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法治国”是一个恒久的话题,特别是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国家治理的深刻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以法治精神为导引,培养高素质的法治建设人才,实现将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这一决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路径。文章阐述了法治教育内涵,并分析了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然性,最后,探究了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抛砖引玉,互为借鉴。
关键词: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深思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行为的大学生是梦想实现的基础,也是前提。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实施法治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为依法治国方针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契机,搭建了新的平台。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多元的法治知识,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实现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显得十分必要。
一、法治教育内涵
“法治教育”也叫“法治思想教育”,简言之,就是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导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法治宣传与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學的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并促使学生运用“法治知识”指导自身社会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随着法治教育的开展,人们能清晰地认识到法治、人治、德治的区别,并明晰几者之间的关系。对法治教育的内容以及原则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必须要推动落实。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在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之外,还应具备相应的法治知识,夯实法治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然性
(一)法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的不谋而合促使二者紧密相连。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广泛,但从根本上而言,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渗透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依法治国,并强化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增强,确保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且迎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现代化综合类人才。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对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意义深刻。而从法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它主要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能力”等为根本任务,让学生在法治教育的引导下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守法律法规、能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或他人合法利益等,这些目标与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其次,人才教育方向与教育内容上相互关联、辅助共进。关于人才教育的方向,思政教育指向对学生健全人格与优秀品质的培养,学生在思想信念的熏陶下,在思想品德的感染下,很容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认同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法治教育指向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理念树立,让学生自觉遵法守法、护法爱法,并用法律指导行为,更有效履行社会责任感,发挥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优势。因此,二者人才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可辅助共进。在人才教育的内容上,二者互为呈现,具有相交性,思政教育内容有爱国集体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等;而法治教育的内容也包含法治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内容,二者互为关联。
最后,教育方法上具有“相互补充、刚柔并济”之特色。就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教育方法大多侧重大范围、深层次进行人才的教育性培养,具有柔性特征,表现为感染、激励、熏陶的柔性手段,更关注学生主体的自律性,而不提倡刚性的管理与惩罚。其最凸显的特征便是以“道德观”来约束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行为,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在思想上受道德约束,对于无法感知道德责任意识的,则需要感性的法律来约束。相对而言,法治教育则轻“柔性”重“刚性”,它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广泛性的约束,且这种约束是极其规范性的,适用于每一位学生。法治教育要求学生去硬性遵守,照章依法行事,如果违背相关的法律规定,未能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则需要接受严厉惩罚。思政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刚柔并济,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于是,二者融合是必要的。
(二)法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落实提供良好条件
首先,法治教育推动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一步落实与强化,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法治教育内容、方法等各个要素上看,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补充性,促进性。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且不间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让人应接不暇,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效果上不容乐观。但法治教育介入之后,能最大程度缓解思政教育工作的艰巨性与紧迫性,让思政教育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诚然,重视法治教育,全面开展法治教育,能对整个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形成一种强大的服务功能,让思政教育在法治教育的补益中更加高效、更加完善。
其次,融入法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学习与成长十分必要,这间接推动了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法治教育具有重合性,融入法治教育,为思政教育相关目标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课堂质量提升。同时,对学生的政治学习与成长意义重大。其一,增强法治意识,养成知法守法、遵法护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方式由内而外,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地渗透,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其二,法治教育引入,有利于学生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把握社会主流价值,更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必然的,以上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所要实现的最终教育目的。
三、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校园环境,积极有效地渗透法治教育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法治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外在环境做支撑,做到内外合力,循序渐进。因此,高校要重视良好校园法治环境的建立,在耳濡目染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的渗透。学校是“教书”与“育人”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主要环境,环境有“塑造学生性格与人格”的作用,在法治教育的推进中,学校要积极改善校园环境,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让更多大学生受益于良好校园法治环境的构建。如何得到这一目的呢?首先,学校必须重视法治教育,在学校宣传工作中落实法治教育。高校可借助广播站、校园文化角、教育讲座等进行法治教育宣传,让更多的教师与学生关注法治教育。其次,明确法治教育校园实施路径,通过榜样示范、心理感染、行为规范、情感熏陶等方式打造法治校园环境。学校领导的行为示范、学校教师的情感熏陶、以及学生代表的带头作用都对法治环境起到较好的营造效应,让学校法治氛围更浓郁。
(二)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法治修养,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落实法治教育的主要践行者是思政教师,为了提高法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高效性,一定要确保思政教师具有较高的法治修养。因此,高校要建立一批法治修养高、教学能力强、道德意识强的思政师资队伍,为法治教育的全面开展与实施奠定基础。一方面,加强对教师法治培训。法治培训的内容除了应该包括法治理论知识学习,还应包括法治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让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做到法治理论知识丰富、法治教育技能超强,并且还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孜孜不倦地开展法治课堂教育,为学生法治素养增强而努力。诚然,只有具有较高法治修养的教师,才能更好施行感染与垂范的作用,让学生信服,并主动去践行。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解决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出现的一切问题,扫清法治教育的障碍,为强有力教师队伍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增加法治教育的实践课程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是必要的,这是融入法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如何渗透“全面依法治国”呢?第一,引入思政教育课程,并细化知识点来学习。全面依法治国应该引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课堂上,并将其细化为“法治思维”、“法治权威”两个模块来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价值等。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单纯开辟课堂来呈现,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相关内容进行呈现。当然,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思考、对比等方式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与意识。第二,增加法治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法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法治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全面依法治国是十九大的重要倡导,这一重要的治国理念,对于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法治小品表演”、“法治演讲比赛”、“法治社会调查”等活动来增强对依法治国的认识,继而为自身法治意识与能力的提示奠定基础。
(四)不断创新思政课中法治教育方法,做到迎合时代与时俱进
在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迎合法治教育的全面渗透。首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引领法可诱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法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更适应教师所呈现的法治教育氛围。法治教育要求教师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问题教学法以“抛出问题”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积极活跃的环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放飞智慧,活跃思维,为高效法治教育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次,采用时事政治引入法。法治教育的实施要实现与生活的巧妙链接,单纯地讲析法治教育理论知识,学生难免会生厌,如果加入时事政治,将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更乐意接受。再次,案例呈现法。生活中法治案例十分繁多,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引入生活案例,配合学生学习。如在讲析“知识产权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入“专利侵权的案例”讓学生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感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最后,巧用辩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法治教育教学方法应迎合时代进步,且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可酌情使用。
(五)加强信息化教学,全面促进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巧融合
在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尤为普遍。如何加强信息化教学呢?第一,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微课、微电影等加强法治教育。这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让枯燥的思政法治教育课堂更加趣味生动,生机盎然,这些手段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如微电影的引入,可让学生感受影片中科学价值观的示范,继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微课,则让法治理论教学更加立体形象,更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二,课下利用微博、微信、QQ等APP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法治教育不仅需要课上学习,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下进行交流,夯实所学。微博、微信、QQ等平台可让学生无所拘束地交流意见与看法,增强法治观念。再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些有关“法治教育”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从各自的日常更新中学到更多的法治知识。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必然性,从二者之间的关系、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之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而言都具有必然性。割裂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关系,法治教育将无所依存,而思政教育也显得内容单薄,价值不足。毋庸讳言,实现二者的融合是必然的。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特别是学校、思政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为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佳天.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37):36-37.
[2] 陈驰,古剑.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价值、内容与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4):5-12.
[3] 周宁.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维度研究[J].汉字文化,2019(10):128-129.
[4] 林媛媛,吕金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03):118-120.
作者简介:杨银(1988.10- ),女,彝族,贵州黔西人,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