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三问

2020-05-06 09:08夏松平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复习资料穷人形容

夏松平

“风雨飘摇”是“风雨交加”吗?

众所周知,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叙事长诗《贫苦人》。那么,它们之间有哪些異同优劣呢?为此,龚金平老师撰文《风雨飘摇中的同舟共济》(《语文学习》2019年第10期),对托尔斯泰的《穷人》与雨果的《贫苦人》进行了比较阅读。笔者读后,获益匪浅。但是,对标题有一个疑问:《穷人》是在“风雨飘摇中同舟共济”吗?

龚老师分析道:《穷人》的场景比较简单,主要是两个内景加一个外景。两个内景是桑娜的家和邻居西蒙的家,外景是风雨交加的户外。外景中,“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内景中,桑娜家“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西蒙家“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因缺少男人,女主人抛下两个孩子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桑娜及其丈夫在自己家里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决定照看西蒙的两个孩子。显然,《穷人》是赞美苦难中的相濡以沫、同舟共济。

这固然令人感动甚至欣慰。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风雨交加”并非“风雨飘摇”。

“风雨交加”出自元代程文海《浣溪沙·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说的是又是刮风,又是下雨。“风雨交加”既形容天气十分恶劣,又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例如:

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梁章钜《浪迹丛谈·除夕元旦两诗》)

“风雨飘摇”出自《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说的是“我的巢室居高而危险,在风雨中摇撼”。后来,“风雨飘摇”不再用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专用于比喻形势很不稳定(《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社会动荡不安(《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新编汉语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例如:

1.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鬓欲丝。(范成大《送文处厚归蜀类试》)

2.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词语的意义大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风雨飘摇”就是如此。遗憾的是,人们很少关注“风雨飘摇”的词义变化,经常把它与“风吹雨打”“摇摇欲坠”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例如:

1.地图上触目惊心的地震带,屏幕上风雨飘摇的房屋……(《人民日报》2013年4月24日)

2.古城渐逝,残垣断壁风雨飘摇。(《海南日报》2013年5月3日)

3.这片棚户区也早已风雨飘摇,道路的泥泞脏乱差状况十分严重,与外界天壤之别。(“人民网”2016年11月10日)

总之,“风雨飘摇”现在只用其比喻义,不用其字面义。由于标题“风雨飘摇中的同舟共济”的“风雨飘摇”是用其字面义,用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因此笔者认为此语用法不妥。结合文意,“风雨飘摇”可改为“风雨交加”。

“不瘟不火”是“表演不到位”吗?

陶纯《前程似锦》有云:“这是小苑第一次担纲女主角,虽然戏份儿很重,但是出彩的地方并不多,不瘟不火,表演上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小说月报》2019年第7期)笔者读后认为,其中的“不瘟不火”用错了。

瘟,指戏曲表演沉闷乏味;火,指戏曲表演急促紧急。不瘟不火,就是指戏曲表演既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紧急。也就是说,演员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这是一个褒义词,形容文艺表演等恰到好处,多用于赞扬戏曲演员的演技好。例如:

1.不瘟不火恰到好处——查尔斯·兰姆Poor Relations的风格赏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版》2009年第04期)

2.不瘟不火静水深流——浅谈京剧中的“文学性”与“戏剧性”(《艺海》2011年第11期)

由此可见,“不瘟不火”不是“表演不到位”。因此,《前程似锦》中的“不瘟不火”用错了。

近年来,“不瘟不火”也被人用来形容商品销售行情不太景气,或体育比赛不太火爆等。例如:

1.火炉武汉历来是冰箱巨头的必争之地,今年的冰箱市场却不瘟不火,令厂商大摇其头。(《长江日报》2001年07月20日)

2.在经历了5年不瘟不火的篮球联赛之后,中国篮球的决策者们经过反思,决定重新包装观众日益稀少的CBA联赛。(《中国体育报》2002年11月02日)

其实,这是“不温不火”的误用。1980年以后,“不温不火”的用例逐渐多见,人们赋予它性格温和义和销售行情不火爆义。例如:

1.“八毛五分钱,也开发票?”售书小姐简直烦得要上吊了。“没办法,公事公办。”那先生不温不火地回答。(《人民日报》1994年08月23日)

2.相比之下,中式快餐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缺乏自己严格的生产标准与特色,虽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却难与自己的“洋对手”匹敌。(《人民日报》1996年1月18日)

总之,“不瘟不火”和“不温不火”各有所指,应当按照文章内容需要表达的语义来选择使用。

“市面书多”能用“汗牛充栋”吗?

请看下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大出版社或教育机构编写的高三复习资料可谓汗牛充栋,庞大的资料库犹如一个‘大宅子。”(董文《高三复习资料使用的“拿来主义”》)笔者读后认为,“市面书多”不能用“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出自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汗牛,使牛流汗。充栋,充满屋宇。其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例如:

1.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陆游《冬夜读书有感》)

2.宋人颇好著述,一代小说,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不下数百种。(清·昭连《啸亭续录·元代稗史》)

而所谓的“藏书”是指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例如欧阳修等撰《新唐书·艺文志一》:“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显然,“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大出版社或教育机构编写的高三复习资料”虽然种类多、数量多,但是都还不属于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因此,“市面书多”不能用“汗牛充栋”。

不过,有些词典认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新编汉语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这样看来,“市面书多”似乎也能用“汗牛充栋”,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当然,“市面书多”如果用上“浩如烟海”或“数不胜数”或“不计其数”等,就不会有什么异议、争议了。“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如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如郁达夫《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不计其数”形容人或事物很多。(如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毋庸讳言,现在词典打架事件屡有发生。孰是孰非?希望有关部门早日给读者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说法。

猜你喜欢
复习资料穷人形容
搬家
别无长物
一干二净
废寝忘食
Walk on Eggs
学霸神器(二)
穷人的高消费
富人与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