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红,郭少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广州 510700)
由于产妇或是新生儿存在问题,在临床上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需要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治疗者达到了10.0%,导致出现母婴分离现象,这使得新生儿在母乳喂养上面临多种限制,包括母亲自身的健康情况、母乳采集与储存知识掌握及产后恢复等[1]。有研究发现,采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能够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掌握度,改善母婴的身体状况[2]。鉴于此,本次在我院母婴分离新生儿中实施QCC活动,并展开相应分析,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1月—5月期间因早产或其他原因收治入院的80例母婴分离新生儿产妇,入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79±2.45)岁,新生儿中男23例,女 17例,平均胎龄为(38.25±1.84)周,平均日龄为(2.04±1.15)d,平均出生体重为(3 392.45±451.24)g;对照组 40 例,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5.36±2.71)岁,新生儿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胎龄为(38.60±1.71)周,平均日龄为(2.05±1.13)d,平均出生体重为(3 392.45±451.24)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QCC活动实施方案:(1)成立QCC团队:主要由新生儿科的护理人员7名组成QCC团队,且均是女性;年龄在23~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67±2.45)岁;其中2名大专学历,5名本科学历;职称分布:2名护士、3名护师以及2名主管护师。QCC团队所有人员均接受了全面且系统的相关培训。(2)确定主题及圈名:QCC团队需要共同讨论和分析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的具体情况,并将QCC活动主题选择为“如何有效降低母乳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圈名则确定为“袋鼠圈”[3]。汇报给护理部征得同意后则可立即开展。(3)把握现况:QCC团队需要设计和制订检查表,收集科室护士和患儿家属发生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情况的原因,并灵活应用头脑风暴,所有团队成员需要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将鱼骨图绘制完好(见图1),按照评分法予以评价。结果发现,导致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的原因主要包括未引起护理人员重视、经济条件、家属不了解、信息传达不到位、缺乏相应的培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以及实习医护人员等。(4)拟订对策:将QCC团队所有成员组织到一起发挥头脑风暴,对每一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后,按照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对策,需保证可行性与有效性。①患儿入院时立即给予产妇及其家属母乳采集储存健康教育和发放母乳喂养指导手册。②在接收母乳时需要对送奶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对,询问产妇姓名和患儿床号,出示患儿母亲身份证原件等,确定送母乳者为产妇家属,并对母乳采集时间、患儿住院号进行核对,检查送来的母乳质量,若发现存在变质情况则拒绝接收,同时予以患者健康指导。③护理人员需要将接收的母乳放置于2℃~8℃的冰箱中,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则首先采用母乳喂养方式。④QCC成员需要协助护理人员定时(上午8:00和下午4:00)检查冰箱的温度,将其保持在标准环境内,并每日清洁1次冰箱,每周对冰箱进行1次除霜,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若冰箱发生故障,则需要值班人员及时告知邻近部门,方便处理,并将故障冰箱内的母乳妥善转移和及时修理冰箱。⑤冰箱内储存母乳需要按照收集的时间先后进行喂养,若储存的母乳超过24 h则不再使用,或是无法明确冰箱发生故障的时间,也应当不再使用冰箱内的母乳。⑥在喂养期间需要现场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喂养方式,将产后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详细讲解,同时掌握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避免出现产后抑郁情况,告知家属多关心鼓励产妇,使产妇积极面对产后恢复。
图1 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统计两组产妇采集储存新生儿母乳不正确的情况,并随访产妇,记录出院1个月后纯母乳喂养应用情况,同时依据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表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了内心活动与技能,单项分值为70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越强。
观察组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比较[n(%)]
观察组出院1个月后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1个月后纯母乳喂养情况[n(%)]
两组产妇干预前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技能和内心活动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表3 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技能干预期观察组对照组40 40内心活动干预期t P--40.25±4.12 40.78±4.50 0.721 0.472干预后63.89±2.56 50.06±3.78 15.004 0.000 41.52±3.76 41.25±3.45 0.230 0.819干预后65.10±3.41 51.36±3.54 9.324 0.000
母乳作为喂养新生儿的一种天然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4-6],能够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在新生儿身体生长发育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并且母乳还会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培养,加快子宫收缩,使产后出血量下降,还能预防产妇出现卵巢癌与乳腺癌等疾病,可见母乳的作用难以替代[7]。不过近几年来母乳喂养率越来越低,据有关统计显示,每年5岁以下儿童病死高达八百多万,其中在新生儿期死亡的占了40.0%左右,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疾病、早产以及窒息,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能够减少病死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是一种天然且健康的干预措施[8-10]。
本次研究在观察组中应用QCC活动管理模式后,母婴分离新生儿母乳采集储存不正确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杨倩等[11]研究报道趋于一致,可见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通过开展QCC活动,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首先讨论和分析其中的问题、原因,并共同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QCC活动能够确保新生儿母乳在采集及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并能够持续跟进管理状态[12],以此来避免发生不正确的采集和储存情况。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通过在住院期间加强母乳管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并且实施QCC活动能够促进护患之间的交流,消除产妇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增强产妇的自信心,激发产妇母亲角色的潜能及本性,使其找到自我实现价值,并且也有助于产妇掌握自我护理能力,加快产后恢复,并促进产妇与新生儿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