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居民养老状况研究

2020-05-06 09:16张可涵郭欣怡徐润王峥黄漪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4期
关键词:养儿防老社区养老医疗保险

张可涵 郭欣怡 徐润 王峥 黄漪琳

摘 要:主要运用问卷做引导,随后开展结构式访谈进而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调查多个城乡结合部地区或城中村来探索城乡结合部地区居民养老状况。从居民对养老的态度、实际养老状态来剖析城乡结合部地区居民整体的养老意识有无独特性。

关键词:医疗保险;社区养老;养儿防老

一、前言

(一)调查意义

养老质量是体现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更是迈向老龄化社会进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往往被学者视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地带或过渡地带等,除了居住着本地人外,还居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员。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城区相比并不高,与之相应的健康与养老的资源保障状况也相对有限,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指导下,对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二)名词解释

这些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兼有城乡生活方式的特征,因而不同于一般概念中的郊区或农村。比如人口密度高,人口异质性增强; 仍保留一些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已不是主要的经济生活方式; 全部的耕地或部分土地被征用,但个人仍拥有宅基地或少量自留地; 社区中一部分人成了城市人(城市户口) ,一些人仍为农村户口; 个人的谋生手段开始多样化。这类社区总的特征就是亦城亦农。我们在界定城乡结合部时,不仅 要明确其在地理上的含义,还应注意其文化上的含义。【1】这里我们采用了周大鸣先生对城乡结合部的定义,从地理位置、土地生产性质、常住人口户口性质和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比例几个点来严格限制研究地点。

二、当地居民的养老状况

(一)养老责任的归属

责任,通常是指与某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或机构相联系的职责,指分内应做之事或没有做好分内应做之事而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养老责任的归属就是指哪个社会角色或社会机构来承担赡养老年人的义务,这种义务也是天生被赋予的、强制的。【2】在调查中,我们给予被调查者一些选项(参见附页问卷)询问他们对养老责任归属的态度,其中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将“政府”和“自己”排在前两位,将“政府”或“自己”作为唯一选项的分别占到了20%和40%,将这两项排进前两位的则占到了86%。33.3%的人希望自己在家养老,38%的人希望在政府福利機构(社区养老)养老,19%的人希望在儿女家照顾养老,9%的人希望在商业养老院养老。可以见到大多数人都不把子女供应养老作为自己最倾向的养老方式,这样的结果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2009) 》显示的相似,许多老人在经济上总体是以自我供应养老为主,依靠自己的退休金和政府资助。【3】这一点对于年龄较低的低龄老人来说是很普遍的,而认为养老责任应由儿子女儿承担的占到绝对的少数,为6.6%。这种现象与我们的预期是相似的。在访谈中老人们更多的透露出他们对于儿女既期待他们关心,又不希望麻烦子女的矛盾的想法。

处在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老人的养老态度有明显的差异。在访谈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更偏向于家庭来负担养老责任,而在家庭养老的老人更多认为社会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家庭可以指自己自养,自己和老伴互相扶持,或由子女来照顾养老。这种倾向的背后的原因是老人长时间处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对于不同的生活模式也怀有新鲜感,对于自己所没有得到的部分有更强烈的欲望。

对于子女照看这一点,采取养老院养老和自养这两种养老方式的老人受到子女照看的时间也不同,自己在家的老年人,儿女可能一周就会回家看望一次,而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可能几个月甚至半年被探望一次,因此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也更渴望儿女的关怀。选择倾向子女照顾养老的老人也多来自养老院,他们由于子女无法及时照顾,把关注点放在了需要子女承担养老义务上,认为自己目前的现状与儿女的照料方式有很大关系,导致他们将儿女对养老的责任排在前列。

总的来说,老年人对养老责任的主观划分和他年轻时的经历或目前所处的养老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年轻时在体制内工作的老年人觉得自己的义务更多,认为不应过多拖累政府。自养的老人渴望热闹和伙伴,养老院养老的老人渴望子女的照顾和自由,这种矛盾可以印证处在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老人的养老态度有明显的差异这个观点,并适用于下文中“处在某一养老模式下的老人的养老倾向会偏向另一种养老方式”的结论。

(二)倾向的养老模式

我们访谈收集到的老人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政府养老占主流。有71%的被调查者会优先选择政府福利养老或自己在家养老,其中所有人都对政府或社区提供的各种敬老设施表示了赞同。更倾向社区养老的老人看重的是社区中与其他老人结伴的气氛,和老年餐桌、各种敬老福利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他们认为养老的责任确实应该由他人(非自己)来承担,但不应归属儿女,应归属国家。

处在某一养老模式下的老人的养老倾向会偏向另一种养老方式。在访谈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更偏向于家庭养老,而在家庭养老的老人更多偏向于社会养老。他们又不反感自己目前的养老模式,虽然有表达出遗憾,但也认为目前生活状态优良。

不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普遍反感养老院,认为这是子女无法承担赡养责任而将他们寄存的方式。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则可以理解儿女将自己送到养老院,也认为养老院的环境是可以接受的。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每天接触到其他老人和护工,经常能有人一起说话,或参与活动。自己在家养老的老人则经常没有固定的伙伴,更多的时间在自己遛弯、听戏中度过。因此许多在家养老的老人渴望社区养老或养老院养老那种比较热闹的气氛,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则因为每日固定的起床、吃饭时间渴望自由的生活作息。而这两者不希望以对方的生活方式生活的原因也恰恰是对方羡慕自己生活方式的原因:养老院的老人怕孤单,自养的老人怕不自由。我们访问到的有社区养老院也有高端的商业养老院,其费用都是较高的。社区养老院的费用在3000元一人次每月的水平上下浮动,根据是否需要喂饭、护工来调整。商业养老院分为不同的服务档次,最高可达每月万元以上,这样的负担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担的。自养型的老人每月的生活花费普遍极低,与养老院养老花费的差距已经十分显著。因此部分老人也因为养老院的高额花费而不优先选择在养老院养老了。

“处在某一养老模式下的老人的养老倾向会偏向另一种养老方式”,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再结合访谈的内容,我们能看到大部分的老人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态是有所不满的。这里的不满并不指生气的不满,而是不满足,还有所期待。他们设想着另一种不同于现状的局面,与子女孙辈享天伦之乐,或在养老院里和其他老人一起娱乐,这是他们当前所没有的场景,因此格外的期待。但我们访谈了不同类型的老人,他们告诉我们:养老院里也会很无聊,饭很难吃。在家的老人告诉我们:子女也不常回来,孙辈也不在自己这里照顾。他们很难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晚年的乐趣。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靠单一的改变养老方式去解决,而要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解决他们生活文化需求上的问题,才是能真正改善养老制度模式的方式。

在关注城乡结合部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同时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在社区配备相应的心理医生和社工,观察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治疗和反馈,争取将北京真正变为一个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周大鸣,高崇.《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研究——广州南景村50年的变迁》[J].社会学研究,2001(04):99-108.

[2]田秀云,白臣. 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3]崔红威.低龄老年人口特征及其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版),2011,( 2).[37].

项目基金:北京工业大学星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H-2019-14-04”.

猜你喜欢
养儿防老社区养老医疗保险
THEBUSINESS OF BEING BORN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关注儿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