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如果科学家发现某个圆乎乎的物体,又无法解释其性质,就会笼统地称之为“blob”,其含义类似“瘤子”“疙瘩”或者“泡泡”。
文章称,科学家口中的“泡泡”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的跟细胞一样小,有的跟星系一样大;有些生活在水下,有些存在于深空,或者深埋于地壳以下。在科学家看来,每一种泡泡都相当迷人。
水母可能是自然界最著名的泡泡。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全世界分布着2000多种水母,几乎在地球任何海岸附近都很容易发现这种没有固定形状的生物。
近日,英格兰两名潜水员遇到一只巨大的桶水母,其学名是褐色根口水母。这一罕见物种可以长到成年人的体形那么大。幸运的是,潜水员拍到了遇到水母的全过程。
上述那只褐色根口水母并非潜水员们近来偶遇的唯一人类大小的水生泡泡。有科研人员在挪威附近海域调查沉船时,发现一个凝胶状囊。囊体有潜水员那么大,是透明的,包裹着一种奇怪的黄色物质。潜水员用手电筒检查后发现,这种物质似乎是一团乌贼墨汁,墨汁周围夹杂着数十万枚乌贼卵。
科研小组认定,这个卵囊属于一种长着十个触手的头足类动物,名叫科氏滑柔鱼。这种乌贼似的动物每次能在巨大的卵囊里产下大约20万枚卵。
太阳日冕层如同呼吸一般,不断将炽热的太阳风吹向太空。但有时候,太阳不仅会“呼吸”,还会“打嗝”。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空间物理卷》发布论文称,每隔一两个钟头,裹挟在太阳风里的等离子就会急剧升温,密度明显提高,如火球般急速脱离太阳。太阳的这些“饱嗝”被正式称为“周期性密度结构”,但天文学家会戏称为“太阳泡泡”。
1987年,离银河系最近的伴星系里的一颗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留下五颜六色的宇宙尘埃云。尘埃云的背后应该是一颗中子星,但32年过去了,天文学家始终没有找到这颗中子星。如今,在2019年11月发表的一篇论文里,有科学家认为自己找到了失踪的中子星,相信其隐藏在尘埃云核心一块异常耀眼的辐射“团雾”当中。
在所谓“泡泡”“瘤子”或者“团雾”的世界里,有两个泡泡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们就是费米泡。
费米泡是指从银河系中心的两极分别向外膨胀的两个高能气团,每个气团向外延伸2.5万光年,约等于从地球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这两个费米泡很可能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巨大爆炸有关。近日,有天文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探测到费米泡,发现有大量高能气体在气团中移动,很可能使气团越变越大。
银河系最大的泡泡会继续膨胀吗?2020年,科学们将持续关注。(据参考消息网)■
某些种类的水母体形大小相当于成年人(图/美国趣味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