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影响下中国文化安全的困境与对策

2020-05-03 13:48吴新兰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摘 要: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强势存在,及其引发的社会生活文化的变迁引发了国家关于经济发展和文化安全问题的关注。相对日本动漫的成功,中国的动漫文化产品处于弱势,在传播中因为文化积累的“马太效应”而受到挤压、对国内青少年文化塑造面临压力和困难、艺术作品审查中面临“话语权合法性”的危机。国家在制定保护文化产品安全政策时候,不能忽视消费方的能动作用。中国动漫要走向世界,必须采取主动型的动漫攻略,创造世界范围的认同。

关键词:日本动漫;文化安全困境;文化对策

一、引起关注:经济发展与文化安全

最近几年的国产动漫质量越来越高,但是每一部国产动漫播映以后,总免不了被拿来和日本动漫对比。很多人把《大鱼海棠》作为国产动漫崛起的标志,但是还是被很多网友诟病该影片具有强烈的“宫崎骏风”。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以来,好评如潮,但也有很多人在其中看到了日本动漫的影子,比如小哪吒插兜姿势让人想到《灌篮高手》里的樱木花道,小哪吒的命运和不服输的性格让人想到了《火影忍者》里的漩涡鸣人等等。日本动漫在世界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日本动漫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来说,无疑是成功的。日本动漫的创作、生产、传播等运作模式都已经非常成熟,使得日本动漫对市场的占有逐渐增加,日本动漫的影响力和消费量也越来越大,甚至足以雄踞世界之首。“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60%产自日本,在欧洲,日本动漫则高达80%以上。”日本动漫在中国也表现了很好的“钱景”:它直接催熟了与之关系密切的影视、教育和少儿用品市场,还不经意间带动了大批相关行业的飞速發展,相继在服饰、旅游等领域取得了不俗业绩。即便不少中国青少年说不买日本动漫产品,只是把其当作“免费午餐”来通过网络下载,我们也不能忽视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的潜功能:文化之“利”。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强势存在,及其引发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引起了国家关于经济发展和文化安全问题的关注。中国动漫市场的“沦陷”对中国文化市场来说不仅有经济方面的损失,更有文化传统资源的流失、文化产品保护的危机。

在中国,随着看《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的第一代中国青少年受众的人到中年,看《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的第二代受众也已经成年,这些影响了中国80、90代人成长的动漫作品已经形塑了日文章化在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奠定了其地位。由于日本动漫的分类比美国动漫更细致,而且产量更丰富——美国动漫以电影动漫为主,日本动漫以电视动漫为主,长期连载的日本动漫更能吸引受众更多的注意力和持久的关注度——因此,在青少年、青年中,日本动漫一直保持着较高人气。这就使中国的动漫文化产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处于非常边缘的地位。日本动漫的强势必然地造成了中国动漫市场的“沦陷”。

二、面临困境:“文化资本积累”的“马太效应”

从国家层面上看,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强势存在是造成了我国动漫“文化资本积累”的困境的原因之一。相对日本动漫的成功,中国的动漫文化产品处于弱势,在对内对外传播中因为“马太效应”而受到挤压、对国内青少年文化塑造面临压力和困难、艺术作品审查中面临“话语权合法性”的危机。

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其青少年社会化的内涵包蕴着该国该民族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责任和情感的内化。这些青少年或者青年,如今虽不具有改变社会结构和组织得能力,但是“到了成熟的年龄,他们就能够改变各种社会组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在各种政党中谋得职位;他们还改变企业文化,并去重塑夫妻关系和家庭构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个体行为的总和永久地改变了工业社会的社会组织和整体规范。”因此,在社会变迁中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教育的影响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资本”积累问题。

那些世界观尚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中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这样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也慢慢地被消解或被同化。日本动漫形塑着中国青少年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在日本动漫受众中表现出了很多的动漫“发烧”现象,如COSPLAY、恋声、同人文等等。

日本动漫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和影响不可能离开整个社会而独立存在,其发生机制除了源于青少年群体本身的内在特质外,还在于当前我国文化娱乐方面创新能力的不足及文化功利化倾向。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总体价值目标变化,主导道德规范弱化,代际关系紧张,教育方式失当等等原因,造成当代青年在其文化习惯的承接、社会规范的同化和社会角色确立的过程中出现种种困惑,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教育优化”的目标出发,对当代青年的“文化塑造”进行解析和整合。

三、对策研究:展开动漫攻略,减少“文化折扣”

日本通过动漫等文化作品输出本国文化,改善国际形象的办法,的确值得深思。中国必须动员国内与国际上的一切力量来保护自己的文化产品。另外,国家在制定保护文化产品安全政策时候,不能忽视的是消费方的能动作用。中国动漫要走向世界,必须采取主动型的动漫攻略,创造世界范围的认同。

文化的正当性是被建构的,文化感、审美视角也是被建构的。形塑消费者也许是抓住消费者的最好办法。所以,在中国对青少年进行“文化塑造”时,一定要用有意义、有价值、生动吸引人、有时代感和亲切感的材料,让青少年在其中能感受到自己,在动漫等娱乐中发现惊喜或者害怕,在故事中学到东西。只有被认可、被接受的动漫作品才能发挥其娱乐、教育的功能。发展动漫这样的内容产业,最关键的还是在“内容”。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我们必须用现代意识来观照和处理传统文化资源,沟通中西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内容形式、低“文化折扣”的产品。

动漫在被选择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动漫在被选择中被赋予了时尚、年轻、潮流等意义。这种在消费文化产品时重新赋予其意义又是和青年文化有着紧密联系,仿佛这样才能创造青年自己的“时尚”,才是向社会表达“青春”特有的一种姿态。对于动漫文化进行生产和消费的双方,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或相互分离的传统社会阶级,而是由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群体,动漫文化的消费者也是其生产者。尽管文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也许已经被标明了意义,但这些意义并非是文化产品所具有意义的全部,产品的消费会为产品赋予新的意义。消费选择、消费方式以及消费习惯是一种制作者与受众的交流与意义产生的过程。也许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双方都在追求的这种资本可以称为“认同价值”。左拉说“每一位作家也就成了继上帝之后从事新世界创造的创造者”。可以借用这种说法说:每一位动漫画家都是从事新世界创造的创造者,每一位受众都是从事新世界创造的参与者。

对中国动漫来说,历史的辉煌无法改变现实的骨感。但是,历史的辉煌也不是不可以再现,就像善于学习的日本总能后来居上一样。进入商品经济的媒介时代后,观众对文化商品的反应不仅决定着文化作品的成败兴衰,而且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表征。对自身文化的信念在与文化“他者”的对比中才更容易确立起来。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深刻影响说明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通过与日本动漫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动漫善于学习与借鉴,获得世界认同是其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在发展与创新中不断积淀的,中国文化应尽可能融入世界,取得世界认同,需要主动型的文化攻略,我们对中国动漫的期待才能不仅仅停留在“期待”上。

参考文献

[1] 刘轶,张琰.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2] [法]尼古拉·埃尔潘.孙沛东译.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阎嘉陵,颜世富,孙时进.当代青年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 腾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文章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现代语境下的日本青春动漫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WWB007。

作者简介:吴新兰(1979- ),女,汉族,博士,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文章化、日语语言文化、中日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