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新新
摘 要:在目前的我国社会发展中,就业难成为社会症结之一;当前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充满机遇和挑战。有关部门需要结合互联网手段来帮助用人单位、就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提升,第一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就业岗位的双向选择,其次是实施互联网的相关行业就业和创业,满足两点条件,可以保证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并促进互联网行业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就业创业;培训;创新
一、“互联网+文化+就业管理模式”时代对就业的影响
1.互联网的发展性要求有关部门革新就业指导教育内容
有关部门原先存在的教育内容可能会与“互联网+”时代的现实脱节,存在一些不合时宜、陈旧的就业指导课程,这些课程由于没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特征、更好地接地气,难以与互联网发展速度相匹配,难以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更好对接。有些就业指导课程只注重培养就业人员的奋斗思维和合作思维,而“互联网+”时代要求有关部门就业指导培养人员具有时代特色的互联网思维,这些互联网思维包括创新思维和冒险思维。置身于不断变化的时代,人员需要有创新思维,才能让自己在工作团队中脱颖而出。人员响应国家大众創新的号召进行创业,也需要具有冒险精神,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同时不断创新自己的产品,才能满足日益挑剔的用户需求。
2.互联网的开放性要求有关部门增进信息手段和培养就业人员甄别能力
“互联网+”环境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加速更新了人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传统的就业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用原有的传统方式开展工作,已经跟不上就业人员的步伐和时代的潮流。面对新的挑战,有关部门需要改变原来的沟通交流方式,在就业工作管理中加强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由于网上的信息传播缺乏一定的监管,甚至涌入大量虚假信息,当就业人员无法甄别信息的真实性时就会出现在求职时被欺骗的现象。有关部门教会就业人员在纷繁芜杂的互联网信息中去伪存真,挑选出对自己有益的信息,也是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增进的内容。 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大力度清除不良信息,打击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也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
2.互联网的虚拟性要求有关部门培养就业人员处理现实人际关系的能力
微信、微博、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员的沟通交流方式和生活习惯。有些就业人员习惯于人机交流的方式,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表现得非常活跃,但是在现实世界交往中却显得腼腆木讷、词不达意,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社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员在就业过程中处理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关部门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要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就业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就业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除此以外,要关注人员在网上人际交往中扮演的角色,教育就业人员在角色扮演的同时学习、掌握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行为,有利于就业人员以后更好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
二、“互联网+文化+就业管理模式”思维下就业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1.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健全就业信息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用人单位除了依托网页的就业信息平台发布相关信息,还可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快捷高效地传递就业信息,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改变原有的交流沟通方式;待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或移动终端平台进行就业知识和就业问题咨询,及时接受就业辅导。
2.积极引导,鼓励人员寻找“互联网+”的就业创业机会
将国家公布的鼓励人员用互联网思维带动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及时传达给就业人员,帮助就业人员了解国家政策。培养就业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人员固有的择业观念,鼓励就业人员通过“互联网+”,思考更多的创业的点子,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问题。譬如“饿了吗”APP软件很好解决了餐饮外卖随机性很强的问题;“Uber打车”软件消除了乘客候车和出租车司机候客的空间、时间差异。就业创业人员还可以从这些APP软件的上下游产业链开拓业务,寻找创业机会,选择这些简便、快捷、成本小、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的就业创业模式。
3.搭建资源信息平台,实现就业资源交流共享
有关部门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管理模式,建立资源信息交流平台。就业人员可通过此平台与单位沟通交流就业问题,分享就业资源和信息,为就业人员解答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优秀就业人员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中都发挥着表率作用,在就业人员群体中有着良好的导向示范作用。可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播放优秀人员工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案例视频,让他们通过视频讲座、视频会议等方式与其他人员分享求职和在职场表现的成功经验,鼓舞其他人员克服畏难情绪,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就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交流求职经验,不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有助于形成优质的就业氛围。
4.疫情期间,互联网+作用更加彰显,远程办公保障用人单位正常运转,软件服务业迎来发展契机
疫情期间,远程办公需求剧增,各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企业级办公应用,提供网络电话、在线视频会议、多人协作平台等远程办公工具,同时调度运算资源,提升并发处理能力,保障各单位业务正常运转,软件服务业和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迎来发展契机。
5.互联网业务新需求助力云服务平台市场拓展
随着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视频、远程诊断等各类线上业务需求的提升,云服务、数据服务等产业迎来较大市场增长空间。在线业务新需求对网络能力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基础服务、传统产业数字化等产业互联网市场发展前景较为看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虽然我们在使用互联网,但是却不了解互联网,尤其在就业创业中,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用人单位、就业人员进行综合指导,提高就业率,解决“招工难”“人才难求”,保证双向选择,双向满意值得我们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梦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19(20):147+149.
[2]陈荣桂,郁政宏.大数据背景下有关部门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4):70-73.
[3]赵倩.关于有关部门“双创”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J].才智,2018(33):2.
[4]戴璐瑶,王丽,田甜,金燕.大数据时代人员创业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7(36):67-69.
[5]黄雪飞,宫晓慧.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有关部门就业创业教育转型与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