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扶贫攻坚是党中央的重要部署,扶贫帮困是社会责任,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做好扶贫帮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愈显重要。坚持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并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的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扶贫帮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帮扶做了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我国进入扶贫帮困工作的攻坚冲刺期,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光荣传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是我们必须研究探讨地新课题。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部署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众的生活状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关系到每个单位的形象,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注重‘四个创新,更好的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困工作。
一、观念创新是扶贫脱困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扶贫脱困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根据中国的实情建立起来的,由于战略机遇和社会矛盾的交织重叠伴生的矛盾和问题,较传统的计划经济更加复杂,更显突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愈加突显。如何化解职工群众在思想观念、物质观念和利益观念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认清形势、破除旧思想、转变新观念。首先要树立与时俱进地新观念,要正视自身的使命,以做好扶贫脱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己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从人的本性和个性出发,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教育人的人文环境。其次要坚持密切联系每一个困难个体,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困难职工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的具体行动中,切实为困难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要畅通困难职工群众的诉求渠道,健全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畅通困难职工群众信息渠道是各级组织的使命,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切入关,我们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换位思考,面对面听取他们的心声,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实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困难职工群众的思想疏导,尽力化解思想方面的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维护职工群众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内容创新是扶贫脱困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
随着扶贫脱困工作的不断推进,扶贫脱困的难度越来越长,面临的环境,任务,存在的困难更加多样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绝不能一成不变,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有侧重的内容创新。特别是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贫困成因多样化,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结合实际,在增强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适应社会新形式,面对新现实,抓住难点,解决问题。首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被帮扶对象更好的了解和懂得党的方针政策,使他们清楚通过什么渠道逐步摆脱所处的困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奋发努力的信心和力量。其次,坚持用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坚持以人为本,想困难群众所想,办苦难群众之所需,为困难职工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使帮扶对象得到精神享受和温暖的心理感受。三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职工群众的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與技能提升相结合,在帮扶中传递爱心,传承美德,激发他们通过努力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斗志。通过多种形式的内容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三、方法创新是扶贫帮困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
做好扶贫帮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符合中央的要求,必须适应帮扶对象的需要。只有从扶贫帮困工作的实际出发,才能实现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突破以往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因此,在开展扶贫帮困思想政治工作时,既要善于运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又要加强学习研究,探索运用新的方法和手段。一是要运用好信息传媒,不断拓展新阵地。信息社会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高效的载体,扶贫帮困中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应用,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创新。二是加强科学知识的运用,不断拓展新视野。要把文化知识帮扶、思想教育帮扶、行为习惯帮扶结合起来,通过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服务职工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交流和疏导,形成立体交叉、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三是运用联合机制,不断拓展新范围。随着扶贫帮困的推进,帮扶对象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他们的精神方面的需求会不断提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不断地变化,方法要多样化,逐步形成家庭、单位、社会相结合的思想引领格局。
四、机制创新是扶贫帮困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解决发展中出现的贫富差距矛盾,关键在于依靠自身的发展,扶贫帮困亦是如此。首先要建立扶贫帮困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把企业救助、政府救助、社会救助相结合,搭建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扶贫机制,营造全社会重视扶贫帮困工作的思想整治工作氛围,全社会都能参与到扶贫帮困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一个专业性强、凝聚力强、工作能力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其次是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举,加强正面思想政治宣传,弘扬脱贫攻坚正能量,破除贫困职工群众“等靠要”的思想,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勤罚懒,扶助困难职工群众不断更新观念,坚定艰苦奋斗,改善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三是要建立困难职工群众技能培训机制,要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贫原则,创造免费技能培训机会。要改变简单的“输血式”扶贫模式,探索出一条“造血式”扶贫途径,为他们搭建就业平台,提供信息服务,最终通过自己的劳动价值提高生活水平。
五、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困难职工群众会不断减少,但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短期消除,扶贫帮困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必须按照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提高对扶贫帮困工作的认识,创新理念,丰富内容,拓展载体,创新开展扶贫帮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上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扶贫帮困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扶贫帮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田东峰.试论扶贫帮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2(09).
[2] 杨济维,马超,张颖.探析扶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求知导刊,2016(11).
作者简介:王佳(1987.12- ),女,汉族,吉林人,本科,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