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
摘 要:伴随“一带一路”新机遇与日渐扩大的汽车出口量,中国车企“走出去”趋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但依然难同品牌汽车生产大国相抗衡。与作为海外发展成功典范的日本汽车产业相比较,中国车企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渠道拓展方向、零整组织关系、品牌定位方向以及投资出口协同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所以,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应积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优化汽车产业海外发展路径,助力中国车企持续深耕海外市场。
关键词:汽车产业;海外发展;差异比较;经验做法;启示
我国自加入WTO以后,汽车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突破,连续多年居于世界汽车产销冠军。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初,我国建成140座汽车企业境外投资和合作工厂,9200余个境外国际营销网络。结合当前的市场布局,过去5年我国汽车产业对发达国家地区的出口量提高了14个百分点。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影响作用凸显的汽车工业大国,提高自主品牌发展与开拓海外市场,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壮大和完善的必经途径。纵观全球汽车市场,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大国,一直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并且,日本汽车产业顺利将海外市场开拓为主要阵地仅用了几十年时间,也成功实现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海外延伸。所以,比较中日汽车产业海外发展的差异,学习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对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汽車产业海外发展现状
(一)“走出去”车企数量持续增长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走出去”汽车企业数量也持续增长。据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04.1万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其中吉利汽车、上汽名爵、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企业均表现尚佳。在此背景下,我国寻求海外发展的汽车品牌种类也在持续增长。搜狐新闻数据显示,2018年3月吉利集团斥资90亿美元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股权。2019年7月北汽集团投资27亿美元收购戴姆勒5%股权,正式成为戴姆勒第三大股东。2018年7月长城汽车正式与宝马公司签署延至2040年的合资协议,各项合作项目按照计划正有序进行。另外,据新浪财经报道,长城汽车于2019年6月,投资俄罗斯约3亿美元的图拉工厂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同年8月,图拉工厂二期工程将进一步获得长城汽车6.3亿美元的投资额,用于建设SUV车型汽车制造厂,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等。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众多汽车企业一直致力于寻求海外发展机会,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自主品牌车企成为主力军
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促使我国汽车生产规模得到极大提升。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780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比重的30%,连续十年占据全球第一。就出口量来看,2018年我国国资汽车与自主车企海外出口量比例为3:7,可以看出,目前为止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海外多以自主品牌为主。据新华网统计,奇瑞汽车、江淮汽车、上汽乘用车、华晨汽车、长安汽车,五个企业的整车出口分别位居前五,合计出口量超过总出口量的60%。以江淮汽车为例,据新浪财经统计,截至2019年上半年,江淮已在海外建立19座组装厂及研发中心,并在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汽车营销网络。除江淮汽车外,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表示,我国现有14家整车企业建立了海外研发中心,12家建设了生产基地及KD或CKD工厂。由此可见,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海外竞争力在持续增强。
(三)海外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海外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高技术车辆出口增长快速。据商务网信息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辆,同比增长11%。2019年上半年,在外贸环境较为严峻的背景下,汽车整车出口依然保持着3.1%的增长速度。其中,乘用车市场出口量出现了下滑趋势,累计出口量为32.81万辆,同比下滑12%,不过环比并未存在下滑的态势。虽然轿车出口量出现下滑趋势,但商用车出口16万辆,同比增长了15.5%。同时,新能源技术的兴起,世界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需求也持续加大。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4.7万辆,同比增长39%,占据了全球总销量的50%,出口金额也同比增长63%。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能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新的突破口,促使我国汽车产业海外出口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对汽车产业海外发展拉动有一定的贡献。
(四)“一带一路”国家成为出口主要目的地
目前为止,我国汽车已出口世界上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中东南亚、南美、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主要目的地。受限于欧美等国较高标准的汽车出口标准,传统市场对此接纳率并不高。据太平洋汽车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整车商品出口前十的国家为伊朗、墨西哥、智利、美国、厄瓜多尔、泰国、埃及、巴西、秘鲁、俄罗斯,地域分布较为广泛,且这十国占到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7成。虽然2018年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伊朗依然是我国汽车产业在海外的第一大市场。而我国对墨西哥、泰国、埃及和巴西四国的汽车出口大增,直接促使2018年汽车行业整体出口同比得到较大提升。在“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深入背景下,我国大量基建资金流入沿线国家,进一步带动我国汽车产业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河北新闻网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汽车整车为64.07万辆,占总出口汽车整车量的60.23%。
二、中日汽车产业海外发展的差异比较
(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与日本汽车产业相比较,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落后,关键零配件生产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中日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两个方面。关于汽车发动机,中日的精密性技术差距较大。在2019年沃德发布的十佳发动机榜单中,日本汽车企业中的丰田、本田等均有上榜产品。我国汽车发动机制造技术2000年才起步,研发重心还停留在零件配套生产层面,且部分零部件仍然依靠进口。关于汽车变速箱,中日技术水平差距更大。目前日本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最知名的全球四大变速箱品牌中,日本企业占到50%。而我国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均不具备自动变速箱独立研发能力,仅有的奇瑞CVT变速箱、比亚迪双离合产品成熟度不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低造成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拓展海外市场时受到很大限制。
(二)渠道拓展方向存在差异
汽车产业海外市场的渠道拓展方向,中日两国也存在显著差异。日本汽车产业的海外布局,以欧美市场为中心辐射欠发达地区,逐步完成全球市场延伸。首先,日本汽车企业利用小型节油款车型打开欧美市场。随后在北美地区打造全球排名第三的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在加拿大、英国、波兰、土耳其等地區建厂,完成对整个欧洲地区的辐射。紧接着在亚洲、非洲、中南美以及大洋洲地区设立汽车工厂与零部件工厂,完成对欠发达地区的兼顾与全球市场布局。而我国汽车产业的海外渠道快速拓展始于加入WTO,主要方向是由周边国家逐步向欧美国家延伸。目前我国汽车出口集中于中东、东南亚以及南美等传统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占比较小,甚至在欧洲很多国家的汽车海外发展处于空白。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刚刚启程,渠道拓展方向仍在不断尝试摸索,与日本汽车产业的海外布局存在较大差距。
(三)零整组织关系存在差异
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组织关系的差异,也是导致我国与日本汽车产业海外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日本汽车产业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相互扶植,实现产业内部抱团建设。据东方网报道,丰田集团出资50.1%进行控股并与日野汽车达成技术合作,丰田集团向马自达汽车提供混合动力技术许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据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关系长久稳定,平均合作时间为22年。目前,日本30家最大的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保持30年未变更的业务量超过了90%。而我国汽车产业的国内品牌合作,整车企业对零部件企业信任程度不高,难以建立长期良好合作。据中国汽车报报道显示,目前我国国内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体系,国内整车企业往往在与零部件企业合作一段时间后,也会选择自己生产零部件或更换供应商,造成很多零部件企业在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后无法批量生产。
(四)品牌定位方向存在差异
品牌定位方向的显著差别,造成中日汽车的产业集中度产生巨大落差,拉大了我国与日本汽车产业的海外发展差距。日本汽车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较好,丰田、日产、马自达等品牌,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因此,日本汽车产业的品牌定位方向明确,具备良好的产业集中度。根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数据整理得知,日本轿车领域的三甲企业为丰田、日产与本田,所占份额为72.4%;普通卡车领域的前三企业为日野、丰田及五十铃,所占份额为82.1%;轻型汽车领域的前三家公司为铃木、大发与本田,所占份额为73.2。而我国汽车产业的品牌定位方向是以市场换资金与技术,导致引进的车型国产化率达到100%,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日本。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排名前十家企业为上汽、吉利、长安、东风、北汽、长城、奇瑞、一汽、广汽和比亚迪,十家企业共占中国品牌汽车销售总量的81.55%。虽然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加强,但与日本相比,还是存在显著差距。
(五)投资出口协同存在差异
投资与出口是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手段,但与日本汽车产业相比而言,中国汽车产业投资出口的协同度较低。为了有效规避贸易争端与投资风险,日本汽车产业的海外发展采用先出口后投资保持二者协同并进的方式。其一,保持一定的出口份额来管控海外市场。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和日本轻型汽车和摩托车协会发布报告称,日本汽车产业的出口数量为500万辆/年,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0%。其二,日本汽车产业为确保较好的市场掌控能力,将对外投资作为主要发展途径。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丰田等日本国内8家乘用车公司的2018年全球产量比上年增长1%,达到2870万辆。此外,日本汽车产业的海外投资重点区域定为北美洲和亚洲,两地区的汽车产量占海外总产量的80%。而我国现阶段汽车产业的海外发展仍以产品贸易输出为主,海外投资的步伐才刚刚启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由于我国汽车产业由于出口投资的比例设计不合理,导致我国车企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下,不断遭遇贸易壁垒,上半年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4.7%。
三、几点启示
(一)建立海外设计中心,增强自主研发力量
日本汽车企业通过建立海外设计中心,网罗各地优秀研发人员,已打造了先进的车企研发能力。为进一步保持海外资源利用优势,我国也应该借鉴日本车企“走出去”经验,持续鼓励汽车产业积极建立海外设计中心,对标国际先进汽车制造技术。例如,长城汽车一直致力于汽车各部件的技术研发,除在洛杉矶、横滨、法兰克福、奥地利、班加罗尔、韩国等国建立各有侧重的研发中心外,在新能源领域还进行电芯、PACK、机理分析、氢能技术等方面尝试。我国其它车企也应该拿出一定销售收入比例用于研发投入,积极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保持源源不断的发明创新活力。此外,还可通过引入海外人员,持续利用海外资源,增强自身的研发力量以及国际竞争力。
(二)着力品牌内涵“再定位”,提升行业集中度
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信誉和质量的保障,更标志着其潜在竞争水平。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汽车企业需考虑品牌前置,以车企定位直接影响品牌价值。而在我国除比较知名的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等,大多品牌却依然低质低价。所以,我国汽车企业理应积极扭转此类不利情况,积极进行品牌内涵的“再定位”,以提升行业集中度方式,加强企业自身品牌管理意识。在战略规划品牌内涵背景下努力将自身文化融于世界文化中。面对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更需要集中全行业优势基础上,主动参与在竞争中谋发展。在这里,也可借鉴吉利汽车过往的海外收购经验做法。吉利集团采用收购模式与海外优秀车企进行合作,积极引入各种高新技术,致使自身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此外,相关汽车企业还可联合海外经销商,借助汽车赛事、国际展会、汽车文化巡展等平台,持续扩大自主品牌的海外知名度。
(三)培育全球智能服务平台,持续深耕海外市场
现如今,汽车产业海外发展不仅是品牌意识的竞争,更上升到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因此,我国汽车企业想要更好“走出去”,打磨自身质量的同时,还需全球营销服务网络的大力支撑,以此进一步打消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例如,日本唯一在华投产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2019年1-6月在华累计销量为1.47万辆,同比增长36%。之所以能在我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情况下取得较好成绩,关键在于“价值承诺、品质承诺、应急承诺、时间承诺、透明承诺”的5个售后服务承诺。同时,英菲尼迪还基于现有产品,持续有序推出更好更强的高价值产品,进而构建更完善、合理的产品矩阵,不断推进“中国制造,为中国”战略。因此,我国汽车企业想要“走出去”的道路更加稳健顺畅,更需要在服务方面打好基础。大力培育互联互通的全球营销智能服务平台,助力汽车产业深耕海外市场。
(四)融合产业链配套资源,构建集团化系列关系
现如今,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为海外市场发展营造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对此,我国汽车产业应融合产业链的配套资源,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构建集团化的系列关系。一方面,整车企业可与零部件企业建立系列关系,为零部件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原材料等多项支持,帮助零部件企业围绕总装厂形成集团。另一方面,大型领头汽车集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成立协调组织,协调整零企业之间的生产分工,促进行业技术信息交流。对此,可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学习丰田集團“协力会”、日产汽车公司“宝会”的建设流程。通过双管齐下的推动,促使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形成稳定的供给关系,良好应对外部环境的冲击,从而形成集团化的系列关系。
(五)协调投资出口关系,应对国际化产业需求
我国汽车产业应建立协调的投资出口关系,来合理应对国际化产业需求。一方面,汽车产业要深入观察国际发展形势,对投资出口比例作出适当调整。近几年,全球投资贸易活动疲软增速不断下降,尤其2018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及欧盟带来巨大冲击。针对复杂的海外市场风险,中国汽车产业要积极借鉴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不同区域有所侧重,对经济环境稳定的地区主要进行投资设厂,对局势动荡地区偏向于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应及时调整投资出口业务结构,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化产业需求。此外,中国汽车行业在布局海外市场时,应不断优化设计对外投资与出口调整通道。我国领头汽车企业应加大对外投资落地化生产,逐渐转变出口动力强劲的业务结构,有效释放海外拓展空间,以便能够合理应对新型的国际化产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兆国,韩昊辰.中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比较分析-基于政策工具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J].现代日本经济,2018(2):65-76.
[2]卢进勇,程晓青,李思静.日本汽车产业海外发展路径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19(2):64-69.
[3]赵福全,刘宗巍,王悦.中国车企海外发展战略[J].中国机械工程,2016(12):1683-1688.
[4]孙腾,冯丹,胡利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差距及提升路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8(6):31-34.
[5]亿欧网.全产业链走出去,中国汽车业才能“走上去”[EB/OL]. https://www.iyiou.com/p/92028.html.[201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