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宽
2019年9月1日,我在当当网的搜索栏输入了“心灵鸡汤”四个字,结果封面或导购语中写着“心灵鸡汤”的图书足足有100张网页,而每一张网页都有60种这类图书。“心灵鸡汤”读物于当当网的在线销售数量竟然高达17059件。
可见,“心灵鸡汤”多么受人欢迎!
何谓“心灵鸡汤”?它为何如此受众人欢迎?
201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收录了“心灵鸡汤”一词,词典对其定义如下:
心灵鸡汤,比喻给人精神方面提供教益和抚慰作用的话语或读物等,也说“鸡汤”。
谁不愿在精神方面接受教益?谁不愿在遭遇挫折、失意落魄时得到精神的抚慰?既然如此,“心灵鸡汤”大卖绝非怪事,“心灵鸡汤”畅销且能常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问题是,谁能保证这些“读物”的每一种或每一篇都一定能为读者“提供精神方面的教益和抚慰”?谁又能保证某些贴上“心灵鸡汤”标签的读物,就不会是“有毒鸡汤”?谁又能保证这类“毒鸡汤”,不会让人陷入自我麻醉之中,因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成为他人的思想跑马场,甚至成为被他人操纵的工具?我们每个人的确都需要能给予自己精神教益和抚慰的“鸡汤”,但同时又必须拒绝“毒鸡汤”!
“毒鸡汤”,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分辨的!
之所以要警惕,是因为有些“毒鸡汤”闻起来可能很香,尝起来也可能很鲜,让你很乐意被“毒害”,并且还是不知不觉地被毒害。因此,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来说,拥有对“毒鸡汤”的预警能力与免疫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而人们如果要建立起对“毒鸡汤”的预警机制,并希望增强自身对“毒鸡汤”的免疫力,其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具备分辨“毒鸡汤”的能力。
世上分辨“毒鸡汤”的工具有许多种,比如事实,比如经验;但我还是认为,最有力的、最重要的分辨工具应当是——逻辑!
现在,我们就不妨运用逻辑知识来鉴别一碗“鸡汤”——《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人格和气质》——它出自一个署名“摆渡人”的作者之手。我们来看看它是否有毒;如果有毒,毒素又是什么。这碗“鸡汤”,全文讲了四则小故事,其中有这么一则:
工作是一种修行,你与其抱怨生活,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如全神贯注于一件事,用一种工匠精神锻炼自己的人格,培养你的气质。
在美国,有一个女孩19岁就被魅力杂志评选为“全美十大最佳着装大学生”,她叫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
出身于贫民窟的玛莎10岁就做保姆补贴家用,直到15岁因相貌出众成为时装模特,19岁出现在香奈儿的舞台上。
玛莎因其优雅精致,一度成为美国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股票经济纠纷,这位绝世美女竟然锒铛入狱,人生急转直下。
在女子监狱服刑的玛莎被分配打扫卫生,这和她从前的工作有天壤之别,简直是直接从云彩上掉下来。
然而玛莎对这份工作毫不懈怠,她拿出做明星的劲头做了一名清洁工。在监狱里,无论原来怎样脏乱差的地方,只要经她清理都会变得一尘不染。
她清理的,不仅是地板,还有自己的心。
當她出狱的时候,人们看到,玛莎的腰杆依然笔直,笑容依然灿烂。这是一个忠于工作的人应有的坦然。
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很励志?是不是很能给人精神教益和抚慰?是不是很“鸡汤”?
近几年,无数微信公众号转发过它,不少企业把它作为员工培训材料推荐过它,也有不少高中生以之为作文素材积累过它。
我想要知道的是,读完上面的文字,你会不会像下面这样发问——哪怕只提出其中的某一个问题:
玛莎服刑“打扫卫生”,与她在香奈儿T台走猫步,是不是同样的“工作”?
文章称赞玛莎是“一个忠于工作的人”,那么她“忠于”的是一种怎样的“工作”?
玛莎走出监狱大门时“笑容依然灿烂”,这与“忠于工作的人应有的坦然”有因果关联吗?如果有,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因果关联?
作者说玛莎于监狱中“清理的不仅是地板,还有自己的心”。那么,她当时被清理的,是一颗怎样的心?
只要稍作思考辨析,我们就会断定:玛莎服刑“打扫卫生”,与她在香奈儿时装秀的T台上走猫步,绝非同一种“工作”。
外延较广的“工作”一词中的主体,既包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人,也包括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监狱中服刑的玛莎的工作,是在无数个摄像头的监控下打扫卫生;而在香奈儿T台上走着猫步的玛莎,却是在无数的镁光灯的聚焦下摇曳着她婀娜的身姿。监狱中服刑的玛莎,迎接的是监狱长挑剔的目光;T台上的玛莎获得的却是台下观众艳羡的目光与尖叫。监狱中服刑的玛莎,日复一日,从事的是单一重复、每小时薪资只有12美分的体力劳作;T台上的成名了的玛莎,则可以选择为不同的时装公司服务。
监狱服刑与T台走秀——一种是被强制的劳作,一种是自由意志选择的演出;一种是被惩罚的、不得不全力以赴将“地板清理得一尘不染”的劳作,一种是有尊严的、激情投入的职业;一种是简单重复的、无任何成就感的机器人般的劳作,一种是展示服饰之美、传递时尚之风的精彩艺术演绎。监狱服刑与T台走秀,虽然看起来同为“工作”,但其“工作”的主体不同、性质不同、社会贡献不同、审美价值也不同。也就是说,监狱服刑与T台走秀虽然同有“工作”之名,其“内涵”却大相径庭。然而,作者“摆渡人”却完全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说,所谓“清理的不仅是地板,还有自己的心”,应该且只能理解为监狱中的玛莎正以失去人身自由为代价,被迫全力以赴地完成监狱方面指定的“工作”,来争取刑满如期释放。除此之外,她岂能有什么更高尚的动机?
要知道,狱中的玛莎是囚徒,是罪犯!虽然入狱前她已经拥有一家以经营家政服务为主的上市公司,个人财富数以亿计,因此她被誉为美国的“家政女王”,其社会知名度可与希拉里·克林顿相提并论;但狱中的她,最主要的身份就是被指控涉嫌股票内幕交易的罪名成立,而被判服刑五个月的罪犯。
身为罪犯的玛莎就是一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改造的罪犯。而作者为了达到赞美她于狱中清理地板也有一颗美丽心灵的目的,竟恨不得要为她送上个“劳模劳改犯”“巾帼标兵劳改犯”之类的美誉。否则,作者怎能写出“她清理的,不仅是地板,还有自己的心”这等煽情的语句?或许,在作者看来,如果不这样写,文章“心灵鸡汤”的成色就会不足,也就不足以给人以“精神方面的教益和抚慰”。
不过,对于玛莎监狱中的“工作”,不管作者以怎样的生花妙笔去拔高它、赞美它,这种被监管劳动的性质是无法掩盖的。玛莎狱中的“工作”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劳动”,这种“工作”,且不说称不上“事业”,连“职业”都称不上。查查《现代汉语词典》便会知道,“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玛莎毫不懈怠地清洗监狱的地板,难道是冲着每小时12美分的象征性的薪资,并且要靠这薪资养活自己?对于她这个亿万富豪来说,显然不是!而“事业”呢,则是“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参照这一定义,对于玛莎来说,监狱外面的“玛莎·斯图尔特家居泛媒体公司”,那才是她愿意倾心投入的事业!
“事业”其实更多的是与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相关,与激情参与相关,与个人浓厚的兴趣甚至崇高的抱负理想相关,与荣誉感相关,与幸福感相关,与获得社会认同感相关。正是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我们会深深地敬佩以15年时间为国家和上海的种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而最后献身西藏高原的钟杨,因为他收藏的“一个基因或许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或许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我们会由衷地崇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年近九十的他仍在为实现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埋头于科学实验。
说到“事业”与“职业”的关系,我想起了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中说的一段话: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读者你认同龙应台的以上观点,还会认为玛莎于狱中的“清洁工作”及态度值得赞美吗?
更为荒谬的是,作者“摆渡人”却在他的《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人格和气质》一文中,竟然以玛莎在狱中以“做明星的劲头”“毫不懈怠地”做清洁工这样一个事实性的前提,去证明以下结论的正确——
工作是一种修行,你与其抱怨生活,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如全神贯注于一件事,用一种工匠精神锻炼自己的人格,培养你的气质。
按这个逻辑,玛莎就不必出狱,也不必在意监狱的没有人身自由,只要全神贯注地一辈子清理监狱的地板好了。这样,或许还可以培养她的“先进劳改犯”气质和擦地板的“工匠精神”呢!
我们要问的是:谁说“想去外面看看”与“忠于自己的工作”就一定矛盾?这是典型的“虚假两难”谬误!“想去外面看看”的人就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无路可走?“忠于某一工作”就一定能锻炼出好的人格,培养出好的气质?难道此外就没有别的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忠于某一工作”的人,也完全可能碌碌无为,终老一生;“想去外面看看”的人,却也有不少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世界上,多少“去外面看看”的人获得了无限广阔的天空!
可笑至极的是,作者“摆渡人”竟然还将出狱后的玛莎的“笑容灿烂”,与“忠于工作的人应有的坦然”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典型的“强加因果”的逻辑谬误!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新华网2005年3月5日的新闻报道是这样说的——
3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两辆黑色玻璃的SUV(运动型多功能汽车)驶出西弗吉尼亚州的奥尔德森女子监狱的大门,前往附近的一座机场。玛莎·斯图尔特就在其中一辆车内。抵达机场后,玛莎·斯图尔特下车,穿过飞机跑道、登上飞往纽约的飞机时,她面带微笑向支持者挥手。
“现在,你可以想象,我激动地回到我更加熟悉的生活,”她说,“我的心充满喜悦,期待着家人、朋友和同事温暖的拥抱。的确,任何地方都不能代替家。”
哦,瑪莎的微笑,原来是面对她的支持者的,原来是为了回报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给予她的温暖而绽放的!
原来,她的灿烂的微笑,并非眷恋监狱“清洁地板”的那份“工作”!
说来也是——哪怕是一头蠢驴,也不会愚蠢到眷恋磨盘啊!
2019年9月3日三稿
(本文为作者撰写的“谬误的N张面孔”系列短文的第一篇。)
附图1:玛莎出狱后向支持者露出灿烂的笑容。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