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
摘 要: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推广,在社会各行业领域中均能看到信息技术的身影,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特点展开分析,并提出具体可行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领域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中高校图书馆中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一定要做好完善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才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所以,在高校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引进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建设,打破原有的局限,以满足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需求[1]。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积极推进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的特点
网络时代环境下信息生成速度逐步加快,并且大量信息能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快速传播与交换,有效摆脱了原本信息资源的时空局限。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和建设工作而言,在网络时代也表现出了全新特点。
(一)交互性
交互即输入与输出的过程,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向计算机发出指令,计算机在接收到指令后再经过内部运算而将成果输出给用户。网络时代推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过程也即是图书资料人机交互的过程,比如信息资源的检索以及图书资料借阅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发出指令,由图书资料管理平台结合用户需求给出结果,这一更加便捷的信息互动过程明显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二)动态化
传统图书馆在存储图书资料时主要是纸质化的静态存储和管理,不仅要预留足够的空间,还需要更多人员且保证图书资料处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中,并且用户与图书资料之间的关系非常单一,导致图书馆很难主动提供服务。而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图书资料会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并且能够结合用户的个性需求去动态呈现相应的资源[2]。比如,用户在输入检索关键词后,便能及时给出准确的图书资料信息,还能够以模糊查找的方式去定位信息服务方位,这一点是对传统静态服务的突破,并且用户的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图书馆这一空间,能够在线阅读或直接下载。
(三)共享化
共享在网络时代中早已不是新鲜概念,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工作中也不断引入更多智能化技术,为用户构建了更多共享服务平台。比如,高校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去打造的共享图书馆,在共享图书馆中用户能够直接通过微信或者图书馆的APP客户端实现在线预约借阅,预约成功后便可直接前往图书馆借阅书籍;还书同样可在客户端或扫描二维码进行智能化操作;图书馆管理人员则能结合平台数据去更合理地投放书籍与清理书单。
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路径
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够全面提高图书资料的质量与利用效率,并且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具体来讲,高校图书馆资料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点路径着手。
(一)引进网络设备实现全网络信息化管理
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并且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也是网络时代的特点和常态。而网络时代带来的丰富图书资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在多元信息传递过程中,高校面临的信息量与信息类型也有动态变化表现,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的真实需求,一定要全面优化信息化管理工作[3]。从最根本方向着手,一定要先引进更适用的网络设备才能实现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实时共享,保证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进一步丰富这些资料的用途,以更加高阶的资源共享去打破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许多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分类、收集、整理等难点都能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建设的信息化。
(二)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养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主体,更是信息化建设推进中不可忽视的核心人物,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高校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其中,职业能力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网络时代职业能力涵盖信息技术能力,其中包含网络信息技術应用能力,当然对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加工等工作必不可少,这些都是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来讲,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角色上发生了巨大改变,从过去的“图书保管员”向“信息咨询员”转变,能够熟练地根据读者的需求去帮助其快速进行资料检索,找到相应的图书资料。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去接受培训教育,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其职业素养。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构建完善的考核制度,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促进图书资料开发,丰富馆藏资源
网络时代的发展也带来了海量信息资源,加快了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当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通过促进图书资料的开发去推动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图书资料开发中,需要关注资料的多元化特性,摆脱纸质化图书资料的局限,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去呈现图书资料,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用户的阅读需求。同时,还需要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独特性,深入挖掘特色馆藏资源,打造出具备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图书馆,为广大师生带来更加独特的图书资料和新颖的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品牌建设以及提高影响力。当然,在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应用网络与专业知识服务平台构建联系,比如知网、万方数据等,为师生检索信息提供方便,也能进一步丰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四)统一管理标准,实现图书资料共享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与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均构建起图书资料数据库,初步实现了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然而,部分信息化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多是将传统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料“照搬”到虚拟空间,却在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服务范围等方面并没有完全跟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便在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换句话说,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表達、界面呈现、资源管理等方面并无统一标准,所以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对图书资料的传递与利用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应当从国家层面去促进信息化图书馆管理规范的制定,确保各大高校都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并且在国家号召下去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平台上共享图书资料,打破高校图书馆之间的界限,助推共享阅读的发展。
(五)推动组织结构调整与信息化建设整合
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也呈现出资源存储数字化、信息传递共享化、服务方式现代化以及信息产品多元化等特点。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与现如今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存在不适应的态势,所以需要做好部门结构的调整工作。一方面,要保留传统的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等部门,并且要督促这些部门积极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还应结合师生科研需求去成立信息咨询部,为这一部门配备专职的信息咨询工作人员,开展更符合网络时代特色的信息咨询工作。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逐渐深入,也意味着部门结构调整一定要与信息技术保持协调,朝着网络化结构发展。所以,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通力合作去发挥出高校图书资料的价值。
(六)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教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它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如何去高效开发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而保证图书资料能够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转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这一发展需求,高校图书馆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且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在图书资料管理与信息化工作中坚持“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高校图书馆要以用户为本去积极推动馆藏资料的数字化转换,以更符合现代用户的信息获取和阅读习惯,更为多元的图书资料呈现形式也能够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效率。此外,通过信息化建设去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平台的智能水平,满足用户在获取图书资料时的情感需求,让用户能够感受到高校图书馆无微不至的服务关怀。
四、结语
在网络时代,高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一定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化。所以,现代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理念与模式急需更新,身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建设的网络化与共享化,助推图书资料管理建设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熊俊利.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探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78-80.
[2]郑艳.网络化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9):90-91.
[3]徐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9
(1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