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造型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2020-05-03 14:00施钰赵俊彦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现状管理

施钰 赵俊彦

摘 要:剖析制造企业管理现状,通过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将“管指标”变成“管作业”,层层分解预算指标,明晰权责,建立新型的分析方法,完善绩效激励,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管理素质,从而使企业成本信息的反馈从事后的反映转变到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控,促进企业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使企业具有市场经济中的成本领先优势。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管理  现状

对于企业而言,成本管理永无止境,这是商业规则,更是企业发展哲学。传统成本着眼于管事,责任成本着重于管人。责任成本管理能够明确成本与责任的关系,是实现企业低成本战略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管理素质的必要手段。

一、应用背景

(一)内部因素—制造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中型制造企业一般都已经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由于预算缺乏弹性,不能适应经营环境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导致预算控制作用不明显;预算执行差异偏重财务数据成为“数字游戏”。

制定的预算目标仅仅停留在部门级,没有层层分解至最基本的生产班组及个人,员工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浪费现象严重;研发、工艺、生产、采购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对称,导致物耗实际与标准偏差很大,部门之间责任相互推诿,成本控制偏重于事后反馈,而事前、事中控制不力;绩效管理严重脱离实际,沦为形式,或者奖惩措施力度不大,达不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各级管理者成本意识淡薄,重产量进度而忽视成本管控,导致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原始记录不健全,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只求形式,不讲实效,使制度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

(二)外部环境—制造企业应用责任成本管理的必然性

1、责任成本管理理论发展日臻成熟。

责任成本管理是以成本控制为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管理理论不断趋于完善和成熟。

2、制造业企业应对挑战的现实需要。

实体经济成本费用不断升高,利润率持续下降,制造业企业开始步入微利时代。通过实施责任成本管理,加强公司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才会释放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成为市场强者。

二、总体设计

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包括责任成本的内容构成、考核项点以及制定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总体设计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

(一)总体思路

1、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划分责任单位,规定权责范围。

2、编制责任预算,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建立成本模拟市场,通过科学的数据系统,实现经济责任的制度化和数量化。

3、细化责任成本核算模型,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建立新型的责任成本分析方法,加强事中控制和跟踪反馈机制。

4、规划绩效考核激励系统,以责任报告评价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完成情况。

(二)实施原则

1、管理要制度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各类成本费用耗用定额及标准,并形成制度,确保层层责任落实。

2、措施要实际化。管理措施应符合企业战略需要,要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责任与权力的范围、处理好责任、权力与利益的关系。

4、点面要统筹兼顾。既要抓住重点管理,还要保证全覆盖,不留死角。

三、实施对策

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将成本费用与责任有机的结合,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明确每个管理者的权责范围。科学的责任成本管理,必定具有迅速传递信息、及时反馈信息的功能。这是责任成本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关键因素。

(一)優化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责,划分责任中心层级

责任中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在一定的权责范围内控制成本发生和资金使用,能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是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主体。遵循成本和责任共同分解原则,在责任中心内部划分到作业层级的最小核算单元,明确各自的权责范围,使各层级责任单位充分发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学合理确定责任目标,解决责任与成本这一主要矛盾

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科学计算定责任成本目标:

1、运用"倒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销售价格-期间费用-各种税费-目标利润=目标成本。这样才能对整个项目的目标利润和责任成本控制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责任成本管理的基础和起点。

2、运用"顺推法"确定责任成本,对确定好的目标成本,依据物耗定额、工时定额、标准费率及材料价格核定标准成本后,按可控原则制定责任成本,并在责任中心层层分解到最小单元,这是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关键点。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及时地对比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兑现奖惩,经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不断反馈,追踪落实,完成责任成本管理的闭环管理。

(三)建立责任成本网络管理体系,不留盲点

责任成本的分解,要符合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体现资源配置优化、投入产出匹配的原则,通过横向和纵向分解,建立以财务指标、质量效率相辅相成的成本指标体系。按照谁决策谁承担责任、谁控制谁承担成本的原则,确定责任者,并落实成本责任:横向按费用性质及构成要素、控制重点分解责任成本;纵向按企业组织结构,即事业部-生产单位-班组工位-个人的层次逐级分解责任成本。

(四)抓重点环节,监控成本发生的全过程,建立成本分析模型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原材料和人员工资是产品最大的变动成本,占到90%左右。材料成本的控制首先在设计阶段;其次是采购部门严格按照设计、工艺要求采购,加强物资仓储管理,减少占用;第三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物耗定额标准,不断提高材料利用率,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和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是关键。通过以班组为单位,对作业人员的材料耗用推行班组责任成本管理,兑现奖惩,从制度上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

人工成本、制造和管理费用等在制造企业逐年递增,居高不下,成本管理难以触及到责任部门当中。凭借全面预算管理手段,推行各项费用消耗指标化、指标责任化,细化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将责任成本作为综合考核基层单位的内部制约,真正形成“千金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

建立责任成本核算模型,实时反映经营业务责任成本的发生情况,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修正和整改,加强责任成本的事中、事前控制。通过编制责任成本分析报告,建立分析例会制度,确保责任中心进行PDCA循环改善。

四、优点和缺点

任何管理手段均有存在的长短处和应用的优缺点,责任成本管理的应用也不例外。

(一)优点

1、建立了一套以财务指标、质量效率相辅相成的责任成本管理指标体系,为企业实行低成本战略奠定管理基础。

2、实现了从管理模型到价值优化,建立基于业务的个性化管理,把财务人员从信息整理与核算中解放到数据分析、决策与管理支持中去,让各部门有更多的精力运用到价值创造和价值优化提升。

(二)缺点

1、实现“弹性控制”难度大,做到全面预算与实际严丝合缝有现实难度,对于差异性的分析不能只限于财务指标的对比,定性的非财指标同样必不可少。

2、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如果企业本身的层级架构非常复杂,业务跨度较广,各业务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致使各层级定位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就很难贯穿财务到业务的管理通道。

五、作用凸显

(一)较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将“管指标”变成“管作业”,把预算指标落实到实际作业活动中,一方面保证企业预算落地,另一方面使管理有抓手,业财融合,较好地解决资源消耗、价值创造等方面的问题。

(二)有效地支持制定和落实企业战略目标

大部分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专注于成本领先与提升技术研发水平,通过责任成本管理,直接反应出企业生产成本现状,认清成本浪费在哪里,有利于企业对产品定价及市场占有率有一个合理准确的评判标准,有利于长期战略目标及短期利润目标的制定。

(三)积极地推动内部的管理改善方案和决策实施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直观反应出企业各个生产组的生产及管理现状,找到生产及管理的薄弱环节、找出利润薄弱产品的成本浪费点,推动各部门优化配置产能利用率,制定详细的管理改善方案,并落实及改善。

(四)快速地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水平

有效的打破“部门墙”,激发员工潜力与积极性,主动降本增效。通过正确认识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成本管理与人本管理思想的融合,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水平。

总之,责任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者简介:施钰,女,经济学学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绩效管理。

赵俊彦,女,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蕊爱.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05).

[2]孙雷平.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1).

[3]刘丽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04).

[4]蒋义.企业成本控制手冊.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08).

猜你喜欢
制造型企业现状管理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
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产业“先富带动后富”发展模式研究
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及优化方式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