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写作始

2020-05-03 13:58康丽丽陈利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爸爸妈妈题目笔者

康丽丽 陈利平

创新写作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写作都离不开创新。针对不同的学段,如何指导学生创新写作呢?本期选登3篇创新写作的教学论文,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教师对创新写作的重视和探讨。

小学生写作很难出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题材俗套、叙述方式陈旧是其重要因素。怎样引导小学生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呢?

一、对比阅读,借鉴写法

小学生积累少是不争的事实,但教师不能无所作为。只有增加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才具备创新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上完每一课后,笔者都要给学生寻找与课文类似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对比阅读,从中发现作者对同一事物的描写、同一事件的叙述有何不同,再引导学生借鉴其不同写法。这样的指导阅读能够很快地让学生明确: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写法。跳出了一般写法的文章,就是有创意的文章。

在新授《乌鸦喝水》后,笔者找到一篇《小猴填井》的课外读物,这个故事第一段说“井已经填满了,月亮去哪儿了呢?”正文讲的是一只小猴看到井里有月亮,但他捞不着,他就用扔石头的办法让月亮浮起来。最后,井被小猴填满了,月亮也不见了。两篇文章都很有趣,也有很高的相似性。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两文的不同,有学生说“《小猴填井》先用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也有学生说“《小猴填井》是《猴子捞月亮》的改写”。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笔者趁势让学生写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有很多学生根据《小猴填井》的写法,开头先写某一件事的结果,再写事情的经过,还有学生在第一段用上了问句,以引发读者兴趣。如学生王萌的开头:“那件事已经过去一年了,为什么还老是浮现在我眼前呢?”

这样的对比阅读和迁移转化,比教师空洞地讲写作理论,效果要好得多。

二、敢于创新,不落窠臼

作文要体现个性,表达自我心意,就不该落入俗套。但小学生受观察力、知识面、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习惯把思维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评改过程中做一位出色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树立写创意作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意写作的能力。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引导学生写出新标题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拟制出一个准确、生动、新颖、别致的标题,就等于拥有一把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如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主要内容是爸爸在暑假期间带“我”去西安旅游,参观了大雁塔、华清池和兵马俑等,每到一处,爸爸都要给“我”讲这处名胜的来历。为了体现创新,笔者引导学生:“这件事是很难忘,但题目过于平淡。你想一想,名胜古迹是现在才有的吗?”学生回答:“不是现在才有的,是古代就有的。”笔者又引导:“古代就有的东西,现在的人们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后回答:“通过查找资料,或问当地人。”其他学生纷纷补充:“上网也能查到”“民间故事里也有”。于是笔者指出:“通过查找资料、问当地人、上网搜索、民间故事等方式弄清古代的东西,都是考古工作者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将‘考古写入题目中,题目就有新意了。”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一致认为,题目改为《我和爸爸去考古》最好。然后,笔者又引导其他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题目进行修改,就有了《边爷爷失业了》《评语的脸在悄悄地变》《我和同桌有个约》等,这些题目不但准确有趣,而且言简意赅,新颖生动。

2.引导学生写出新立意

“文贵立意,意在笔先。”文章立意高,就会感人至深。这里的立意高,其实就是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大胆求异,对待某一事物,用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分析、寻求答案,发人所未发,写人所未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不能被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要善于质疑。

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写“我和书的故事”时,大多数学生写书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或者介绍自己爱看的书。笔者感到这样写不能提高学生写作创新意识,就引导学生:“‘我和书的故事中只有好的一面吗?我们就没有思考过图书的损毁原因吗?”经过思考,有学生说“有同学不爱惜书,导致图书损毁”,有学生说“有同学为了积累素材,又不想摘抄,就把图书撕了一页”。在学生发言后,很多学生都能从“书被损毁”的角度来写“我和书的故事”了,一名学生写的是她从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心爱的书,看到动情处,却发现书被别的读者撕了好几页,由此引发了思考和呼吁,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3.引导学生选择新素材

文章“贵新颖,忌落套”,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不能一写好人好事就是公交车上让座;一写母爱情深,就是妈妈半夜背“我”去看病。要做到选材新,平时要留心,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事、物、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在写作教学中,笔者针对家庭关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生都从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角度写作,这个角度很好,但没有新意,也不能全面反映家庭成员关系。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不可置疑的,但很多时候,这种爱变成了宠爱、溺爱,不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你们能想到哪些宠爱、溺爱现象?”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参加讨论。有学生说“爸爸妈妈想让我进步,天天逼我做作业,不给我一点休息时间”,有学生说“爸爸妈妈很爱我,但爱得太过了,我自己的袜子都不让我洗”,有学生说“爸爸妈妈除了让我好好学习,啥事都不让我做”,有学生说“爸爸妈妈自己上网玩手机,从来不让我碰电脑,我想上网和同学们交流,都不允许”。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把你想对父母说的真心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有创意的好作文”。于是就有了《妈妈,我能做的事交给我》《我要快乐的童年》《爸爸,请给我上网的机会》《爸爸妈妈,请还我压岁钱》等习作,这些习作的材料或接近学生生活,或捕捉到了时代现象。这样的文章自然能令人眼前一亮。

“思维品质的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小学生写作上,就是要求小学生能从素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不人云亦云,不千篇一律。

最后说明一点,对于小学生写作,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只要能写出通顺、完整的作文,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这个认识是片面的,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缺乏创新思维的人,很难取得成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写作教学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康丽丽,黄石市磁湖小学;陈利平,咸寧市崇阳县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爸爸妈妈题目笔者
老师,别走……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关于题目的要求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我的爸爸妈妈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