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传统剪纸的艺术风格及人文情怀分析

2020-05-06 09:09周霜菊
艺术评鉴 2020年6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设计人文

周霜菊

摘要:西南传统剪纸是西南地区民间大众群体生活创造的艺术,是劳动人民审美和情感表达、交流的艺术形式和日常生活装饰物件。它体现了西南地区大众的内在美和民俗心理结构,表达了民间大众最原始朴素的情感。本文从剪纸的艺术风格、西南地区剪纸的主要流派及特点、西南剪纸的人文情怀,阐述了西南传统剪纸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物化现象,是我国民族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剪纸   艺术设计   人文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6-0037-02

一、剪纸的艺术风格特点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东西两汉时代。《史记》中记载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树叶剪成“圭”字赐予弟子的故事。在过去,剪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极强的装饰性和功能性,逢年过节,如:春节、端午、中秋,或者每逢节令,家有喜事,都会使用剪纸。民间剪纸大多是普通劳动妇女创作的,这种艺术形式来源于民间大众并回归到民间大众的日常生活。民间剪纸最直观的大众的艺术审美、生存状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剪纸是一种“破”的艺术,属于镂空艺术之一,通过镂、雕、凿、剪、刻、剔等手法,进行实物的艺术渲染与表达,因此阳剪线线相连,阴剪线线相断;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创作手法:创作时间、创作的场所、没有固定的创作主题、意随心动,因此最能够表达普罗大众的生活状态;不讲季节;剪纸是最能够原生态的反映创作者的生存状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剪纸的构图是一种游离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创作手法,民间剪纸作品不受透视原理、比例和表现角度的限制,因创作者的自然表现而呈多角度、多空间的视觉表示手法,同一幅剪纸作品,可以同时表现对象的多个面,甚至可以以穿透的方式,即表现对象的表面又表现对象的内部状态。这和后现代、立体派等时常在二维空间中表达三维视觉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多角度到多空间,无拘无束的自然创作状态。

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同一幅图中有四季、不分春夏秋冬。西南传统剪纸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创作大众在剪纸的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对表现对象的理解以及创作时的情感和状态,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手法来完成剪纸作品,这种作品和创作者个体状态有及大的关系,民间大众多将自身对对象的感受融入作品中,这种朴素的视角创作的作品具有似像非像、意会神似、装饰性强、非写实的特点,其内容不受自然生活和现实客观世界的束缚。

常常具有对称性、平衡性,其对称性在剪纸的装饰图案中尤其多见,往往常见很多程式化的构图符号,如:锯齿纹、月牙纹、水波纹等。

生活化、自娱性相结合,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法的朴素化和日常化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是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表现人们日常状态下的喜怒哀乐的普通生活。龙凤呈祥、老鼠嫁女、鼠吃葡萄,都是在人们婚庆时常常用到的剪纸作品,寓意吉祥和多子多福。剪纸的材质与工艺,与纸叠工艺、染色、雕刻、绣花等,相互影响渗透,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呈现多姿多彩的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表现那些羞涩于直观表达或难以具象表达的内容,往往借物抒情或借自然的物象来进行比喻。这种现象是我们探寻本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生活的活证。吉祥如意是普通大众的美好愿望,人们把这种情感表现在剪纸作品中:石榴,老鼠、青蛙都是多子的生物,在剪纸作品中多有出现,表现了人们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仙鹤、仙桃、松树长寿长青,表现了人们企望长寿的美好愿望。老虎是林中之王,和孩童结合起来,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多么含蓄和美好的情感表达。此外,常见的还有鸡——吉、蛇盘兔——男女、蝙蝠——福、羊——祥等等。

二、西南地区剪纸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西南地区的剪纸,主要包括云南、贵州、湘西一带的民间剪纸,其剪纸的主要代表均为西南地区各个民族:云南德宏自治州傣族剪纸、滇南红河州彝族剪纸、贵州苗族剪纸和湘西苗族剪纸。其中,贵州苗族剪纸,主要是绣花样剪纸;而湘西苗族剪纸,则是以凿花剪纸为代表。民族特点则为民族剪纸的共性。

从西南地区各个流派的剪纸作品上,能够看到西南剪纸与其他地方剪纸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异彩纷呈,与各民族的信仰、历史、文化、审美情趣、生活风俗融为一体,呈现出实用性强、多样、复杂、夸张、重神意而舍形、强调物象的内核等特点。

三、西南剪纸的人文情怀分析

西南地区剪纸的题材内容与造型表现均与该地区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他们美好的愿望与理想,表达了对于美的艺术追求与各自的理解。

由于剪纸的创作主体是普通群众,她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有很强的随意性,伴随着强烈的创作冲动,随手拿起一张纸,即兴发挥。兴许是一时的景象的触动,兴许是一时的情绪感染,所以每一幅剪纸作品所承载的都是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场景的表述。所以,西南地区特色的剪纸中,也包含了很多反映性能地区各民族生活劳动的剪纸。从这些剪纸中,可以看到他们各自的生活,而剪纸中的动物、植物、花卉、头饰、衣服、工具等,生动形象,既充分表现了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于讴歌,也充分表达了各自的审美趣味,反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和文化内涵。

婚恋是人生的大事,而幸福的婚姻更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作为剪纸创作主体的西南地区的人民群众,同样将婚恋作为了创作的主题之一。在原来中国封建体制下的女性,作为传统剪纸艺术的主要创作者,大都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他们的婚姻大都是父母决定的,媒妁之言,缺少自由恋爱的机会,缺乏表达爱情的机会,缺少追求幸福的途径。但是,礼教所能够束缚的是行为,而不是思想,什么都不能够阻挡追求幸福的决心,因此,剪纸中的爱情的表述,常常含蓄而温婉。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冬日,一个怀春的少女,想起心爱的情郎,内心是多么的高兴呀,她有许许多多知心话想要告诉他,抬头一看,在窗檐下看到一只蜘蛛正在雨中努力的织网,是那么的努力、那么的坚毅,联想起自己的爱情,以及这段感情可能面临的风风雨雨,她应该是多么的感慨,又多么希望自己和情郎能够像蜘蛛一样,风雨再大,也坚持不懈呀,于是,她拿起剪刀,雨里蜘蛛還结网,想晴(情)唯有暗中丝(思),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而又动人的画面呀。

节庆作为西南地区剪纸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其作为绣花样剪纸的实用性。该类剪纸主要的品类有衣袖花、围腰花、帽花、背带花、胸襟花、领花、肩花、荷包花、枕头花、帐檐花、鞋花、喜花、灯花、灵房花等。剪纸的画面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有多种外形,以适应刺绣的需要。

苗族制作刺绣时,有些绣法,如桃花是按织物经纬线纵横交叉点定针脚位,不需要画刺绣底图就能完成图案的组合。其它如平针绣、辫子绣等一些绣法必须在绣面上描画出底样才能刺绣,用剪纸贴在绣面上比画的图案既醒目又省工,并可在剪纸上把刺绣工艺交待得明确无误,这就给苗族刺绣带来极大的方便。

宗教信仰、纳福求吉、辟邪禳灾,也是西南地区剪纸中的一大主题,充分反映了创作者对于祖先、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神灵的崇拜。所以,在傣族的剪纸中,很大一部分剪纸作品是佛龛剪纸,奘房(佛教用语,供佛祖的地方)供品、门笺、门神、伞花、墙花、纸扎、挂灯、吊幢或幡等,而且其造型简洁、传神。

四、结语

各民族的剪纸艺术有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道路,承载着民间大众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容和情趣,民间大众即是美的创造者,又是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这些信手拈来的花样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朴实而充满大众最真实的情感,西南传统剪纸艺术,它特有的文化内涵符合了民众的心理需求和象征意义。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设计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大嘴蛙学剪纸
手工剪纸
人文社科
剪纸
书封与现代艺术
剪纸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