就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取得了一定成果,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普遍提高,创新创业的平台不断增多,优质的创业项目也不断涌现,但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不够明晰
创新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增强其创新能力,促使其成长成才;创业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素质和技能等,解决受教育者成家立业的问题,两者都是一种实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目前还多停留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多少上,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偏重于知识传授。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融合度不够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专业教育缺失,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空中楼阁;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拓展与升华,离开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会显得没有活力,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缺乏后勁。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还存在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融合度较低,有些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所学专业关系并不大。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全校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授课教师以创新创业学院专职行政人员、辅导员为主,授课内容多以通识性的创新创业知识为主,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传授等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多停留在理论指导层面。
(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常是由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系部等部门管理,各个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
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化工、环保、食品、医药、冶金等不同行业的分析检测技术人员,但由于学生就业方向不确定,学校开设的实验课程不可能实现专业方向的全覆盖。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灵活应变,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甚至创新方法,还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与优化;而且,有不少学生在毕业若干年后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这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第三方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第三方检测行业作为社会发展催生的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这为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的创业能力,毕业生就有可能作为创业者加入到第三方检测行业,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接受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仪器分析”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仪器分析”课程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一)将智慧课堂应用于课程教学
2019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将智慧课堂终端在日常教学中推广应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小组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将智慧课堂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取得了较好效果。利用智慧课堂终端,教师可提前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件、教案、学习资料、习题等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熟悉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终端进行考勤、课堂提问、布置习题等工作,学生借助终端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予以点评,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课堂提问回答情况都留存在智慧课堂终端数据库。课后,教师通过终端布置思维拓展题。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将批改意见反馈给学生。智慧课堂的应用将课程的教学资源、互联网技术、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聚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为学生课外实践搭建平台
为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我们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面向师生开放实训室。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把“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为5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都安排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占总课时近50%。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单纯的课内实验已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的学生课内实验没有完成好,心有不甘,想重新再做,也便于更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课外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还有一些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探索和钻研知识,如微量铁的测定,国标上推荐了邻二氮菲法和磺基水杨酸法两种方法。课内实验中,有些学生使用了邻二氮菲法,有些学生想尝试一下磺基水杨酸法,比较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是否一样。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予鼓励并提供支持,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比较样品的测定结果。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四大职能。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硕士点,教师的科研项目没有研究生来协助,只能自己动手完成,精力和时间较难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让部分高职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借助仪器分析课程所学知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完成痕量样品的分析,一方面能加快教师科研项目的完成进度,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仪器分析课程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项目,无形中可以受到专业方面的熏陶,专业素养明显得到提升,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四)鼓励学生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参加各类比赛
目前,高职学生参加的比赛类型主要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这些高水平竞赛的开展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抓手。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和数据在整理后可以参加各类比赛。如工业分析技术2017级学生参与了由笔者主持的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完成了双水相萃取分离富集重金属铬的实验任务。任务完成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科研论文,并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参加了2019年度“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对项目非常熟悉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动手制作PPT,完成汇报稿。赛前,学生反复演练,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指出存在问题并加以纠正。根据比赛要求,挑战杯入围项目分现场展示和集中汇报两个环节。现场展示环节,参赛者需要把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所有试剂、比例器皿等带到现场向专家展示,并能够简要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向评委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更难得的是,学生在此類比赛中,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及社会服务等获得经济收益,并让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锻炼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高校有着天然的人才、设备、学科交叉优势,在高校成立分析测试中心,开展第三方检测业务,不仅可以开展社会服务,提高大型分析仪器的使用频率,而且能够为在校生提供大量实验课题。教师可以在分析测试中心开展实验教学,这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能够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对于通用科研仪器设备,通过建设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方式,集中集约管理,促进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于是,我校成立了分析测试中心,促进了学校内部跨部门、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合作以及融合发展,提高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当然,第三方检测业务类型较多,高校可结合当地实际,先把某些业务量大的检测业务作为试点,申请这方面的资质,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建立起来,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拓宽检测业务并扩大规模。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先尝试了“空气中甲醛检测”这一分析项目。项目的整个过程可操作性强,学生通过完成样品采集、样品检测、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过程,将“仪器分析”课程学习内容应用到实际样品分析中,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
四、效果评价
一个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可以从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方面来评价:学习过程包括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包括是否提高学习成绩等。
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用到课堂后,学生的创新创业方面的兴趣明显提升,做完一个实验后,有的学生就提出国家标准方法有哪些,有没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可以替代等问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毕业后先进入第三方检测公司,有一定经验后再创业;95%的学生能够利用智慧课堂完成学习任务,并与教师互动;学生总体考试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一年来,学校近20名学生参加了“仪器分析”课程相关的双创项目的应用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 “砷的高灵敏、低成本检测技术” “硫酸铵存在下丙醇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铬” 双双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宜家环保科技”获得2019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仪器分析”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实训室开放制度还不健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还不够深入,等等。我们的专业教师要主动作为,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分析检测类专业人才。
(本文系2019年度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重金属离子高灵敏度在线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阶段性成果)(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