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艳,吕志伟,左延婷,李大治,郭艳秀,胡泽明 Zhang Haiyan,Lü Zhiwei,ZuoYanting,Li Dazhi,Guo Yanxiu,Hu Zeming
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海艳,吕志伟,左延婷,李大治,郭艳秀,胡泽明 Zhang Haiyan,Lü Zhiwei,ZuoYanting,Li Dazhi,Guo Yanxiu,Hu Zeming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分析国内外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现状,开展大功率充电项目,对大功率充电进行仿真分析,并在整车上进行实际设计、验证和分析,实现了高于170 kW充电功率的充电目标,推动了国内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发展,为后续大功率充电技术在量产车型上的应用打下基础。
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高电压;大电流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电动汽车日益普及,各类电动汽车车型如电动轿车、电动客车、电动物流车、电动叉车等开始取代传统燃油车出现在各个应用场所中[1]。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高,目前很多车型可达到500 km以上。续航里程的提高,会伴随着电动汽车充电所需要时间变长。充电便利性、高效性依然是用户对于电动汽车的关注点,也是电动汽车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发展大功率充电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共同目标。
国际上,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功率充电路线图见表1。目前,特斯拉第二代充电技术的最大功率为120 kW,特斯拉第三代充电技术的最大充电功率能达到250 kW。奥迪e-tron95 kWh电池的充电电流可达350 A,0~80%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耗时约30min。
表1 欧、美、日大功率充电路线图
在国内,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充电传导系统第一部分:通用要求》中给出供电设备输出电压分为200~500 V、350~700 V、500~950 V共3挡,见表2[2]。中汽研和中电联已牵头成立大功率充电小组,计划修订高压大功率充电技术国家标准。
表2 不同电压平台充电性能
电动汽车充电所涉及部件主要有:充电桩、高压线束、冷却系统、动力电池等。所有涉及部件均需满足大功率充电的要求,才可以在整车进行搭载。
电动汽车充电有2种形式: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大功率充电属于较大功率的直流充电,行业对其没有明确规定,属于较宽泛的行业术语,理解为125 kW以上的充电功率为大功率。实现大功率充电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电流维持在当前市场通用水平,提升电压;二是电压维持在当前市场主流电压水平,提升电流;三是同时适当地提升电压和电流。在选择大功率充电实现途径时,需综合考虑市场及主机厂资源等因素。
截止到2019年2月,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总共上报直流充电桩15.9万[3]。根据全国最大公共充电运营商特来电的统计数据,40~60 kW充电功率是目前乘用车需求最多的充电功率。2017年之后,国家所建充电堆大多为一拖三和一拖六比例,单桩充电功率均能达到 150 kW。
据统计数据,特来电700 V以上充电桩在公共站的比例为75%,此类充电桩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充电桩和充电枪输出最大电流为250 A。如通过提高电压的形式实现大功率充电,700 V电压平台和250A充电电流为制约因素。若超出市场充电桩现有范围,则整车需要配备升压模块,才能保证用户的充电资源。
国家电网、许继电气、特来电、万马股份等设备供应商都在积极开发智能充电系统,主流功率为150~500 kW不等[4]。目前,对于高性能车,在资源成本允许的条件下,整车厂可采用与设备供应商合作,以自建桩的形式满足用户大功率充电需求。
目前市场上乘用车充电电压大都在550 V以内,所应用的所有整车高压系统部件都在此电压平台下开发、测试和生产。若提高整车的电压平台到700 V甚至更高,电机、电机控制器、功率器件、高压配电盒、高压线束、高压接插件等高压部件可能需要重新开发。电压平台提高对整车、高压系统及高压部件的电安全(绝缘电阻、绝缘检测系统、耐压、冷却等)也是一项挑战。
大功率充电对于动力电池系统的技术要求主要有4个方面:电芯的设计选型、电连接设计、热管理以及能量管理。大功率充电的首要要求是电池电芯的充电倍率,开发允许大倍率充电的电芯才能进行后续配件的匹配开发;电芯的电连接(busbar)、模组间连接、高压线缆等均需要满足整车所需高电压、大电流的要求;针对动力电池较大的散热量需采用高效的冷却方案,实现对动力电池系统及时、合理的降温,保证安全和工作效率;电池能量管理系统需要优化升级现有的快充充电策略、温度控制策略、快充保护策略等[5]。
大功率充电时间的分析模型,包括电流计算模块、温升计算模块、SOC计算模块、电量计算模块以及充电桩输出电量计算模块等,可以对不同温度、SOC等初始条件的充电过程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大功率充电时间主模型
SOC计算模块包括OCV(Open-Circuit Voltage Method,开路电压法)和安时积分法,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增加SOC计算的可靠性。采用OCV法,在电池电流为零的情况下,通过测量动力电池开路电压来估算电池的SOC;安时积分法是通过对充电过程中的电路进行积分,对比不同温度、电压状态下的可用电量,计算实时的SOC,电池SOC计算模块如图2所示。
图2 电池SOC计算模块[1]
充电过程中,电池包温升与环境温度、电池包初始温度、电池包加热冷却速率及充电过程中的自发热温升等因素相关。大功率快充过程中的电池包自发热温升较大,当温度达到一定限值时需开启液冷系统,防止电池包温度过高。电池温度计算模块如图3所示。
图3 电池温度计算模块
前面利用大功率充电时间模块进行了仿真分析,总结出对于动力电池系统的要求,见表3。在电芯、模组、电箱、线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机械结构、热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充分的验证,满足国标和企标要求。电池包方案如图4所示。
图4 电池包方案
表3 电池包主要参数
考虑到大功率充电,电池和高压线束较大的发热量,采用液冷系统对其进行冷却。液冷系统主要涉及到的部件有:冷凝器、散热器、电子扇、电子水泵、电动压缩机、热交换器、冷却水道、温度传感器、高压线束等。液冷系统方案如图5所示。高压线束的热量通过电子水泵,由电子扇和散热器传到环境中,实现对高压线束的冷却。电池系统产生的热量由电子水泵,经过热交换器传到外部冷却系统,外部冷却系统通过冷凝器和电动压缩机实现液体降温。
图5 电池包及高压线束液冷方案
大功率充电样车在经过充分试验验证之后,在大功率充电桩进行充电试验,采集整车报文数据,截取其中一段数据进行分析,如图6~图8所示。
图6 动力电池电压
图7 动力电池充电电流
图8 动力电池充电功率
在200 s充电时间内,动力电池电压由566 V上升至605 V,电压呈现阶段上升的趋势,在125 s后上升开始平缓。
在200 s充电时间内,动力电池充电电流逐渐上升到280 A,在125 s之后趋于稳定。
在200 s充电时间内,动力电池充电功率逐渐上升到170 kW,在125 s之后趋于稳定。
对大功率充电进行大量仿真分析,以此为前提进行电气系统、动力电池方案、动力电池液冷方案、充电线束液冷方案等的设计、验证,装配试验样车,并进行实际充电验证,达到了170 kW充电功率的充电目标,推动了国内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发展,为后续大功率充电技术在量产车型的应用打下基础。
[1]郑天骄.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137-1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电动汽车充电传导系统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1—2015 [S].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3]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9年2月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分析[N/OL]. 中国电力网. 2019-03-22[2019-04-15].://www.chinapower. com.cn/informa tionhyfx/20190322/1270477.html.
[4]申万宏源. 全球电动化充电设备公司市场大[N/OL]. 证券导报数字报. 2018-12-13[2019-04-15]. http://zqdb.hinews.cn/html/2018-12/13/ content_4_2.htm.[2]
[5]王芳,夏军.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U469.72+2
A
10.14175/j.issn.1002-4581.2020.01.009
1002-4581(2020)01-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