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杰
摘 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我国公立医院不仅担负着社会服务职责,还承担着一定的经济效益,这表明我国公立医院已逐渐面向市场,其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多元开放的市场环境不仅为公立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一定的财务、经营及医疗风险。内部控制作为公立医院实施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进一步优化医院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等,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并规范各业务控制活动流程,通过全程性内部监督、健全的风险管理、高效的交流沟通,实现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愈发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而公立医院也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就目前多数医院内部控制管控体系执行现状来看,其仍旧存在部分问题,如内控手段不完善,组织架构不科学,风险防控措施缺失等。基于此,本文探析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失效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管理现状 原因 建议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公立医院为实现预期的战略和控制目标,而在医院内部展开的一系列自我调整、控制、约束与规划手段,通过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促使醫院控制活动的合法化与规范化,最终确保医院的高效率运行。内部控制的实行不仅规范了各部门的控制活动,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同时也在医院内部建立了一种相互监督、互相制衡的关系。因此内部控制是公立医院优化内部管理及决策的手段之一,通过内部控制可提高医院决策科学性,提高决策执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等五要素,其内部控制管理要体现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等环节,以实现对各项目的全过程控制。
(二)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是确保各项活动的合法性,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性,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有效性等。
1、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
内部控制作为公立医院实施的自我调整、规划与控制的手段,其可进一步优化医院的治理结构和组织机构,规范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与监督层的权责,并加强科室及部门的协作能力。系统的人力资源政策可全面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再加上内部控制中畅通的信息交流、规范的工作流程等,可有效提高部门间财务及业务信息的实时传输,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性
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明确公立医院各科室及部门的职责,对各项控制活动提出战略指导,以规范医院的工作流程及管理程序,促进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衡,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中重组资源,在科学分配财务与非财务资源的基础上,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3、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向民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人民群众看病等问题的公益性组织,其最主要的内控目标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大化。在这一背景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可促进各科室及部门的明确分工,提升人员管理、工作质量、工作方法等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整合资源,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内部监督和绩效考核中为民众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落后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可促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当前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环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组织架构不科学,内控手段不完善等。
1、组织架构不科学
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当前部分公立医院虽设置了各类职能部门和科室,并规范了科室及部门的工作职责与管理权限,如明确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作为医院领导人,其负责统筹医院整体工作,而副院长负责协助院长制定年度计划、管理准则和各项决策,安排医院部门设置、资金分配、培训计划、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实施监督等工作。在实际管理中,副院长虽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但其实际对院长负责,即院长不仅负责决策的制定,同时担任执行与监督权力,决策与监督权限的过于集中,加大了医院的决策风险。
2、内控手段不完善
内控手段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公立医院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即部门及科室的内控责任划分不明晰,甚至出现职责交叉现象。如设备采购和验收入库中,医院没有明确规范采购部门及药品设备物资管部门的工作职责,且业务流程存在不规范之处,部分机构岗位存在空缺,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现象普遍。
(二)风险防控措施欠缺
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实质,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促使公立医院及时识别、分析各项活动与控制目标实现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通过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措施,实现医院的健康发展。但当前多数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多由高级医师组成,其对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管理学知识了解较少,相应的风险意识淡薄,错误认为公立医院不存在风险,或风险由国家承担,忽视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风险评估、预警及应对策略等制度缺乏针对性与可执行性,甚至在风险来临时由管理层紧急制定应对方案,给医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内控管理体系缺位
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为公立医院各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战略指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现阶段,多数公立医院虽依照相关文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领导层及管理层成员多来自于高级医师,其对财会制度、内容、要求等了解较少,在制定内控制度时未结合医院的管理现状、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特点等,导致其资金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管理等管理机制及流程等缺乏规范性。例如,H公立医院资产管理中,随着医院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资产管理压力。且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公立医院的业务量激增,资产使用中存在一些浪费行为,如办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领用管控不到位,科室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物资领用时未分析科室实际情况,导致办公用品多领多占,对此,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管理,并将资产使用效率与科室绩效挂钩,以避免资产闲置或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业务量不断增加,H医院银行存款的业务量攀升,有大量单据已收付款但未记账,造成货币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对此,医院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针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会计人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以切实保障医院的货币资金安全。
(四)内部监督力度薄弱
内部监督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管理环节,公立医院需借助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监督力量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当前我国多数公立医院虽在发展中建设了审计处,并配备了相应的审计人员,但实际执行中,由于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岗位职责界定不明晰,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监督职责时,易受上级领导及财务等职能部门的干预,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医院虽配备审计人员,但由于人员知识储备及执业能力不足,审计权威性不足,降低了审计的监督作用。此外,外部审计监督不到位也是影响医院内控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改进建议
针对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上述H医院为例,从内部环境、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内部监督等层面出发,探析了公立医院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以引起同行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H公立医院作为一所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当前医院划分为医疗、行政科研与干部保健、教学三大功能区域。为创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医院,H公立医院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业务研究,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连续、优质的生命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一)创新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由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组成,新经济形态下,H医院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就要优化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创新内控手段等,以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1、树立内部控制理念
针对当前公立医院整体内控意识不足的现象,医院领导层可通过吸取其他医院经验或学习财经知识等途径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概念及重要性,将内部控制纳入医院发展规划中,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医院管理现状、战略目标等制定具体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战略指导。同时医院还需明确自身“强专科、大综合”的战略目标,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包括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的院训精神,秉承“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工作宗旨,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坚持“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合作共赢”的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战略融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蓝图。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内控意识宣传,如将内部控制制度列入岗位培训知识框架内,定期开展制度学习会议,从而提高医院整体职员的内部控制理念,并促使各部门积极参与内控工作中。
2、科学构建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组织机构设置两部分,治理结构方面,医院要成立理事会,将其做为医院权力决策机构,规定其向政府负责并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以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医院管理层职务执行监督和检查作用;医院管理层由院长及副院长组成,院长全面负责行政管理、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由理事会提名并对理事会负责,副院长由院长提名,经理事会审核后进行备案,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院长管理医院日常工作;组建监事会,完善监督体系等。组织机构建设中,医院要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员由医院领导班子组成,建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由财务部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完善人事处、财务处、综合采购部、审计处、宣传中心、工会、团委、纪检监察部和绩效考核办公室等组织机构,并明确各科室和部门的职责权限,以构建权责统一、分级授权、逐级负责的管理体系,确保内控的有效落实。
3、完善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中,医院要结合各科室人员特点、岗位职责、知识储备要求等制定人才分类引进制度,并结合业务需求为各部门下发培训工作计划,制定相应的员工培训方案,以定期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知识和业务培训,提升员工的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日常管理中,医院还可制定分层分类绩效考核体系,即针对管理层、行政人员、医护人员等不同等级人员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制度、激励政策等挂钩,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另外,公立医院还需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定明确的医院精神、使命、宗旨、愿景和价值理念,利用网络、宣传册、培训会等方式宣传相关内容,并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对工作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通过思想教育规范职工的行为准则。
(二)强化内控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公立医院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结合相关文件构建风险管控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流程,以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如风险管控中,医院要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使负责人依据控制目标,全面收集医院内外部信息,结合医院现状实施风险评估,以促使医院管理層明确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风险识别中,医院需依据风险发生概率、影响程度等对其进行排序,并结合自身风险承载能力绘制风险坐标图;风险应对中,基于关键岗位的风险偏好,制定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分散、风险降低等策略。
针对当前医院普遍存在的医疗事故风险,医院可建设医疗质量安全制度,遵循“三基三严”要求开展医德医风培训活动,提升全体职工规范执业思想;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强化医疗流程管理,健全医疗事件报告制度、病患安全目标管理机制、处方点评制度等,从而加强医院的医疗风险防范能力。
(三)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新时期,公立医院要结合自身的管理现状制定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医院章程、医院决策机制、民主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后勤管理机制、信息管理制度及科研管理机制等。例如,财务资产管理中,医院要规定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工作,针对医疗设备、药品等资产,医院需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使用及管理流程及职权,引进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医院各类资产资料信息化发展,将各类资产分类归档,完善医院各资产的明细账目,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医疗设备、药品等进行专项审计,保障资产安全。以药品资产管理为例,明确规定门诊部和住院部药房不能互相借药,构建特殊药品收集贮存系统,保证药品质量,完善精神药物及麻醉药品等特殊药物的贮存管理标准;规范药品出入库手续,管理人员需定期盘点资产,核查药品规模、质量、有效期限等信息,并与财务部门对账,确保设备及药品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大内部监督力度
内部监督中,H公立医院要强调审计处等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规定内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要求,如审计人员需熟练掌握审计流程、标准,了解会计原则、经济法、信息技术等基础内容与操作技能;界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与管理权限,规范内部审计对象与范围,打造事前测算、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监督流程。内部审计监督中,审计人员在完成专项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后,需及时将医院内控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整改建议等递交至理事会,经理事会会议讨论后确定整改方案,并由审计人员督促相关部门及科室及时开展整改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仍存在一部分问题,如内控环境不佳、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等,制约了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对此,公立医院要不断优化内控环境,强化风险管理措施,优化内控体系建设,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以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及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正云.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探讨[J].会计之友,2019.
[2]梁颖,李钟英.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
[3]朱平.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
[4]彭雪飞.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考察与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9.
[5]李宏伟.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张家口市第五医院为例[J].经济师,2019.
[6]王清君.探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与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