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静雯,郭殿声
【摘 要】为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水资源问题,不少专家提出要在城市规划中重视雨洪管理系统。如今,该提议仍在规划,还未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因此,论文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 and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water resources, many experts have propos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tormwater management system in urban planning. At present, the proposal is still in the planning, there is no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therefore, the paper based on the urban planning of "sponge city" for in-depth research.
【关键词】雨洪管理;“海绵城市”;规划方案;意义;目的
1 引言
鉴于城市规划中雨洪管理的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雨洪管理的建设规划也被提上日程,受到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如今,环境承载力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绿色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雨洪管理的建设则是实现其理念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置城市中一切水资源,包括雨水,是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城市雨洪管理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项突破则是“海绵城市”的建设。
因此,论文首先对我国目前的雨洪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再对“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阐述。
其次,介绍了“海绵城市”的规划方案。
最后,再一次明确了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雨洪管理模式单一化问题严重,尤其是在决策和管理上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我国雨洪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并不完善,而且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的效益并不高。
因此,我国当务之急是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综合雨洪管理模式体系。综合城市排水洪涝系统,充分发挥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与所建造的用于雨水管理的城市景观的作用,只有从城市的水循环和城市生态系统两方面进行城市雨洪的管理,才能将这个系统建设得更加完善。
3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基础和总体概念就是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当降雨时,雨水渗入土地滞蓄,通过土壤的净化,予以重复使用。而河流湖泊、湿地坑塘则是天然的海绵体,能够储蓄雨水。这样的循环即可对环境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同时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方针旨在运用生态、景观和城市规划来构建安全稳定的海绵格局,主要要求:加强道路、绿地、河流湖泊等水系对雨水的吸收;加大排水力量,尤其通过自然力量;控制雨水的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的目的。“海绵城市”的建设,从雨水的源头到终端都有全方位的管理途径和处理手段,可以减轻城市的排水负担,提高城市应对暴雨、内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损失,还能够补充地下水、涵养水源,完善城市地表生态和地下水系[1]。
4 “海绵城市”的规划方案
4.1 天然海绵体的涵养与修复
天然海绵体主要是指河流湖泊、陆地湿地、沼泽坑塘等能够良好吸纳雨水的水系。要想做好“海绵城市”的规划,第一步就是要保护这些自然生态资源。它们不仅仅是良好的天然海绵体,吸纳雨水,更能够净化水资源、调节径流量。所以,合理修复和建设自然生态资源,对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相关部门要合理地划分区域,在有湿地、绿地、沼泽、坑塘等生态土地周围不得开采和建设,禁止土地开垦种植,从而保障天然海绵体对雨水的吸收、净化,从而起到调节径流的作用。
其次,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改善自然生态系统。例如,在天然海绵体区域内,培育绿植、修建草坪、净化空气等[2]。
4.2 建设人工海绵体
在对城市自然海绵体进行修复和涵养之外,还可以建设人工的海绵体,帮助天然海绵体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人工海绵体是采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提高土地、水系储存渗透能力,加强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尤其是在城市遇到洪涝灾害时,城市中的人工海绵体对水的收集可以有效缓解灾害对城市设施系统、人民生活安全的影响。
由此可见,人工建设的海绵体对“海绵城市”总体建设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在绿色海绵体设计理念的指导之下,对已有建筑进行改造,例如,在屋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建筑内的水循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城市中水资源的收集,将收集来的水资源进行净化,再利用到生活中。例如,对景观的浇灌、城市用水等,从而节约水资源。
第三,相关部门还需要增强地面的下渗作用,政府可以增加城市中绿地草坪的面积,预防城市内涝的发生。此外,在水循环以及地下水的处理方面也应多加改善。
第四,相关部门应采用信息化处理技术对灾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出预警,使居民和有关部门提前进行布防和撤退。相关技术人员也应该及时发现“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强解决措施的效果。
5 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以及主要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方案,跳出了城市以往雨水管理范围,通过加强城市道路规划、建筑改造、绿地等自然生态的建设和保护,实现了城市地表水系的完善,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等诸多自然灾害问题。
我国“海绵城市”的规划主要工作方向有两条:
一是解决老城区城市水资源问题;
二是新建“海绵城市”城区。在老城区方面,主要针对城市内涝问题的缓解、水污染问题的改善。而对于新建“海绵城市”城区则强调,加强各个层面和环节的雨水收集,增加雨水收集的年径流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然而,就我国“海绵城市”规划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并且进程推动缓慢,在管理上和实施上都没有系统化,仍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规划时期,对位置信息、风险控制等的量化分析、定量分析做得不够完善,更多的只是定性的分析,没有实质性的数据和科学依据的支持;
第二,在规划方面,专项的规划和用地整体规划没有实现统一,存在不少冲突、矛盾,甚至脱节问题。
由此可见,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所处于的规划阶段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缺陷,需要更多相关知识人才进行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的规划和布局。
6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相关模式来看,在法律体系建设和实际城市规划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可以说只是一个起步的阶段。而近年来所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确实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并未进行具体方案的实施。不仅如此,在设计规划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尽管“海绵城市”的建设所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但我们仍然可以向国外比较成功的城市雨洪管理方案学习。
除此之外,论文针对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关措施,明确了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赵鹏,郑兰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2016(2):64-65.
【2】朱成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