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素质提升的高校美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2020-05-07 01:51江海旭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人文素质高校学生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和国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促使各界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的培养,而这些教育统称为美育。美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同等能力下,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所拥有的气质和想法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然而,目前高校对学生美育的培养并没有清晰的系统和明确的管理方式,在宣传、教育、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主要从我国高校美育发展现状、美育体系构建存在问题、案例高校美育体系构建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希冀能够改善当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现状,不断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质,进而推动美育体系的构建,并为其他同类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美育体系;高校学生;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95

0 引言

早在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德国席勒作为启蒙运动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国内的美育概念最早则是由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民国大家于20世纪初引入国内的。国内的美育教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化,已逐渐形成了适应国内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美育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以来,美育教育更是有了新变化、新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新的问题和矛盾。韩俐彦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特色美育体系的现代化构建研究》一文中就提出了美育内涵的概念,即通过一定的审美活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塑造美的人格的教育活动。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百年的校庆到来之际,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课题。早在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已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的高校美育建设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中给出了高校在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如何进行美育工作的纲领性建议,明确提出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培养美育工作,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开展美育体系构建,通过美育文化的教学与实践,逐渐构筑完善的提升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1 我国高校美育发展现状

從美育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看到,美育不是脱离教育体系而单独存在的,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它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教育成分的协助。美育既是着重培养和发展人感性的认知与人文素养,又能协调学生“智”与“德”两大素质框架的平衡、稳定发展,美育教育完美地将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发展下的人文关怀。

在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中国美育事业的时代特色取得了重大突破与进步。近年来,中国有一大批教育专家和学者潜心研究美育工作、丰富美育理论内容、完善美育教学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设有美育课程,并依据实际情况优化美育教学方式,致力于形成适应地区和所在学校实际情况的初步美育体系。国家鼓励、支持高校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并出台政策、发布文件,要求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资金、设备、资源等方面提供保障,为高校美育体系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2 我国高校美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2.1 美育教学模式不与时俱进

完整立体的教育体系能够积极推动美育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而从目前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上来看,尚有教学模式不清晰完备之处,部分高校的美育教学模式只存在于理论研究阶段,很难在实践运用中站稳脚跟。在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制定专项的方案,授课教师对于美育关键之处的教学也存在一定问题。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加之美育学习的层次较多、内涵丰富,因此产生了学生对于美育的学习难度较大、认识程度不深的现象。同时,在美育开展过程中要看到,美育教育模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能刻意追求效果而忽视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美育教学模式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不能单一停留在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美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与互动,而不是一味将理论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在美育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才能形成适合当代高校学生的一种新模式。

2.2 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充分体现美育

美育文化建设在社会、在家庭,但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是要植根于校园文化与学校教育,在高等教育开展过程中,校园文化环境好坏是塑造高校学生的治学观念和步入社会后的责任观念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上,多数高校结合学校文化或校训开展,但纵观近40年来的校训与文化,多是存在于“德、实、真、谨、谦、博、学”等方面。虽然均为正向积极的意义与导向,但对于“美”的发现与探究却没有直接的指导性倾向。如“美德”一词意为“美好的、优良的品德”,在这里“德”必然是美的才有“崇”的意义与价值,但要判断“德”的好坏,必将要先知什么是“美”。但目前在高校,对于“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培育力度远远不够。

2.3 美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远大于实践课程

目前,尽管有关高校美育相关方面研究成果较多,但是能够用于指导实践、具有意义与价值的成果较少。纵观我国美育有关文献,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缺少有效的实践支撑。虽然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很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政策文件,但很难真正将理论细化分析,然后应用到高校构建美育教学体系中。主要原因是对“实践”的践行与理解不够充分,学校不能构建良好的实践活动平台,不能寻找到美育实践课程在高校具体实施的良策。

2.4 美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完备

近年来,高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已开始采取一些办法构建美育教育体系,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和实地调查等,主要原因在于美育的管理与运行不完备。教学部门不能够制定好的分工安排,各环节运行管理没有一对一的专人负责,对于美育活动的开展,没有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学校没有为美育课程提供优质的保障,例如专门场馆的建设,专业师资的引进分配以及专项资金的投入等方面。

3 案例高校概况

作为捐资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其前身是早在1964年10月建立的原名辽宁省对外贸易职业学校,校址最初有两处分别设立在沈阳、大连。历经40余年的发展,于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正式建立。自早期1964年及现今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以“求真、明德、至善、超越”为校训与“团结、进步、改革、奉献”的校园文化精神相辅相成,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民办本科大学。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位于渤海之滨、辽宁最南端的历史文化名城大连旅顺,学校占地面积为5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5万平方米,目前在校学生数为11639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48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70人。同时,拥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省优秀专家、省优秀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为骨干,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与省优秀青年人才等为中坚力量,组成的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教师团队。在各教学团队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截至目前,学校拥有学科门类4个,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12个,本科专业18个,在教学单位中下设国际经贸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5个,累计13个系。

4 基于人文素质提升的案例高校美育体系构建路径

4.1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美育教学效果

(1)形成“厚基础+强实践”的教学模式。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理论,丰富课程活动,加大课程实践项目力度,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建立互动式教学、实际项目体验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形式上多样化和新颖化,将理论与基础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理论+实践”课程结构的调整。

(2)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学堂在线、超星、智慧树、辽宁省跨校选修等平台选修优质美育在线课程,进一步拓展延伸優质美育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优化完善美育课程教学模块,进而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多维的美育课程教学体系。并通过线上线下不同空间维度的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4.2 优化美育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美育作为一个新型的教育理念,美育一词表面过于专业化,如果不对其解释很难真正明白其含义,只有时时刻刻渗透在校园环境中,学生才能认识到美育文化的重要性。大学生在校时间是十分充沛的,而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与健康心灵的建立都是在此期间完成的,学校应重视对教学环境的营造,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与教育,同时学生也应该重视身心的发展。大众文化降低了学生去创造新鲜事物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审美的形成,因此高校需要通过美育课程帮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

(1)推进以文化人。

将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相结合,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开展,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在校园美育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内的校园广播、网络视频、教室走廊、宣传板(栏)等,营造具有“美”的文化氛围和富有美感、充满朝气、契合校园文化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而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架构起学生“美”的视野,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并发现存在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2)实现环境育人。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增加人文景观,营造浓郁人文氛围。充分发挥校史馆、体育馆、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场馆职能,支持学生开展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对美育的体验感和以美育人的实效性。着力建设教室、寝室、场所等的文化氛围,设立创意设计走廊等特色项目,将美育课程的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进而营造“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3)营造良好美育氛围。

广泛开展美育活动,形成良好活动氛围。建设书画、文学、音乐、舞蹈等高水平艺术社团并指导社团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感知美。广泛开展歌咏比赛、琴棋茶道、书画比赛、摄影比赛、微电影大赛等大型艺术类竞赛活动,展示学生艺术水平,渲染校园艺术氛围。定期开展书法作品展览、摄影作品展览、美术作品展览等艺术鉴赏与实践认知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4.3 增加美育的实践活动,构建多元化美育课程体系

(1)创建多元化实践活动平台。

构建校团委、学生社团、院系三级联动机制,力求形成美育活动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积极建设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为学生美育创建多元化实践活动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审美需求开展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学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美育培养,组建学生兴趣团体。学校共有大学生各类社团64个,其中艺术类社团26个,社员人数达3000余人,全年参与活动近万人次。将创新创业与美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各种竞赛促进美育教学,促进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2)整合校内外美育优质教学资源。

将美育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同时将其纳入入学教育、实习实践等环节,形成美育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总体贯穿。学校要求各专业为学生制定相应的素质培养方案,从学生需求、教师考量、国家新要求等方面完善方案,在把握大的专业方向的同时系统构建“专业+美育”的知识体系,再综合多方面美育培养的新理念,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建设校内外共享的美育实践基地,丰富美育形式,全面提升美育教学效果。

4.4 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推进美育健康发展

(1)加强组织管理,规范美育教育活动。

成立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美育工作,指导各部门将美育纳入工作计划,并监督各部门认真落实,形成各部门协同全面推进美育工作的格局。教学过程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多方人员发挥各自职能实现优势互补,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建立学校美育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切实以制度促进美育教育的规范、可持续发展。

(2)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美育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加大美育经费投入,丰富美育资源,加大美育教学与活动条件的建设力度,营造更优质的美育环境。加强场馆建设,充分发挥场馆等设备设施的功能,满足美育教育教学和大型艺术活动需求。在经费保障方面,学校从教育经费、基本科研經费、学生活动比赛专项经费等方面对美育教育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制订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美育工作管理办法》,对美育工作的组织、教学、评价等做了详细规定,为学校美育教学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3)完善学校美育活动评价体系,保障美育工作长久实施。

打造美育活动品牌,形成美育活动特色;建设美育活动基地,丰富美育活动形式。将大学生课外美育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完善美育活动评价体系,构建美育活动长效机制。学校将美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制定美育工作质量标准,将美育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督导内容,将学生的学习感悟与评价也作为重要的衡量依据。

参考文献

[1]韩俐彦.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特色美育体系的现代化构建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Z1):131-133.

[2]本刊编辑部.回望中国艺术教育40年开创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新局面——2018第十三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在广西艺术学院举行[J].艺术教育,2018,(23):6-15.

[3]闫昆,任珍珍.林业干部音乐欣赏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82-185.

[4]张科海,付胜利.“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美育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80-82.

[5]杨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影视鉴赏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与实践——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7,(12):146-148.

[6]李昆成.当前高校人文素质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评《慧心美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本原价值》[J].林产工业,2019,(8):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人文素质提升的高校美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10841628)、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8年度优秀青年人才成长计划(2018XJYQ01)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江海旭(1986-),男,辽宁康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旅游开发与管理。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人文素质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