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灵玲:原来农业可以这么美

2020-05-06 09:31边晓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科院中欧工厂

边晓璇

二十年前到各地出差,人家介绍“农科院来的专家”,二十多岁梳着马尾辫的魏灵玲一站出来,当地政府领导第一句话往往是:“就是你吗?”

二十年后,她所在的企业已能够代表中国农业的最高科技水平;她个人也有了许多标签,比如科学企业家、十九大代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等等。

当然,她也是一位普通的妻子、女儿和母亲。少有人问男性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而女性若事业成功,人们便对故事更为好奇——她为什么可以?

她确实打破了我们对农业的传统认知,和对平台优势先入为主的想象。但即使拥有“国家队”背景,拿下博士、MBA、EMBA等学位的“学霸”头脑,一家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一个人的成长完善,一样要日拱一卒地走过不为人知的漫长路程。

魏灵玲说,她最喜欢的爬藤植物,它们蜿蜒曲折向上生长,她觉得“像是看到了自己”。

花园与菜园

农历大雪,零下十度,在北京北三环联想桥附近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里,我们走进了“全北京最贵的菜园和花园”。

这可能是很多人梦想中花园的样子——绿植茂盛,果树丰裕,花卉缤纷,白色的阳光房,木质长桌上各种可爱的多肉探出了头……魏灵玲抬头看着茂盛的树叶轻念:“这么好的花园,我怎么不来呢,一天天的忙啥呢。”

这里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1号温室,魏灵玲和她执掌的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就在2号温室里办公。十年前,农科院启动这个规划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的项目建设,魏灵玲是项目负责人。

“我喜欢有太阳、很暖的地方,有各种果实、各种花,每天都有不同的香味,在这里边看书、聊天、喝茶、写字。”她亲手画了设计图,飞到广州去苗圃里一棵一棵挑树。“那人就说,姑娘,你家里边多大的花园,要买这么多树。我心想,是挺大的,哈哈!”

这两个园区里分别有果菜工厂、叶菜工厂、都市园艺馆、绿色创意馆、人工光和自然光植物工厂等。目之所及,果菜智能岩棉栽培工厂里藤蔓攀爬而上,小西红柿累累成串。叶菜工厂里的油麦菜、空心菜、生菜、苦菊多是水培或立式管道栽培,青绿色的叶子泛着自然的光泽。

人工光植物工厂是国内首例自主研发的智能型植物工厂,光谱、温度、湿度、营养液供应全部由电脑智能化控制,保证农作物始終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在这里,叶菜类蔬菜一年可收获15—18茬,是露地栽培的30—40倍。这一技术也使“垂直农业”成为可能。“城市的摩天大楼就可以变成一个种满蔬菜和植物的垂直农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都加入到整个垂直农场的管理和应用。”魏灵玲说。

人工光植物工厂是设施农业的最高级发展阶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高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里,魏灵玲团队接待过来自英国、吉尔吉斯斯坦、索马里、朝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元首及政要前来参观访问。

“特雷莎·梅是带着农业智能化团队过来的,她没想到我们植物工厂和人工智能做到这个程度了,她就很惊讶。像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还有一些非洲国家元首来,也觉得特别棒,希望我们能够把技术放到他们国家去。”那一刻,魏灵玲清楚地知道:“他看到的不是你个人,而是中国农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二十年前那个怀着“少女心”投身农业的女生,如今站在了世界舞台上。

读书与创业

魏灵玲自评“年轻时有点文艺”,“第一次在冬天走进顺义的一座温室,开满了各色的蝴蝶兰,就觉得太美了。” 对充满生机的植物那份蓬勃的喜欢,像种子找到了土壤,自此生根发芽。

当时她在中国农科院读研究生,目睹农业从传统的农民土地种植向现代化栽培转变,到各地出差更感受到市场需求。农科院也在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并在2002年与一位美籍华人合作创办企业,这就是中环易达。在导师的帮助下,魏灵玲以农科院代表、总经理助理的身份加入其中。然而非典时期美籍华人的不辞而别,“赶鸭子上架”的魏灵玲成为董事长。

科研出身,初出茅庐,产品和市场并不清晰,魏灵玲首先想到的就是读书。她先去人大读MBA,一年后又考了农大的博士。交叉修两个学位,还要兼顾科研和企业,常常是周末上午在人大上课,下午在农大上课,晚上直接去机场,出差见完客户接着写作业、做课题,搞到两三点钟也是寻常。“有时晚上跟我老师一起写项目申报书,差不多过了12点回家,我们楼上电梯停了,老得半夜爬楼梯到16层。”

但人们仍不觉得她像企业董事长。到各地出差,人家介绍“农科院来的专家”,二十多岁梳着马尾辫的魏灵玲一站出来,当地政府领导第一句话往往是:“就是你吗?”

还有人对研究院开公司颇有质疑。“不像现在国家支持科学家创新创业,那时候很多人认为我不务正业,还吓唬我说,你这样子是犯法的。”这些声音给她带来不少心理压力。

但她看得清楚,市场越来越好。四年下来,随着博士毕业,公司也做起来了,魏灵玲却越发感到真正要做好这件事,既需要技术体系的支撑,也需要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是我后来到2011年想上中欧读EMBA的一个原因。”

那时候魏灵玲不太懂资本市场,在中欧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EMBA尚未毕业,她又在同班同学的推荐下入读中欧另外一门非学位课程——创业营。一边在EMBA学管理、谋战略,一边在创业营学打法、做产品。

读完EMBA,因为对人文课程感兴趣,魏灵玲又继续读后EMBA,时不时还回中欧北京校园参加学术讲座。“中欧的校友跟老师都爱推荐书,有几个同学还给我送过书,那感觉特别好。”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从中欧毕业后,魏灵玲发现这句流行的话说得没错。“在中欧上课还有跟同学之间的互动中潜移默化的成长,我这两年变化特别大。”参加各种会议,她的发言开始区别于旁人。经过系统的管理学习,从前的“小姑娘”开始用商业语言和逻辑去交流,她因此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猜你喜欢
农科院中欧工厂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