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英
丁酉年春,因寓所变迁,我旅居于黄河岸边的忆江南度假区。这是个独具江南风情的小镇。曲径通幽,傍河依水,面向荷塘,在绿茵掩映下有一处亭阁式房子,门头匾额“忆江南书画院”格外引人注目。仰慕之至,我忍不住前往探寻,在这里有缘结识了院长边红举老师。
细观边先生,中等身材,衣着随意,形体清瘦,面部棱角分明,目光深邃,一副仙风道骨之学者风范。边红举生于邙山脚下,汜水之滨的荥泽古城,从小沐浴楚汉文化,深受隋唐文化的熏陶,魏晋文化的浸润,历经唐玉潤、王威、郭怡踪、霍春阳、王德安等名师指教,再加上边先生聪慧勤奋,极具艺术天赋,人杰地灵,成就了当代著名实力派书画家。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书画大师众多。河南是中国书画强省,从古至今,书画名家辈出。然而,在现代书坛、画坛,书法素养和绘画造诣兼备者可谓凤毛麟角,边红举便是其中一位。
他书画双馨,人品更高洁。常言说:“同行是冤家”,此旧习在书画界表现尤为突出。但边红举从不贬低他人。他对老一代书画家总是赞不绝口,对同龄的书画家总是欣赏有加,对年轻的书画家总是关心和鼓励。对那些互相贬低的人当场批评。先生认为,书画的价值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能文人相轻,煮豆燃萁。边红举常说,书画生涯是毕生攀登巍峨的高山,只有山重水复,一山更比一山高,永远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先生人品高于书品,修身似莲,志洁如玉,在业内口碑甚好。
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颇具文人的风骨,像一株成熟饱满的谷穗,始终低着头,非常低调和含蓄,从不喜欢宣扬和包装自己。在当今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时代,许多艺术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浮躁不堪,俗不可耐,不管自己艺术水平如何,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涌入书画名利场,急于推崇自己,以至于一时间书坛、画坛甚嚣尘上,世风不古,物欲横流,为世人所诟病。边先生对此深恶痛绝。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往,坚守自己从事书画创作的初心,坚信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瑰宝,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依靠包装和炒作出来的艺术是不能长久的,终究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历史无言,但终将其精髓绵延不绝地传于后世,将糟粕化作尘埃。我们相信历史会将边红举带向未来,因为他的职业操守,因为他的艺术造诣。
(作者单位:河南省审计厅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