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研究生德育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

2020-05-07 01:51王亚茹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研究生

王亚茹

摘 要:从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入,以学校药学类研究生为研究重点,依托该学院研究生会优势平台,挖掘问题出现的原因,探寻解决方案,形成“思想引领、制度支持、双导协作、学生能动”四位一体的药学类研究生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着实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质量,树立良好学术风气,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药学类人才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药学类;研究生;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1.040

1 课题研究意义

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研究生,他们是国家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后盾,对于药学院校研究生,承担制药救人的重要使命,教育培养更加重要。但近期,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自杀等事件的频繁出现,让研究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生德育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目前该方向目前研究成果不多,而此问题亟需解决,所以研究此课题非常必要,此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学院为试点,依托院部研究生会优势平台,建立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水平的长效机制并进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响应国家号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见,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德智”要并驾齐驱,但在高校中,往往注重“智”的追求,忽略“德”的教育,以至于一些学生出现了政治立场不明确,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缺失等问题,尤其是面对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时,问题更加凸显,亟需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引导。

(2)顺应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复杂性日益凸显,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学业知识、专业技能,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药学类学生,他们承担着制药救人的重要使命,更要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所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人文素质,严谨的求学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3)满足学生需求。目前药学类研究生培养中,问题层出不穷,升学和就业的矛盾、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社会“多元化”需求的矛盾、课题组培养与班级管理的矛盾、导师培养与辅导员管理矛盾等,这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本次课将立足学生实际问题,挖掘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助力研究生发展。

2 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学生座谈、导师约谈、调查问卷、其他高校调研等多种形式,从社会、学校、导师、导员、学生等多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应对措施。其中,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上调查的方法,下发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发现问题有:

(1)社会的复杂多变性冲击学生道德观,学生处理事务能力低。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网络全覆盖、多元价值观冲击着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追名逐利思想、不良网络文化、偏颇的价值观等慢慢在学生当中渗透,调查问卷中92.64%的学生关心个人成长和发展、就业和学业,仅6.49%关心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更有0.87%什么都不关心;可见,学生利己主义比较严重,理想信念模糊,社会意识淡薄,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缺乏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和担当。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是逃避本科的就业压力选择读研,学习无目的,发展无目标,更是缺乏学术研究的兴趣,当遇到难题时就会出现浮躁,急功近利等现象,加上身边道德教育不到位,不能及时纠正不良风气,研究生道德问题日益加重。在学生调研中,89.61%认为有必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说明学生本身也有提升的需求。

(2)校院两级德育教育观念缺失,工作方法不到位。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庞大的学生队伍需要配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大部分学校依然遵循古老的培养方法,认为研究生思想成熟,不需要像本科生一样加强德育教育,只需要事务上的管理即可。调查中显示,在笔者学校大多数学生接受教育依靠思政课程,导师教育、辅导员管理、校内活动、社会实践等占到很少比例;对于学校负责思政德育教育的部门,29%认为是研究生院,27.27%认为是校团委,6.06%认为是学工处,更有37.66%不清楚或者认为没有,足可以看出学校负责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学生无法分辨真正的管理部门;调查中75.32%的学生认为自己关系紧密的导师、师门、朋友等对自己的思想成长其主要作用,19.48%认为是社会环境及社会实践,仅有3.46%的学生认为学校传统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有作用。

(3)导师、导员不重视,合力育人意识缺失。

研究生课程安排较少,大多数在实验室,与课题组成员、导师接触较多,与辅导员接触较少,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导师认同度较高,认为研究生管理应该由导师负责,据统计,73.16%认为导师有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但是导师又认为研究生已经思想成熟,不需要其他方面的管理,重專业轻教育现象普遍存在,66.67%的学生也反映导师在科研方面教导比较多,仅27.28%的学生得到其他方面教育。对于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和日常工作管理,但因为平时接触少和思想上的疏忽,对研究生德育方面也出现漏洞。因为双方的不重视,研究生德育工作便出现偏差。

3 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针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分类整合应对措施,形成“思想引领、制度支持、双导协作、学生能动”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1)思想引领。

以理论教育为主体,以党组织管理为抓手,提升学生思想意识。把思政教育、德育教育融入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每月特有纪念日,设置主题教育月,运用形势与政策课、思政课、主题班会、年级大会等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砥砺德行,锤炼品行,例如感恩月、爱国月、奉献月、优良学风月等。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在管理中并入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提高党建工作实效,以党建引领德育工作。目前,笔者单位按照同导师、同专业为标准对研究生党支部进行纵向管理,这样党员之间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也增高,运用QQ、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技术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制度支持。

规范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助力药学类研究生成长成才。将德育价值观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开设德育素养提升课程;完善学术诚信审查系统,建立健全奖惩措施,严肃学风学纪,杜绝学术不端现象;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评价学生的标准还是科研成果,对德育方面没有要求,应该拓宽评价指标,将思想道德、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等综合考虑,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3)双导协作。

明确导师与辅导员的双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双导负责制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要作用,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导师和辅导员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况。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管理中应加强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思想和品德教育,改变“重专业轻教育”现状,利用每一次课题组会议、每一次接触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思想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引导。

作为辅导员,将思想道德融入日常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真实案例入手,用真心与学生交流,深入浅出为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思想价值引领与道德培养。运用主题班会、年级大会等课程教育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形式,让学生走上台前进行理论宣讲、主题演讲在活动中加强认识,砥砺德行,锤炼品行;探索打造辅导员自媒体宣传平台,利用接地气的语言、娱乐化的方式,让思政内容活泼起来,发挥创意,例如,思政答题花式查寝签到,QQ空间发布爱国教育感悟,充分挖掘信息交互平台的思政宣传功能,将日常工作做细、做新。

(4)学生能动。

加强班级管理,增加学生交流,以班级和研究生学生会为平台,开展有益的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和“个人学堂”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長才干。目前笔者建立研究生学生会,开展学术沙龙、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旨在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个人提升,同时增加学生交流,活跃气氛。

参考文献

[1]李家圆.立德树人背景下研究生辅导员德育自觉的提升路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8:1-3.

[2]林仕尧.德育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理论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4-17.

[3]张敏.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问题探析——以延边大学研究生德育教育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70-73.

[4]钱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0-106.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药科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药学类研究生德育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2632019PY25)。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