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识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识字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大量、反复的读写,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这种做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但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心理上抵触学习汉字。在新时代的识字教学中,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学习汉字的新鲜感,不断探索和挖掘汉字的奥秘,提升学生识字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以下,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就小学低段智趣化识字教学进行论述。
一、遵循“教学”规律,基于构词特点识字
所谓教学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流程。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好“教”,又要重视“学”。具体来说,“教”要求教师深入理解和认识汉字,把握汉字识记规律,通过汉字构造法帮助学生记忆;“学”则是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汉字的构成,有其特殊的规律。教师要把握好汉字构造规律,就要掌握好造字六法,从象形、会意、形声、专注等六个方面对汉字进行分析和整理。音形义合一,既是汉字的最大特征,也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特殊标志。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将汉字的造字六法与“音形义合一”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好汉字构成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汉字、识记汉字。
例如,在进行《动物儿歌》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与“虫”字偏旁相关的汉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汉字,掌握识字规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与“虫”相关的动画片。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在播放完毕后,鼓励学生回忆动画片中出现的动物。学生纷纷说出青蛙、蝴蝶、蜜蜂、蚂蚁等等,带有“虫”字偏旁的动物,进而引出课程的教学内容。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边读边画,将课文中提及的、带有“虫”字偏旁的汉字都圈出来。随后,教师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读一读圈出来的汉字,并观察汉字之间有没有共同点。通过对比,有学生发现了部分形声字,教师又顺势进行了相关汉字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散思维,寻求汉字的构成规律,加深了对汉字的认识,又提升了自主识字能力。
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字理想象识字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学会识字,是学好一门语言的第一步,也是了解语言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识字教学,不仅是为了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1.借助形象圖片,引导想象识字
学习汉字往往是从简单字开始学起的,而简单字大部分则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借助象形文字及其背后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让学生通过图片联想,加深对相关汉字的印象,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简单字,进而提高识字效率。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口耳目》一课的教学时,将漫画形式的“口”“耳”“眼睛”图片通过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这三个器官的汉字是怎么写的。经过学生回答,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地说出“口”字的写法。“口”字属于简单字,又与嘴巴形状极其相似,学生的顺利作答也为学生学习汉字增添了自信息。接着,一鼓作气,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耳”“目”的汉字演变过程,学生纷纷竖耳朵,认真聆听。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考察学生识字程度,作者邀请了部分学生进行连线游戏,鼓励学生把象形文中的“口”“耳”“目”与现代汉语中的“口”“耳”“目”相互连接。经过本轮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快速完成了课标要求,还发现部分学生会有意识的追问某一汉字演变的规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欲望。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待开发阶段,思维潜能巨大,对一切新鲜事物都能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记汉字,分析汉字的演变规律,加深对汉字的认识与记忆,进而提升自身的识字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2.基于比较归纳,引导想象识字
指示字也是常见的汉字构成方式之一。具体来说,指事字就是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形成一个新的汉字。在进行指事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汉字进行分类比较,学会区分指示字和象形字,进一步分析其变化后的含义。在反复的对比学习中,学生逐渐理解抽象字理,提升了自身识字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自学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树之歌》的教学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木”字旁相关的几个汉字。为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经过带读全文后,鼓励学生将文章中“木”字旁相关的汉字进行标记。待学生纷纷完成后,教师将这些汉字一一板书至黑板上。为了更好地引出教学内容,笔者将“木”“本”“未”三个字排成一行板书,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奥秘。很快,就有学生回答“老师,‘木下面加一横就是‘本”,教师顺势为学生讲解三个字之间的演变过程及其各自所蕴含的意义。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相近字进行反复对比,掌握了教学要求的汉字。
除了通过对比归纳、图片联想以外,识记汉字的方法还有很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符号联想,通过揭秘古人的符号含义,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进一步理解汉语言文化。教师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他们的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知趣识字。
三、关注学生思维,基于趣味活动识字
针对思维潜能有待开发的低年级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设置富有刺激性的挑战活动,在挑战中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趣味活动中突破识字难点
语文学习是一件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情,识字不能一蹴而就,而重在积累。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重视积累过程,注重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突破自身认识,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身思维潜能。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树之歌》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带有“木”字偏旁的汉字,并板书至黑板,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汉字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区别。有学生说“老师,它们都是木字旁的”,有学生说“它们都代表着某一种植物”。提到区别,有学生说“像‘桐字、‘枫字这样的,右边的字符读音与组合在一起的字的读音一样,它们应该都属于形声字。”教师又问“其他字是不是形声字呢?”学生各抒己见。经过讨论,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松”字、“杨”字、“杉”字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这时,恰到好处的教学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杉字在《康熙字典》中,最早发shan(第一声)”,用来指木头的纹理。那么你们说‘杉是不是形声字呢?”教师又发出新一轮提问。这时,有反应快速的学生恍然大悟,“‘松字是由木字旁和一个‘公字组成的,公和松两个字的读音相似,韵母是一样的,所以松也是形式字。”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纷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主动认识汉字,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大大提升了学生认字的积极性。
2.在趣味活动中探索汉字奥秘
通過触觉去感受新鲜事物,是儿童常用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性,在课堂中开展丰富的游戏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汉字的奥秘,不断发掘学生的思维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操场上》一课教学时,在课堂上开展“你画我猜”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识字。教师在备课时,就将“跑步、踢足球、打篮球、跳高、拔河”等可以在操场上进行的运动做成分别做成多张文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游戏。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游戏,学生对这些运动词汇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试着将这几个词语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按字数,将这些词语分成两个字组成的一类和三个字组成的一类;有的学生将有球的氛围一类,其它词语分为一类,总之,分类较为混乱。为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词语分类,教师适时提出疑问“如果按发出动作的行为来分类会不会更好一点呢?”经过提醒,学生最终意识到这类词语都是动词,与人的行为动作有关,按照发出动作的主题来分更为合适。最终将“打篮球、拔河”分为一类,将“跑步、踢足球、跳高”又分为一类。
通过这样由浅至深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渐积累了不少生词,提升了自身的识字水平,也大大的激发了个人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低段识字教学要彰显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更富有耐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要做好识字教学,教师不仅要尊重编者意图,充分挖掘汉字构成规律,还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激发学生识字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汉字的奥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识字水平和思维能力。
陈藐藐,山东省邹城市峄山路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