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工作(连载七)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二

2020-05-06 06:22薛庆超
民族大家庭 2020年1期
关键词:张国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文/薛庆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在国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特别是在南方各地用北平方式或者绥远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是这样。随着战斗的逐步地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对于不久将要被我们占领的极其广大的新地区来说,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

1950年初,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将进军西藏的重要任务交给西南局和西南军区。从此,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治委员邓小平成为运筹帷幄、和平解放西藏的“第一责任人”。邓小平与西南局第二书记、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等同志接受进藏任务后,首先确定进藏领导干部和部队。邓小平认为,进军西藏非比寻常,既有军事问题,更有政治问题;既有作战问题,更有补给问题。由于进军西藏任务的艰巨性必须对进藏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他们在西南军区3 个兵团、9 个军里反复权衡,最后决定派遣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率部进藏。第十八军是一支英雄部队,从革命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中原大地转战到西南地区,南征北战,冲锋在前;第十八军干部数量较多,素质较好,有相当数量的老红军和抗战干部;军长张国华早年参加红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具有开辟新区的丰富经验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西南局和西南军区将这一决定电告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并建议由云南、青海、新疆方面配合,“多路向心”,进军西藏,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同时,毛泽东主席要求,迅速成立一个经营西藏的党的领导机构,名称及委员人选由西南局拟定电告中央批准。中央还指出,关于西北方面应协助之事项,由西南局与西北局直接商定。1月24日,中央批准西南局上报的以张国华为首的西藏工作委员会。

邓小平提出在进军西藏问题上要政治先行。为此,邓小平和刘伯承专门在西南局接见担负进藏任务的第十八军师以上干部,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解放西藏的指示,下达进藏工作任务。邓小平从西藏的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军事、宗教与神权的纵横比较中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说:“西藏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特殊性,政策性很强。西藏问题有军事问题,需一定数量的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从历史上看,对藏多次用兵未解决,而解决者,亦多靠政治,如唐以前和蕃。”“解决西藏问题多靠政治,政治问题极为重要,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政教分离。”

当时,由于西南地区刚刚获得解放,为了迅速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第十八军驻军四川南部后,张国华军长被任命为川南行政公署专员,谭冠三政委被任命为中共自贡市委书记,一批部队干部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和县长等职务。他们决心就地扎根,为建设四川贡献力量。

就在这时,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区向第十八军下达了进藏任务。枪林弹雨冲出来了,中国革命胜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又要去青藏高原上的西藏,面对异常艰巨的进军西藏任务,指战员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是十分正常的。

进军西藏的命令在第十八军传达之后引起强烈反响。一方面,广大指战员对进军西藏感到无上光荣,纷纷写请战书、决心书,表示坚决执行命令,做好进军西藏的一切准备。另一方面,也有少数干部和战士对进军西藏感到突然,思想弯子一时转不过来。邓小平及时要求张国华等领导干部作好动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所有的人思想都要通,要高高兴兴地去西藏”。为此,邓小平专门为第十八军题词:“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以此鼓励部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2月15日,西南局、西南军区发出《解放西藏进军政治动员令》,要求进藏部队“亲密团结西康、西藏地区的同胞,忠实地、正确地执行共同纲领规定的民族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树立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和决心。”

为了坚决完成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艰巨任务,第十八军举行了进军西藏动员大会。会前,指战员们看到,在严肃庄重的主席台上,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有时随着指战员们高呼口号,有时自己蹦蹦跳跳。大家不禁疑窦丛生——这是谁家的孩子呀,怎么随随便便在主席台上蹦蹦跳跳,也没有人管一管?

动员会开始,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等登上主席台。张国华说:“我带着我的夫人,背着小女儿进藏。”原来在主席台上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是张国华的宝贝女儿。他让三岁的小女儿登上主席台,是在做一场特殊形式的最有效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全军指战员现身说法,坚定表示,我们一家三口人同大家一起进军西藏,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后来,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在进藏西藏过程中身患疾病,成为第十八军进军西藏第一个也是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

动员会上,谭冠三政委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与众不同、独具一格。谭冠三政委的夫人李光明同样是一位具有“红军资格”的干部。谭冠三说,“李光明,上来,咱俩表个态,一块儿进藏,我这把老骨头,扔也把他扔到西藏去。”进军西藏前,他们将一双可爱的儿女就地送给了农民,夫妇俩人义无反顾,为国出征。

有了军长、政委带头,全军将士的革命荣誉感、革命战士进军边疆保卫边疆的自豪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张国华军长说:我们进藏的任务是光荣的,不能当逃兵,从现在起,谁不愿意进藏,就地复员,以逃兵论处。于是,历经战火生死考验、铮铮铁骨的指战员们,热血沸腾,决心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

1950年春天进军西藏的各项工作开始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十八军指战员勇挑重担,一马当先,义无反顾,进军西藏,担负着战斗队、工作队于一体的任务。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执行进军西藏任务的张国华军长回忆说:1951年7月,我们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团的部分人员一道从昌都出发。此去拉萨尚有2300 余里,中间横亘着19 座雪山,要跨过整个横断山脉,数百里山峦都是深深的积雪,像大海一样漫无边际,看不见一户人家。人要吃饭,马要喂料,因此走出昌都地区,运输补给问题就成为继续进军中一项严重困难。这个困难实际上从进军开始就存在,军区首长早就指出:补给问题本身就是个政策问题,能否解决,决定于政策是否胜利。我北路先头部队遇到了严重的粮荒,吃草根、野菜,甚至打地老鼠充饥。我们通过群众工作和争取上层爱国人士的工作,购买了l 万多头牦牛和几十万斤青稞,并且依靠藏族群众支援,组织运输。部队走到哪里,群众工作做到哪里,统一战线跟到哪里,这就保证了部队吃得饱、走得动。

此时青藏公路已动工修建,越过了甘孜。筑路大军在飞鸟难飞的雪线上忍受着种种艰苦,发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开辟了康藏人民的幸福大道。后方汽车部队日夜奔忙,将大批物资前运。空军部队突破了康藏高原的空中禁区,克服了高空云海气候多变等种种困难,在甘孜、昌都、太昭等地和雪山草地之间,给进军部队以多次空投支援。我们终于来到了久久渴望的拉萨,来到了这座祖国西南边疆的古城。拉萨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和广大僧俗群众,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

帝国主义和国外反动派及其走狗在拉萨河两岸摆了4 个代本(每一代本统兵500名),构筑了工事,架起了枪炮,叫嚣要撕毁“十七条协议”,给我们一个下马威。这时,从青海出发的西北军区的1 支兄弟部队,越过了昆仑山、唐古拉山脉,渡过了通天河,直下黑河,于1951年12月初到达拉萨,与我们胜利会师,增加了我们的力量,震慑了反动分子。又一支兄弟部队从新疆出发,作数千里的英勇进军,到达了阿里地区。我们把庄严的五星红旗插到了拉萨、黑河,插到了噶大克(今噶尔雅沙)、日喀则、江孜、亚冬,插到了伟大祖国的喜马拉雅山上。(张国华回忆文章:《进军西藏》)。

1951年9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先遣支队到达拉萨东郊。此前,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代表张经武绕道印度先期到达拉萨。9月9日,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首先是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军乐队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腰鼓队载歌载舞,先遣支队全体指战员军威雄壮,精神焕发,队列整齐,斗志昂扬。拉萨各主要街道上红旗飘扬,军乐齐鸣。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率文武官员、僧俗各界代表前来欢迎。僧俗藏胞身穿节日盛装,倾城而出,古城拉萨呈现出一片欢乐景象。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先遣支队负责人和噶厦主要官员互献哈达。王其梅等先遣支队负责人按照西藏民族风俗,到拉萨各大寺庙发放布施,拜会达赖喇嘛和寺庙僧侣、政府官员等各界知名人士。西藏上层爱国人士进行回拜和宴请。

10月26日,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率领第十八军主力进驻拉萨,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

张国华军长进拉萨前,想起进军路上牺牲的战友们,不禁热泪盈眶。他说:“如果我来这儿想图什么那就错了,我张国华就是给藏族人民当长工来了。”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进驻拉萨,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管辖权到达祖国的西南边陲。

与此同时,1951年8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支队改编为第十八军独立支队由范明司令员兼政委、慕生忠副政委率领从青海出发,11月4日到达西藏北部那曲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骑兵支队先遣连由安子明副团长率领,从新疆进入西藏,艰难跋涉,翻越昆仑山,1951年8月3日进驻西藏阿里地区。从云南方向进军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先遣队由高建兴团长率领,1951年9月19日出发,翻越雪山,克服险阻,10月1日进驻西藏察隅地区。

实事求是地说,进军西藏的任务重于泰山。进军征途上,除了天上没有敌军的飞机轰炸、地上没有敌军围追堵截以外,就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湍急河流、崇山峻岭来说,指战员们经历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了红军长征。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部队中有着来自北京、西安、郑州、南京、成都、重庆等地的1100 多名英雄女兵,年龄大多十六七岁,最小的14 岁。她们承担着医生、政治工作者、报务员、机要员、卫生员、文工团员等多种职能。进藏部队需要鼓舞士气,所以文工团必不可少。进军中再苦再累的战士们,只要看到文工团的女兵在山上、在路旁,敲锣打鼓,说着快板,喊着口号,唱着歌曲,顿时精神倍增,恐怕没有一个战士愿意在女兵面前掉队、示弱。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些英雄女兵与进藏部队一起,忍着高原反应出现的头痛胸闷、口干舌燥、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经过横断山脉、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历经风暴雨雪、高原缺氧、雪山冰川、沼泽冰河、饥肠辘辘,甚至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创造了人类奇迹。而且,无论进军路上,还是驻军西藏,文工团女兵的每次文艺演出都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最爱”,观看文工团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堪称藏胞们“盛大的节日”

1952年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成立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宣读中央军委关于西藏军区领导干部的任职命令:张国华任司令员、谭冠三任政委,阿沛·阿旺晋美任第一副司令员,范明、王其梅任副政委,李觉任参谋长,刘振国任政治部主任,陈明义任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撤销第十八军番号,第十八军机关改为西藏军区机关。西藏军区所辖部队为:52师、53师、54师、昌都警备区、日喀则警备区、黑河警备区、第18军后方部队司令部、骑兵第1团、工兵第5团和第8团、西藏军区干部学校、独立支队、班禅警卫营、第9代本(起义藏军)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无坚不摧,势如破竹。1950年10月第十八军在第一野战军一部配合下,向西藏进军,迅速攻占西康的政治、经济中心昌都,打开进藏大门。1951年4月下旬,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赴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谈判和平解放西藏问题。5月23日,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

“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西藏民族内部的团结;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改善人民生活;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宜,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设立军政委员会和军区司令部。根据“十七条协议”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进驻拉萨。

至此,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中国国家档案局2008年4月7日公布了中央档案馆所藏“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为拥护协议事致毛泽东主席的电报”。这份达赖喇嘛于1951年10月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的电报全文如下:“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今年西藏地方政府特派全权代表噶伦阿沛等五人于1951年4月底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指定的全权代表进行和谈。双方代表在友好基础上已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及藏族僧俗人民一致拥护,并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巩固国防,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谨电奉闻。”在这份电报中,达赖喇嘛明确拥护《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并表示要“在毛主席及中央政府领导下”“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

1950年10月昌都战役后,执政10年的西藏摄政达扎辞职下台,不满执政年龄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提前于1950年11月17日亲政。西藏上层统治集团慑于昌都战败后的严酷形势,不得不放弃武力对抗的做法。他们一方面派出代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谈判,作为“缓兵之计”,另一方面让达赖携主要官员去亚东,设立亚东噶厦。在接到毛泽东主席祝贺他亲政的祝贺后,达赖虽大受鼓舞。但外国势力仍竭力引诱他出走国外。1951年5月签定的《十七条协议》第4 条规定:对于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更。达赖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中央不予变更。因此《十七条协议》签定后,达赖返回拉萨,并于10月24日给毛泽东主席发电报,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中央领导人到西南地区党政军负责人都非常了解西藏情况。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饱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对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经略边疆、治理边疆的经验与教训了然于胸,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有创新发展,对西藏现状和西藏宗教等十分关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揽全局,调查研究,从善如流,雷厉风行,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数个方向派遣部队进军西藏,皆获成功。

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招揽人才,汇集了一大批熟悉边境、研究边疆,熟悉宗教、研究宗教,熟悉西藏、研究西藏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和人才。在和平解放西藏过程中,凡是涉及民族、宗教和政策性问题,邓小平都亲自过问,十分慎重,精心布置,及时指示。1950年2月17日,西南局电告西藏工作委员会:“西藏问题(包括对于散布在西康、川西北及云南境内的藏族问题)的许多政策,尤其是政教问题,必须多方调查,提出具体意见,获得解决”。

邓小平要求军长张国华:“你要专门成立政策研究室,要调查西藏的情况。”邓小平谆谆告诫进藏部队各级指战员:动员起来,学会几句藏语,以便适应宣传工作;要沟通和藏胞的语言,便于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便于开展工作,不懂藏语,一到西藏你就成为聋子,就要吃亏;在西藏工作,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要用正确的政策扫除中外反动派的妖言迷雾,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和成见,把西藏的广大僧俗人民和爱国人士团结到反帝爱国的旗帜下。

同时,邓小平指示进藏部队,要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胞的风俗习惯。根据邓小平指示,第十八军党委在成都成立“西藏问题研究室”,吸收一批熟悉西藏情况的专家教授和学者,专门搜集整理西藏情况资料,先后写出《西藏各阶层对我进军态度的分析》《对各种政策具体实施的初步意见》《进军康藏应该注意和准备的事项》《英美帝国主义干涉西藏问题之趋向和我之对策》等等,对进军西藏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西南局制定各项政策打下重要的政策基础和历史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初,中央就提出“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方针,要求进藏部队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修筑进藏公路。第十八军以两个师的兵力修筑昌都至拉萨的公路。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高寒缺氧,越过深山峡谷,许多同志付出了生命。有了这样的人民军队和指战员的艰苦奋斗,迅速修筑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国家公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克服重重困难,开辟了内地至西藏的空中航线。这样,从陆地到空中将祖国内地与西藏更好更快更迅捷地联系起来了。

解放军修建怒江大桥时的情景

人民军队是祖国边疆的忠诚卫士。1952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西藏军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致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决心书”,表示要建设西藏、保卫西藏,“边疆为家、长期建藏”。这是西藏军区指战员献给伟大祖国的决心。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指战员中,一直传颂着这样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1953年3月,第十八军第162团奉命修筑公路,建造怒江大桥。该团2 营4 连一个排受命承担劈开怒江两岸山壁,搭放钢梁的任务。战士们手持钢钎,悬空施工,打眼放炮,必须将山壁凿出一个能安放大桥钢梁的缺口。这种人悬空中打眼放炮的施工方法异常危险。打炮眼者稍有不慎,立刻就会跌入悬崖峭壁下面的怒江之中,被卷入滚滚波涛,难以生还。

炮眼打好了,要在炮眼里安放上黄色烈性炸药,然后由点炮手点燃导火索,进行放炮。点炮手工作,更是一项生死一瞬间的“施工方法”。可以毫无疑义地说,每一个点炮手每一次点炮,都要面临生死抉择。因为在悬崖峭壁施工,点炮手点燃导火索之后,没有路径可以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只能藏身于炮眼附近悬崖峭壁的石缝中。炸药炸开山石时,天崩地裂,石块崩开,乱石穿空,石屑纷飞。因此,每次放炮的炮声一响,点炮手非死即伤。然而,面对这种生死抉择,指战员们却争先恐后一个个冲在前头,人人都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人人都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第十八军第162团2 营4 连一个排紧紧张张连续施工八个月,最后一声炮响标志着完成了预定任务,却只剩下排长一个人了。这位排长看着怒江旁边山壁上被炸药轰然炸开的山口,看着山头上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浇铸的“英雄阵地”四个大字,看着怒涛滚滚的怒江,大声向牺牲的战友们喊道:同志们,我的好兄弟们,你们可以放心了,军党委交给咱们的任务,完成了。我带着你们打过了长江,解放了大西南,走进了西藏,但没能把你们安全地带回家,我对不住你们,但你们放心,我会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言毕,排长朝着滚滚怒江,纵身一跳,与全排战友的英魂融为一体,化为永恒。

在西藏,凡是经过怒江大桥的人们,都会看到怒江中竖立着一个桥墩,里面铸着第十八军一个战士的遗体。第十八军修建怒江大桥期间,这位战士在施工中掉入怒江大桥正在浇筑的一个桥墩里,连续浇注的混凝土迅速凝固,战友们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将他救出来,只好流着热泪将他筑进桥墩里面。这个桥墩一直被保存着成为耸立在怒江的一座历史丰碑,纪念为修建怒江大桥而献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纪念第十八军为进军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做出的历史性贡献。经过第十八军指战员昼夜苦战,1953年11月6日怒江大桥顺利通车。

从进军西藏到建设西藏、保卫西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指战员与进藏干部和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张国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试析消防指战员灭火救援中的紧急避险
漾濞不会忘记你
——谨以献给漾濞5.21地震救援的消防指战员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卷绕王”张国华:一辈子,一件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之概谈
邓小平对张国华说:“让你做新时代的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