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军 王珂
摘要:[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地方科技情报所转型的重要议题,提出依托地市级情报所现有优势资源建设地方专业情报智库的理念。[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分析情报智库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以及地方情报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厘清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地市级情报所向专业情报智库转型的优势,指出科技情报所与情报智库在服务机制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情报系统的体系优势能够为专业情报智库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同时情报研究功能能够对智库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监督评价。[结果/结论]地方科技情报所应明确发展定位,构建完善的人才体系和激励机制,打造区域资源共享网络,搭建服务平台,打造优质智库产品,提高情报智库服务水平,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情报研究 情报智库 资源整合 资源共享 前端支撑
分类号:G252.8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0.02.10
1 引言
近段时期以来,我国对智库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智库一词也被广泛提及。但什么是智库?各专业机构、专家学者给出的描述却不尽相同,在众多的说法中,笔者认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给智库的定义最为贴合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智库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2],同年10月山东省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3],进一步推动新型地方智库建设。新型智库的建设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地方智库作为中国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地方智库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國特色智库体系,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咨询服务。地方智库应勇于担当,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出对策、出思想和出声音”的功能[4],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研究表明,信息情报工作在智库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前端指导作用,在全球各类智库中,信息情报部门成为智库组织架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5],通过提供资源收集传递服务、信息整合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宣传出版服务、数据库资源检索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来保证智库咨询功能的有效发挥,并以此为基础,显著地提升了智库在决策服务方面的专业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地方专业情报智库作为一种新型地方智库,近年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2 专业情报智库的一般模式及特点
专业情报智库应当是由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具备情报分析加工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究机构,在实际运行中,智库不仅要保证长期、持续的信息资源的补充和更新,还要具有一定的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资源,以便解决各类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其一般运作模式就是不断进行“数据挖掘、情报加工和知识转移”,数据挖掘作为整个智库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通过智库自身专业数据库的知识积累,检索、收集目标信息;第2阶段是运用有效工具对隐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获得隐藏信息,实现知识的发现;第3阶段资源整合,使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6]。知识转移[7]作为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智库接受来自用户需求端的知识转移;第2阶段是用户接受智库服务端的知识转移。专业情报智库强大的资源优势能够为地方政府决策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智库,地方专业情报智库作为地方政府或相关机构的智囊团、思想库和资源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紧扣地方发展,突出本地属性。地市级情报智库具有的本地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研究主题取自于地方、研究方法适用于地方、研究成果服务于地方[8]。地方情报智库以地方问题研究为导向,立足于地方发展背景和地方人文特点,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问题、新形势来选题定题,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拿出符合地方实际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从而使智库服务方向正确、实用性强。
二是沟通交流顺畅,方案可操作性强。作为本地智库,与地方政府或其他决策部门常有各层面的合作,相互之间拥有非常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和方式,方便在合作过程中及时、频繁地探讨问题、修正思路,从而使最终的方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地方情报智库的研究人员对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比较熟悉,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在研究工作中,首先会从多年积累的大量经验教训中迅速发现问题、找准方向,同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应用研究做验证、以跨学科的先进方法为手段、以准确丰富的情报作支撑,促成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融合,提升成果研发的效率和科学性。
四是整合数据资源,强化智库的情报专业优势。基于情报服务而来的数据整合能力是地方专业情报智库的主要优势和特色之一。目前用户对信息情报需求量剧增,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浩如烟海的数据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智库研究对数据处理的依赖越来越大[9]。情报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外部环境监测、数据检索加工、数据库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功能,可以提升智库在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凸显智库的情报专业优势。
3 地方科技情报研究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隶属于科技局的各地市级科技情报研究所是当地主要的情报信息服务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将信息搜集整理和战略情报研究作为核心工作,通过搜集、加工、研究国内外科技政策信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各级政府和领导部门提供决策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科研和生产提供综合性情报服务,以提高地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0]。由于开展的特色情报服务具有针对性强、服务质量高、时效性强等特点,成为当时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来源,地方科技情报所的地位达到了最高点,情报服务成为了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获取资源的途径、手段更加多样化,符合信息需求市场要求的咨询机构不断涌现,与此同时,许多地方科技情报研究所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受制于人员、经费、体制机制等原因,出现了人员结构不合理、情报获取手段落后、科技情报服务产品单一等问题[11],使情报所的影响力逐渐弱化。
当前地方科技情报研究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保守,发展动力不足。地方科技情报研究所多为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收入固定,部分职工逐渐滋生了惰性思想,进取心不足,观念和行为保守,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较差。受全额事业单位的单位性质和相关规定的影响,地方科技情报研究所大多缺乏有效的奖惩政策和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干好干坏靠自律,干多干少靠觉悟,久而久之难免懈怠,创新意识逐渐淡薄,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同时工资只与职称职务挂钩的薪酬制度,造成大家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与职称职务晋升相关的事务中,不再注重日常的工作表现和成效,各项工作均处于维持状态;另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各种说法甚嚣尘上,但地方科技情报研究所何去何从仍不明朗,大家多处在观望状态,在今后发展方向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更无心创新发展。
第二,资金投入强度不够,信息资源建设能力相对薄弱。相较于部属、省属科技情报研究所而言,地市级情报研究所的科研经费较少、各类资源匮乏。信息资源的积累、保存、更新需要长期、大量的经费投入支撑,过去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报刊、书籍和声像资料为主,除去昂贵的资料购置费用外,还需要一定的存储空间和保存条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载体形式多样,信息来源极大丰富,信息总量暴涨,尤其是大数据的兴起,使得获取较为全面、系统的资源的代价越来越大,若投入不能相应的增加,则地市级情报研究所的信息资源优势将逐步丧失。同时,对本地数据库建设重视不够,地方特色数据库不系统、不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为本地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科技情报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情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决定了情报研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情报研究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熟练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精通信息搜集整理和情报加工分析方法的复合型人才[12]。然而,地市级情报研究所中达到以上要求的专业人才非常稀缺,因种种原因造成人员结构复杂,理论基础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种人才方面的先天不足成为制约地市级情报研究所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情报所深化情报服务能力、开拓新的情报业务领域。同时有些地市的情报研究所年轻骨干人员被借调到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协助工作的情况较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手紧张的问题,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深入,影响了地市级情报研究所的长远规划和健康发展。
第四,缺乏长期发展规划,情报服务业务不增反降。目前地市级情报研究所较少有中长期规划,多为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科研、管理等工作系统性、延续性不够,尤其是科研成果的关联度和相互支撑欠缺,加之各级部门配合不畅,使得成果的研发难度增大、效率下降,成果价值大打折扣;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研究手段的欠缺和获取资源、统筹协调的能力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范围和层次,也使课题研究的系统性、连续性不强,无法形成累积效应,内耗大、效率低,科研成本偏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需求的变化,传统情报业务中的查新檢索和声像服务等项目逐渐萎缩,目前尚无新的情报产品推出,情报服务的项目逐渐减少,地市级情报研究所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当前,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情报先行,如何在新形势下紧抓机遇、改革创新、扬长避短,探寻地市级科技情报研究所发展的新路子、新方向,是全体情报工作者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依托地市级情报研究所建设地方专业情报智库,是地市级科技情报研究所转型升级的首要选择,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4 地市级科技情报研究所向专业情报智库转型的优势分析
研究表明智库建设中必须有效发挥情报机构的建言献策、前端支撑和后期监督评价等作用[13],打造地方专业情报智库就是在地市级情报研究所的基础上进行硬件、资源等的升级和专业人员的补充提高,使之能够实现多专业的智库功能,情报研究可以发挥长期以来在情报搜集和情报分析服务方面的优势,通过多途径调研分析,利用智库之智库作用,服务于地方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14]。针对目前国内外情报研究机构的现状和发展研究发现,情报研究机构与智库融合发展已成趋势,情报机构正由“文献查阅中心”“专利查新中心”向“公共政策服务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转变,情报研究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概括起来,地市级情报研究所向专业情报智库转型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科技情报研究所与智库在服务机制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智库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要求智库应有能力开发和获取各种来源的数据,准确全面地掌握多种数据挖掘、信息整合工具和分析方法,同时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提升智库决策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科技情报研究所在成立之初便拥有智库的所有关键要素,是智库的雏形,被专家称之为智库之智库[15],情报研究所的主要专业优势就是对海量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分析和深加工,进而形成情报分析报告。情报机构和智库的服务形式都是知识创新和策略创新,但侧重点和分工有所不同,充分发挥情报研究的前端支撑作用,能够较好地弥补智库在该方面的不足,依托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数据支持,将极大地提升智库研究的效率和智库产品的科学性、权威性。
第二,情报系统的体系优势成为专业情报智库得天独厚的优秀资源。科技情报研究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情报研究所组成的金字塔形的情报系统,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自上而下的业务协作紧密,纵向、横向的合作交流十分频繁,国家信息所、各省级情报(信息)院每年均举办多场全国性、区域性的学术论坛和工作会议,例如:中国情报学年会、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科技信息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华东市级科技情报协作网年会等,增进了科技信息交流,促进了科技资源共享,加强了区域间的创新协作,推动了科技情报工作更快更好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全国各地情报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给信息资源的共同开发建设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手段。情报系统这种独特的体系优势将自然而然地成为情报智库强力的资源支撑。
第三,情报研究功能有助于对智库研究成果的监督评价。有效客观地对智库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有助于推动智库良性发展,增强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然而如何评价智库成果价值,也存在许多困难,需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评价应注意自然科学类智库成果与社会科学类智库成果所涉及的理论逻辑和经验逻辑的占比,二是评价应注意其中的利益制约问题[16]。地市级情报研究所作为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保证了其客观、公正的立场,在对成果的监督评价中,能够抛开包袱、放下压力、立足实际、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价,避免由第三方评估时可能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情报系统多年来成就了大量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科研人员,他们对本地实际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根据不同科研成果进行多样化评价,有效检验智库成果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而不断修正智库研究方向,提高研究水平。
第四,地市级科技情报研究所拥有服务于本地的全面综合优势。地市级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各地市的科技局,具有先天的政府背景,能够为其在与当地各界的联系协作方面带来诸多的便利。比如在获取信息方面,可以利用市、区(县)科技局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熟悉的优势,更快、更准确地征集到所需数据或信息;在工作协同方面,既可以通过文件下发等官方手段建立合作关系,也可以通过本地工作经历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等非官方渠道实现快捷的协作,而不同单位间的干部交流、人员借调等人事流动也为彼此的交流协作带来了便利。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地的科技情报研究所陆续建立,经过近50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层科技情报工作经验,对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状况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研判,能够快速地调动各种科技资源,迅速掌握用户需求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一系列的本地优势正是智库决策研究极为需要的。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情报服务仍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地市级情报研究所,对信息服务的认识、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能力均较为落后,这给向专业情报智库的转型升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是向专业情报智库转型的思想、能力准备不足。有些地市级情报研究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肯为本单位今后的创新发展开动脑筋,更谈不上付诸行动了;其次,转型为专业情报智库后人员的身份、编制及待遇情况是否会有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也是许多人担心的现实问题;最后,地方政府能否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长期、稳定、足够的支持,能否提供较为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更是影响智库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这种种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和智库专业人员共同拿出办法、努力解决。
5 对地方专业情报智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整合地方智力资源和科技服务能力,依托地市级情报研究所建设专业情报智库,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5.1 明确发展定位,强化服务意识
当前,情报研究所的服务内容已逐渐由传统情报服务向智慧情报服务转变,服务方式由技术主导型向数据密集型转变。区别于一般学术研究,辅助决策研究秉承“以问题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其研究成果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认可的前提在于情报研究能否对实际需求和问题进行准确发掘与把握,能否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足够的信息、数据资源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大数据服务的主要特征便是数据资源的广泛收集、深入分析和开放共享,这正是情报智库的专业优势和主导方向。
作为专业情报智库,要转变过去被动服务的落后认识,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融合大数据和智库服务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手段、提高业务能力,坚持公正中立的职业操守,发挥情报智库的综合优势和专业实力,在稳步提高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的参考服务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开展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各产业链、行业协会等的咨询服务,形成以信息收集、需求判断、数据挖掘、综合分析、成果推送为业务流程的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的专业情报智库。
5.2 构建智库人才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一个单位能否长期稳定发展,人才是关键。构建情报智库人才体系,应坚持“立足现有、广纳英才、加强培训”的原则[17]。首先,对原情报研究所的人员重新评估,根据每位科研人员的专业优势和能力特点,结合不同部室的职责分工进行重新组合,能者上,庸者下,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占据重要岗位,掌握更多资源,从而激发、带动全员的活力和积极性;尤其要注重发现能力强的年轻人并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提拔重用,使整个团队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其次,针对工作需要和岗位、专业空缺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尤其是具有情报专业背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重点引进对象,系统、有序地填补空缺、补齐短板,保证整个团队的知识结构的科学性。第三,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建立系统、长效的内部培训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既要组织科研人员赴先进单位培训学习,也要请相关专家来本单位“传经送宝”,同时鼓励大家开展自学和相互学习,令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持续提高。
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一是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出台竞争上岗的实施办法,根据办法的规定,重要岗位由全体人员自由竞争,择优聘用。二是积极推行绩效工资制,推行量化管理,按照岗位分工、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职业道德等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绩效,实行“多劳多得”,鼓励“能者多劳”[18]。三是明确奖惩制度和办法,坚决落实“优胜劣汰、奖勤罚懒”,对于工作表现和业绩特别突出的要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大胆奖励,并在今后的职务职称晋升聘任方面享有优先权。
5.3 全面整合本地智力資源,着力促进区域性合作
地方专业情报智库可以借助自身的政府背景及在当地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广泛地与区域内各类科研院所、驻地大中专院校、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各局委办及其研究机构或信息中心等展开合作,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将他们的资源纳入到智库的管理中来;同时充分发挥情报系统的体系优势,推进区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各级情报智库的合作,通过区域间的全方位合作来提升自身的情报获取能力,打通信息交流的通道,编织出纵横交错、包罗万象的资源共享网络,彻底释放专业情报智库间的合作潜能,使区域性合作成为地方专业情报智库发展的重要支撑。
5.4 搭建智库服务平台,打造优质智库产品
成果传播能力是影响智库研究成果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地方专业情报智库在建设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打造智库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智库成果推广应用。贯彻“互联网+智库”的思路,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各类资源,搭建情报智库服务平台,将智库原有和新建的诸如“文献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库”等资源嵌入其中,还可设立“需求库”,用户可将自己的需求上传,通过平台强大的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的多渠道、多角度、高效率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更广泛地为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服务;同时,对平台功能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有助于提高情报智库的科学决策能力、推动情报智库服务方式创新、提升情报智库人员服务效能。依托平台这一智库服务利器,还可延伸至平台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在重点打造智库服务龙头产品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提升情报智库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地市级情报研究所转型升级为专业情报智库能否顺利实现并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丰厚的人财物力扶持、坚强有力的正确引导都是智库今后健康发展的保障;当然,各地市级科技情报研究所还需真正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审时度势、审慎分析、勇于探索,找出一条切实适合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继续为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贡献智慧。
参考文献:
[1] 黄仁伟. 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R].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 2014: 2.
[2] 何芸. 供给侧改革引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8): 52-53.
[3] 李钊, 李海波. 地方智库服务科学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 2(3): 80-85.
[4] 王延飞, 闫志开, 何芳. 从智库功能看情报研究机构转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 38(5): 1-11.
[5] 王世伟. 试析情报工作在智库中的前端作用[J]. 情报资料工作, 2011(2): 92-96.
[6] 凡庆涛, 王建美. 智庫视角下情报服务的创新与发展研究[C].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7: 9-16.
[7] 王开明, 万君康. 论知识的转移与扩散[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 25(10): 2-7.
[8] 黄晓斌, 王尧. 地方文献与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J]. 图书情报知识, 2016(1): 35-41.
[9] 郭华, 史建勇. 情报机构向智库转型发展的契合关系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7(7): 84-88.
[10] 李国强. 回归情报服务初心谋新时代发展出路[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3): 198-199.
[11] 赵芳, 吴晨生. 关于地方公益性科技情报机构发展竞争情报业务的思考[J]. 竞争情报, 2016, 12(5): 53-58.
[12] 陈钧, 曹宽增. 对情报研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及情报研究人员的培养[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 28(1): 100-103.
[13] 熊伟. 充分发挥图书情报机构的专业智库功能[J]. 当代图书馆, 2013(1): 75-78.
[14] 袁建霞. 论情报研究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J]. 情报杂志, 2015, 34(4): 4-7.
[15] 王君. 从新型智库功能看地方科技情报机构主要问题及转型途径[J]. 情报科学, 2017, 35(8): 141-145.
[16] 宋圭武. 智库成果评价及评论员素质要求[J]. 甘肃农业, 2019(2): 91-93.
[17] 张述存. 关于提升智库核心能力的几点思考[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 4(5): 23-28.
[18] 鞠维伟. 当前国内智库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 4(1): 44-50.
作者贡献说明:
许晓军:负责修改论文;
王 珂:负责论文撰写、论文格式整理。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Professional Intelligence Think Tank Based on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s
Xu Xiaojun Wang Ke
Zibo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Zibo 255000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Aiming at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building local professional intelligence think tanks based on the existing superior resources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s.[Method/process] 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the intelligence think tank and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s,by way of analyzing the operation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igence think tank,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ocal intelligence. I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agencies into professional intelligence think tank,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lligence stations and intelligence think tanks have strong complementarity in the service mechanism. The system advantage of the intelligence system can provide unique resources for professional intelligence think tank, and intelligence research function can effectively supervise and evaluat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nk tank. [Result/conclusion]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s should clearly define their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build a sound talent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build a regional resource sharing network, build a service platform, build high-quality think tank products,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intelligence think tanks, and help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telligence think tank resource integration resource sharing front support
收稿日期:2019-11-20 修回日期: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