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泽芸
天黑了,但总有人执盏而行,在铺天盖地的暗夜中,举起生命的火种。
时至如今,那一件件白色防护衣仍在病房间穿梭,清明双眸中是疲惫的血丝,纵防护衣满是褶皱、闷人异常却惜材不忍脱下,让电视前的我们透过屏幕也可看清藏在其中的人形是何等憔悴。
但那一个个坚定的步子仍是不减毫速,短促有力,在凄凉彷徨、无助绝望的病人身旁格外安人心神。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斗,与死神拉扯,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的存活拼尽全力,超越了对自己安危的顾全,用行动昭示着医者仁心的真谛。
他们,是中国医生。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人拼命硬干,舍身求法,即使在专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中也光辉不减,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如今在武汉医院防疫一线为民请愿的人,正是当下“中国脊梁”的真实写照。
金银潭医院,仅仅是武汉目前众多一线医院中的小小一个,但在这小小的医院中穿行的那些小小身影,却是饱含了爱国热忱、大爱无疆,拥有着无法用贫瘠的言语来描绘的大写的灵魂。那些身影中,有人青春年少,瞒着父母,即使思家的泪水在眼眶打转,依旧在抗疫一线不分昼夜地工作;有人发丝斑白,身患病症,甚至连相濡以沫的妻子都已染病在院,仍是身负重任逆行上岗,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他们是白衣战士,却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躯,而是同我们一样的肉体凡胎;他们不是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却是光辉赫赫的救命人。他们将救死扶伤的重任担在肩头,由此,山高水远,路远马亡也不足以畏惧。他们高歌: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阻隔病毒的万里长城。
他们,是中国脊梁。
武汉作家方方曾有字字珠玑:“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而我们偏偏处在一个尘土飞扬的时代。作为学子,我们的任务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用知识铺就成才之路,用能力绘画中国蓝图,知识,是我们头上的山,也是我们肩上的担。而对于医生,肉眼不可见的病菌是他们的死敌,破译出的一条条基因序列是生命之门的钥匙。生命,是他们头上的山,是他們心中的牵。尘土飞扬的时代,每一粒灰尘,都落在人的肩头,展示为不同的职责,不同的使命。由此,生命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这是冰心先生的肺腑之言。冬天是会过去的,春天的气息会洒满人间。而为了送来崭新的明天,无数的中国医生,拾起了诗圣杜老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普爱天下之情怀,凭借一腔热血,如弹簧一般,遇难则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抗争力量,佑我中华国祚绵长。
他们,是中国之光。
常言道,为众人抱火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唯愿我中华大地,早日春暖花开,阴霾散尽,万里河山得复,高悬日月重光。所有的疾病与灾难,都能化为岁月的尘埃,苦痛与折磨,也都随时光的流逝,淡出胸膛。再无歇斯底里的哭喊,再无绝望无门的挣扎,只有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开在枝头逗闹的樱花。更愿我白衣战士们,都能防护到位,在这次疫情战役中,取得最终胜利,展现如花笑靥。
白衣战士,大爱无疆。抗疫护防,中国脊梁。天佑中华,国祚绵长。万众一心,中国之光。
指导老师点评:本文有不少亮点,一是视角新:中国自古以来不缺伟人式的脊梁,比如文天祥、鲁迅、钱学森、袁隆平等,他们如昭昭日月,朗照历史天空。但是本文作者立意视角独特,她将中国脊梁定格在奋战于防控新冠疫情一线的普通白衣天使身上,关注那些普通的奉献者。二是情感真:作者在塑造这群伟大而平凡的中国脊梁形象时,注入了自己真挚的情感进行深切地赞美;同时善于使用细节描写,使得想象的虚写都变得真实而感人,比如“清明双眸中是疲惫的血丝”“那一个个坚定的步子仍是不减毫速”等。三是语言美:采用了对偶手法,让语言有对仗美,比如医务人员中“瞒着父母,青春年少”的青年和“身患病症,发丝斑白”的老者;有精彩的引用,让文采飞扬,比如引用了鲁迅、方方、杜甫等名言;并且注重对字词的锤炼,善用四字词语,语言显得凝练而优美,比如结尾处的“白衣战士,大爱无疆。抗疫护防,中国脊梁。天佑中华,国祚绵长。万众一心,中国之光” 。四是结构好:本文主体从三个层面行文——他们是中国医师、他们是中国脊梁、他们是中国之光 ,脉络清晰,结构明了,即呼应文题,又升华了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