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李桂琳,姜 艳,白燕冰,李泽生,周侯光,罗 凯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瑞丽678600)
滇重楼(Rhizoma paridis Yunnanensis)为延龄科重楼属多年草本植物,又名七叶一枝花,俗名土三七,是珍稀药用植物。世界上重楼全属有24 个种,我国有19 个种[1],云南重楼品种居全国之冠,有14 个种[2]。重楼大部分都可药用,但只有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收入中国药典[3]。1995 年和2000 版的中国药典收载有云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两个变种的干燥根茎[4]。滇重楼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区,云南分布于丽江、楚雄、昆明、玉溪、普洱、曲靖、大理、文山、怒江、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多生于海拔1 400~3 100 m 的山地林下或路旁草丛的阴湿处。
滇重楼为云南省地道稀缺贵重药材,以新鲜根茎或干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凉肝定惊之功能[5],是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宫血宁”、楼莲胶囊、“热毒清”等多种中成药和新药的主要原料。历史上,滇重楼野生资源十分丰富。2002 年滇重楼药材价格25 元/kg,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价格翻倍,此后每年涨幅超过80%。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长期“掠夺式”采挖,加上滇重楼药用部位生长缓慢、周期长,野生滇重楼目前已经濒临枯竭,被列为云南省30 种稀缺濒危天然药物之一[6-8]。对滇重楼的资源保护和研究利用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
据2016 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我省2016 年滇重楼种植面积达0.69 万hm2。云南滇重楼主要产于大理、丽江、楚雄、曲靖、昭通等地,近年来随着价格的飙升,山区农户种植积极性高,在云南特色高原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云南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动下,建立滇重楼经济林下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是今后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德宏热区森林资源丰富,有野生滇重楼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000 m 沟谷、溪流边缘的林下阴湿地带。为进一步摸清和了解德宏地区滇重楼种植情况,笔者于2017-2018 年对德宏地区滇重楼资源及种植情况开展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到德宏二市三县(瑞丽市、潞西市、盈江县、梁河县、陇川县)就滇重楼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种植模式及经济效益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种植户座谈交流、个别专访、电话沟通的形式,收集各种数据。根据种植户提供的数据与各县(市)滇重楼协会、中草药协会、企业、科技局等进行电话防谈,核对数据,了解当地野生滇重楼资源的分布、来源、蕴藏量、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以及近年来滇重楼种植、产品粗加工、销售情况及急需解决问题。
在前期收集资料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于2017-2018 年采用访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作重点调查,主要对德宏各县市从缅甸、文山、大理、昆明等及本地引种的滇重楼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和引种栽培。
滇重楼有“宜荫畏晒,喜湿忌燥”的习性,喜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在排水良好、通风透气、腐殖质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疏松肥沃砂质壤中生长良好。云南省德宏州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均温17~20℃,年均降水量1 400~2 000 mm,为滇重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越冬条件。德宏地区野生滇重楼资源十分丰富,可分为单芽、多芽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等品种,单芽滇重楼按株型高矮又可分为高杆、中杆、矮杆品种,生产上主要种植单芽滇重楼。单芽滇重楼适宜性强、生长快,药效成分含量高。多芽滇重楼虽然抗病性强,抽芽多、产量高,但优良种苗缺乏,推广种植面积较少,目前潞西市雪山种植有多芽滇重楼3.4 hm2。不同地区的品种物候差异较大,抽芽期3-5 月,倒苗期10-12 月。
2.2.1 概况
近年来,随着滇重楼价值的逐渐体现和药用工业的发展,国内以滇重楼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越来越多,市场规模达到数十亿元,对滇重楼原料的需求也迅速飙升,收购价在过去的10 年内上涨了10 倍,鲜品收购价达300~400 元/kg。滇重楼野生资源锐减,药源紧缺,国内滇重楼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脱销状态,开展人工种植是解决该危机的重要策略。
2001 年,陇川王子树乡收集当地野生滇重楼品种开展“荫棚、露天、草果树套种、核桃林套种”4 种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种植模式为荫棚种植,生长期4~5 年,产量达15 000 kg/hm2,实现产值30 万元。2006 年,瑞丽市大瑞药业有限公司引种德宏本地种(瑞丽、梁河)、腾冲、易门、丽江、缅甸等6 个不同来源的滇重楼品种,在瑞丽勐秀乡排罗山南药种植基地开展林下滇重楼种植示范,通过5 年观察,来自瑞丽、梁河、腾冲、易门、缅甸等5 个品种能正常开花结果,生长期5 年,产量达12 000 kg/hm2,丽江品种未开花结果,缅甸品种倒叶早。
近年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山区农民自发加入滇重楼种植,生产产品自主销售。经过10 多年的努力钻研,已初步掌握滇重楼的种植方法,并将野生滇重楼种子育苗的出芽率提高到80%以上,使滇重楼人工种植得以逐步发展壮大,并向德宏贫困县、贫困山区、贫困户等地区辐射。
目前,云南白药集团已参与到德宏州芒市中草药协会的滇重楼人工种植,与当地协会和种植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种源,收购滇重楼原料,全产业链介入滇重楼产业的发展。这必将推动纯正、优质的滇重楼产品批量走向国内外市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2.2 种植现状
根据滇重楼生长对生境要求严格的特点,德宏宜在海拔1 300~2 500 m,年降雨量850~1 400 mm,年均温12~18℃,生长季节温度15~25℃,荫蔽度60%~70%、相对温度在75%以上的阴湿、通风环境中种植滇重楼。德宏热带亚热带地区均适宜种植滇重楼,根据对瑞丽、潞西、盈江、梁河、陇川的走访调查及县市科技局和中药协会的统计资料,截止2018 年12 月,德宏滇重楼种植面积已有141.5 hm2,其中,集约化种植面积22.7 hm2,林下种植118.8 hm2,种植企业或种植户1 340 户。潞西种植最多,有40.9 hm2,占全州面积28.9%,种植企业、种植户360 户;其次是梁河,种植33.4 hm2,占全州23.6%,种植企业、种植户340户;盈江,种植24.6 hm2,占全州17.4%,种植企业、种植户280 户;瑞丽,种植22.6 hm2,占全州16.0%,种植企业、种植户120 户;陇川,种植20 hm2,占全州14.1%,种植企业、种植户240 户,详见表1。
表1 德宏地区滇重楼种植统计
2.2.3 种苗繁殖
随着野生资源的锐减和人工栽培的发展,滇重楼除大量用作产品原料外,还被收集用作栽培种苗。云南野生滇重楼资源丰富,多年来市场上流通的滇重楼种苗一直来源于野生资源,主要为种子繁殖和根茎块繁殖。2012 年以来,农户种植滇重楼积极性较高,上山采挖或收购滇重楼种源培育种苗或搭建荫棚种植,种苗价格一年生2元/株,二年生3 元/株,三年生4 元/株,一般大田种植选择3 年生以上的种苗,当年就可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采收成熟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即减少管理成本,还可缩短生长周期。根块茎采收后,可把顶部留作种苗,缓解了云南快速发展滇重楼种植对种苗的需求。
2.2.4 种植模式
滇重楼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林下种植(自然经济林、杉木、冬瓜、核桃等)和集约化种植(用钢管、杉木、竹子、铁丝搭建遮阳网),但不同地方种植的方式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3 种:
一是最早的滇重楼种植者(陇川王子树乡、瑞丽市大瑞药业有限公司),主要采用“单层遮荫网下”“常绿阔叶经济林下”“阴坡露天下”三种居群试种,每公顷投资约75 万元。以单层遮荫网下种植生长最好,不仅生长快,地下根茎块健壮,而且病虫害较轻;常绿阔叶经济林下种植长势比单层遮荫网下的差,主要原因一是药林争肥,二是浇水不便;阴坡露天下种植的叶片发黄枯萎严重,高温高湿季节茎腐病、细菌性叶斑病害发生比较严重。
二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种植户(德宏润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陇川维烁重楼公司),用钢管、铁丝搭建遮荫棚,购买商品苗进行集约化种植。建有育苗基地,按生长周期分为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种苗,为市场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采用三年生以上种苗种植3 年即可收获利用,每公顷投资约120 万元。优点是生长一致性好,药茎生长周期较短,缺点是投资成本大。
三是德宏部分协会(芒市中草药协会、以村委会成立滇重楼协会),用杉木、竹子或在林下搭建遮荫棚,农户自发加入种植队伍,收购种苗或上山采挖种苗,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每年施有机肥后用腐质土覆盖,再用杂草、艾蒿、树叶、刨花作死覆盖,抑制杂草,保肥、保水。每公顷投资约80万元,由于种植环境湿度大、气候温凉,滇重楼生长正常,病虫害发生率低。优点是管理方便,缺点是简易遮荫棚每年需要修补。
2.2.5 栽培管理技术
种植方法:滇重楼的栽培品种有单芽和多芽滇重楼。目前生产上多数种植品种为单芽滇重楼,种植株行距20 cm×20 cm,每公顷用苗120 000~135 000 株。 多 芽 重 楼 种 植 株 行 距50 cm×70 cm,每公顷用苗22 500~24 000 株。
田间管理:干冬季节,土壤水分保持在30%-40%,雨季注意排水,及时除草浅松土,摘除多余子房。11-12 月滇重楼倒叶后,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牛粪、马粪、鸡粪、羊粪等),根据种植年限的长短,每公顷施15 000~30 000 kg。
病虫害防治:5-9 月是滇重楼旺盛生长发育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茎腐病、叶枯病、黑斑病、猝倒病;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龟子、红蜘蛛、刺蛾等。调查看到,使用的农药主要有苯醚甲环唑(世高)、甲基硫菌灵、茴毒清洗涤剂、扑海因、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克松等。
2.2.6 采收及产品加工销售
滇重楼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的种苗在移栽后6 年以上才可收获,根块茎繁殖的种苗种植3 年以上可收获。调查的种植户种植的滇重楼80%以上作鲜品销售,鲜根茎售价300~400元/kg,干片售价2 000~2 400 元/kg,种子800~1 000 元/kg。产品采取自主销售,价格合适就出售,市场价格低就不采挖,让其根块茎继续生长。滇重楼单位面积产值与种植品种及种植户的管理水平有关,产量水平差异较大,经济效益完全受制于市场。
芒市中草药协会的种植户引进云南白药集团选育的滇重楼品种进行绿色生态种植,滇重楼生长周期在4~5 年,单芽滇重楼根茎产量达15 000 kg/hm2,多芽滇重 楼高达30 000kg/ hm2,按销售价300 元/kg 计算,单芽和多芽滇重楼单位面积产值分别达450 万元/hm2、900 万元/hm2。陇川维烁重楼公司种植本地单芽滇重楼高杆品种,生长周期7-8 年,根茎产量达34 500 kg/hm2,产值达105 万元/hm2;在大田选择高产、高抗健壮植株留种,摘除多余果荚,平均每公顷留种750 kg,种子按800 元/kg,产值增加60 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2.2.7 投资渠道及效益
德宏滇重楼种植主要有企业投资(或项目资金扶持建种植园)及个体老板投资建种植园两种方式。根据《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文件精神,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从各县市的特产办、卫计健康局,根据滇重楼种植面积可通过申请项目获得一定资金扶持。
德宏滇重楼种植业历经10 年的发展,截止2018 年12 月,种植面积近141.5 hm2,投产面积达82.1 hm2。其中集约化种植每公顷产种子0.75 t、根茎7.5 t:林下种植每公顷产种子0.6 t、根茎6.75 t,根茎干片比3.5~4∶1。果实的大小差异明显,一般70~250 粒/果,脱皮后种子千粒重33.3~43.5 g。按种子售价8 万元/t、根茎30 万元/t 计算,产种子55.8 t,产值446.6 万元,产根茎591.2 t,实现产值17 106 万元(表2)。
全州有10 余家滇重楼种植企业,20 多家滇重楼协会和专业发展合作社,辐射1 500 户种植滇重楼,解决了2 000 余人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集约化种植平均产值达150 万元/hm2,林下种植平均产值达120 万元/hm2。滇重楼产业已成为边疆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高原特色产业,是促进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表2 德宏地区种植滇重楼的经济效益
德宏林业资源丰富,植被好,种植滇重楼条件得天独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滇重楼药材价格较好,根茎价格在300~400 元/kg,一般种植滇重楼投资约75 万元/hm2以上,3 年生以上的滇重楼产值在150 万元/hm2以上。发展滇重楼种植的丰厚利润和广阔前景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加入到滇重楼种植队伍。德宏种植滇重楼有10 多年的经验,已初步掌握滇重楼种植技术,但在生产利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资源锐减。由于过度采挖,导致野生滇重楼资源日益枯竭。据农户介绍,10 年前当地滇重楼野生资源分布较多,农户上山一天可采挖20~50 kg,售价在50~60 元/kg;近几年只能采挖到几株甚至更少,售价到300~400 元/kg。短短几年,资源就接近枯竭。由于滇重楼生长周期长,种子发育过程十分缓慢,采挖的速度远远超出滇重楼种群正常的繁育速度,如果继续任其掠夺性采挖,若干年后滇重楼野生种质资源将会灭绝。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滇重楼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势在必行。
一是林业部门要制定禁止野生资源采挖的相关条例,加大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二是加强野生资源环境保护,禁止乱砍乱伐,保护好野生资源的生态环境;三是企业及科研究院所开展滇重楼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突破组培育苗瓶颈,为市场提供优质种苗;四是鼓励农户积极人工种植滇重楼,目前德宏林下种植滇重楼的农户已占80%,这不仅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还为滇重楼提供了生长所需要的腐质土,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2)优良种质资源缺乏。现在种植的滇重楼主要来自野生混杂种,植株的生长习性、有效成分和抗病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保证药材的品质,提高中成药原料的产值,滇重楼优良种源的选育十分必要。目前德宏生产上主要种植本地野生单芽滇重楼和少量多芽滇重楼,由于单芽滇重楼适宜性强、生长快、药效成分含量高,而多芽滇重楼抗病性强、抽芽多、产量高等特点,农户种植本地品种基本获得成功。企业与科研院所可以从大田选择长势、性状整齐一致,药效成分含量高,高产、抗病的优良种质,加快良种的繁育推广。
(3)栽培技术滞后。滇重楼种子繁殖技术复杂,种植户难以成功完成种子繁殖,导致出芽率低。而且,多年生滇重楼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病虫害发生率升高,药效成分呈抛物线分布,影响产品质量。滇重楼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及推广势在必行。
(4)种植发展缓慢。滇重楼种植作为德宏山区发展的新型产业,无论是种植管理技术还是种植规模都处于不断摸索发展阶段,种植户自发加入滇重楼种植队伍,没有接受标准化种植技术管理培训。再加上对滇重楼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经济效益分析不透彻,目前还没有多少企业与种植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营,且滇重楼交易市场为自主交易,种植户对滇重楼销售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这都导致滇重楼规模种植发展缓慢。
云南省“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要求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可通过“三区”计划对农户进行滇重楼种植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或建立滇重楼高产高效种植示范基地,为当地农户提供观摩学习交流,解决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让种植户多了解滇重楼药材价值、种植管理技术、市场行情。政府要制定滇重楼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州级、县级等配套资金,为种植户争取更大利益。同时,引进滇重楼收购加工企业,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自愿加入滇重楼种植队伍,促进滇重楼产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