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鲜半岛文人笔下的王羲之

2020-05-06 09:22朱曼曼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代朝鲜半岛王羲之

基金项目:临沂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9/40618119;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古朝鲜的青岛认识及青岛人文在朝鲜半岛的本土化研究”,立项号ZH201906024。

摘  要:王羲之的书法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到朝鲜半岛,在朝鲜书法家、文人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对王羲之的崇拜既表现在书法作品中,也表现在各代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本文主要对古代朝鲜文人笔下的王羲之形象进行一番考察。

关键词:古代;朝鲜半岛;文学;王羲之

作者简介:朱曼曼(1989-),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讲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韩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8--02

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后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到朝鲜半岛,在朝鲜书法家、文人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对王羲之书法的崇拜既表现在书法作品中,也表现在各代流传下来的诗文中。诗文中所表现的朝鲜书家、文人对王羲之书法的接受主要有三个方面:仰慕、赞叹王羲之书法,学习、模拟王羲之书风,集录、收藏王羲之书帖。这几种现象都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接受,也是中朝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韩濩(公元1543~1605),号石峰,有“朝鲜书法第一人”之称,其书法被称为“石峰体”,他着沉迷于研究王羲之的字迹,有摹王羲之《兰亭序》、《草书千字文》等众多墨迹流传于世。从公元1572年到1601年,韩濩先后五次以写字官的身份随使官来到中国,他是朝鲜书法史上学习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较高的一位。著名学者王世贞和朱之蕃见到韩濩的字迹后不禁感慨道:“石峰书如怒猊抉石,渴骥奔川,当与王右军、颜真卿相优劣”。朝鲜中期的许筠对王羲之的笔法评价极高,这一事实可在南龙翼的《壶谷诗话》中得到证实。许筠在监试小科中看到由试官推荐的洪千璟《早朝大明宫》,叹道:“我所得则李太白诗、王羲之笔也。”当时朝鲜也有很多大文人、大书法家,可他却以李白与王羲之比之,可见许筠具有强烈的中华中心主义思想。

王羲之因其书法扬芳,但世人鲜少提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亘古”的序文<兰亭集序>为歷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从文学角度来看,散文<兰亭集序>打破了东晋盛行的骈俪之风,不仅开了清新质朴、自然流畅文风之先河,而且对东晋文坛,甚至对朝鲜文坛有很大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李仁老(公元1152~1220),字眉叟,号双明斋,官至左谏议大夫,后因对武人政治不满,隐居深山。他是朝鲜高丽朝中期的重要诗人,其汉诗数量高达1500余首。李仁老积极学习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中国文学家,从题材、人物、辞藻等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中国文学,表达了自身的志趣和思想感情。他对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深有感触,在诗<山阴陈迹>(《东文选》第二十卷)中写道:“此身念念异前身,俯仰人间迹已陈。赖有银钩留茧纸,山阴风月古今新。”“俯仰之间迹已陈”可以说是对王羲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仿写;“银钩”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一语概括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兰亭集序>末尾写道:“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而“山阴风月古今新”正如呼应它一般,道出了后人李仁老对<兰亭集序>的体会和感慨。

李瀷(公元1681~1763),号星湖,字子新,朝鲜时代的著名学者,李氏王朝实学派进入鼎盛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文化、教育、哲学、经学、史学、经济、兵防以及天文、地理和技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了一个以经世致用为理论体系的星湖学派,被后世尊为朝鲜第一人。李瀷的<兰亭图歌>(《星湖全集》第四卷)可以说是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加工”和“再创造”。诗中“春天日昇物呈露,墨池波动挐龙云。清流激湍占气势,茂林脩竹生氛氲,卷将一幅山阴境,付与九地贞观君”和<兰亭集序> 中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在描写山阴兰亭周围山水之美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眼中光景真可赏,屏风六叠排缤纷。曲曲流觞处处坐,惠风拂面吹芳芬。细看意态各带闲,须眉笑貌生欢欣。”和<兰亭集序> 中的“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表现众贤集会时的闲适状态和愉悦之情。另外,诗中“兰亭一著今古无,就中得意惟右军。水媚山明造化忙,腕力能运磨天斤……临川真迹相发挥,点画一一毫芒分。书家容有夺胎奇,画厨先策传神勋。”高度评价了王羲之书法,意指他的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古代朝鲜文人的作品中,与王羲之有关的典故运用随处可见。王羲之爱鹅,善于通过观察鹅的叫声和神态,并将其融入书法创作中。对此《晋书﹒王羲之传》有详细记载: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李白有诗曰“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可谓是对王羲之“书成换鹅”这一典故的最好写照。李奎报(1169~1241),字春卿,号白云居士、白云山人,高丽现实主义诗人,有“朝鲜李太白”之称,与李齐贤并称“高丽汉诗双璧”,两人又与崔致远一起被称为朝鲜汉诗三大诗人。他一生热爱和向往中国,醉心于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自己的诗文创作也深受其影响。他曾以<右军换鹅>为题创作七言绝句一首,诗曰:“费尽溪藤始扫残,满笼刚换白鹅还。不如痴姥烹相待,破却山阴一段悭。”(《东文选》第二十卷)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谢安素来善写尺牍书,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甚为怨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比你父亲的如何?”答道:“当然超过他。”谢安又说:“旁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啊。”献之答道:“一般人哪里懂得!”对于这一轶事,朝鲜后期著名学者、文臣魏伯珪(公元1727~1798,号存斋、桂巷、桂巷居士,字子华)就曾以“王羲之·献之”为题写过一篇评论性散文,文中说道:“羲之父子能书,虽小伎,犹是好事,然人问羲之曰:‘人言阿敬笔法胜于君。羲之曰:‘未必乃尔。人问献之曰:‘人言子敬笔法不如尊君。献之曰:‘外人何知?父子不相让甚矣。父子之间尚如此,况他人乎?此是猜心也,甚矣!细人之不能舍己也。不能舍己,遂至父子相猜,私己之可畏,果如此乎?与人善舜也,拜昌言禹也,人岂有贤于舜、禹者而然也?皆舍己故为圣人,彼书札伎俩辈,何足污牙颊也?以能书名流当时,风俗可知也。”可见魏伯珪将二王父子间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书法造诣高于对方一事视为“父子相猜”、“不能舍己”,并对其表达了否定态度。

古代朝鲜半岛文人对王羲之的书写,充分体现了朝鲜文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精通和热爱,也是中朝文学友好交流的真实反映。朝鲜古典文学研究对于当今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文学交流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美善.从韩國古典诗话看朝鲜文人对山东文人的认识[J].《东疆学刊》2015年04期.

[2]刘书平.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3]师存勋.从诗文看朝鲜古代书家、文人对王羲之书法的接受[J].《华中学术》2018年02期.

猜你喜欢
古代朝鲜半岛王羲之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王羲之送字
朝鲜半岛汉文学中的“羲之换鹅”探究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