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考制度的发展始末及对中国现行考试制度的思考

2020-05-03 13:48陈越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问题

摘 要: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应淘汰“水课”,取消清考制度。其中,所谓清考,是高校专门在每届学生毕业前,针对那些因所修课程依次经历结业考試、补考与重修后仍不合格而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特设的一种特殊的考试方式。通过实施清考制度,表面看来高校的毕业率大大提高,但实际上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却令人怀疑。文章将对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清考;考试制度;问题

一、清考制度的发展及其取消的原因

(一)清考制度的发展

清考是很早就有但直至高校扩招后才逐渐普遍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但是,自从2011年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延边大学相继取消了清考制度。随后,为了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和教师认真教学,使学风更加严谨,教风更加严肃,考风更加严格,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取消清考制度。

(二)清考制度取消的原因

清考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以至于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取消?

在很多高校的贴吧、论坛等讨论平台上,一些毕业生在解答应届生提出的有关清考的问题时,发表了以下一些观点:清考基本上都能通过,翻翻书就可以顺利通过;清考之前老师会发题库,记熟就可以;清考就是做做样子,学校会让学生顺利通过,毕竟学校也需要毕业率等等。而清考制度由于考核性、严格性、专业性的缺乏使得其逐渐丧失了考核学生的作用。清考制度还产生了许多间接问题: 对于学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来说,清考是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最后一道门槛。

清考制度不严格,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愈发下降,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由于清考制度不严格,甚至出现了部分教职工通过收受学生的贿赂给参加清考的学生“走后门”“开小灶”,助长了高校的不正之风,将清考制度的本质目标抛之脑后。

清考制度自实施以来,弊端逐渐涌现:首先,参加清考的门槛过低。考虑到学分未修满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学校的就业率也会下降,随之而来又会危及学校的招生、名誉、社会地位等,因此,学校往往要求制定清考试卷的教师,让其尽可能降低清考试卷的难度。其次,清考时监考过松。据调查,部分高校针对那些率考不过的面临毕业的学生们,专门开通了“绿色通道”,所谓“绿色通道”是指这些考生所在的考场往往无人监考,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参考任何资料,甚至可以相互交流,可以用手机寻求“场外援助”。再次,清考试卷保密不严。学生自由出入教师办公室,清考试卷也是随意放在教师办公桌上。相反,考试工作管理者要认真落实各个方面,包括组织领导、制度规范、命题制卷、考场和监考安排、考试纪律等。各学院、相关部门的领导都应重视考试工作,认真按照上级考试巡考安排对考场进行巡查,鼓舞监考教师的工作热情,对监考老师的监考工作进行实施监督;监考教师要认真执行监考制度,积极配合,对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要坚决制止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做好考试相关纪律工作。

清考制度有着较明显的弊端,为何会在高校中一直盛行呢?主要原因是高校考试模式僵化,考核方式十分单一。的确,如果学校的清考总是如此浮于表面,那么平时用心学习的同学必定会有不公平的负面情绪,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受到“鼓舞”,其人数必然随之增加,教学质量自然总体下滑。清考制度颁布的初衷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大学并不是社会的风向标,大学的初衷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校需要配合考虑的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是欲望、高校的表面风光。高校应认清自身的责任,将科研、教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责视作高校的根本,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愿望,高校都应理智地对待。终于在2018年,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取消了清考制度。

清考制度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其发展自然避免不了人情化,它也必定会被取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校在现阶段都有能力取消清考制度,在取消清考制度前,高校需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以解决取消清考制度所带来的问题。

二、高校考试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考试制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地考察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能力,准确,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制定的制度。

高校之所以制定考试制度,其本质是检测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考试,教师不仅可以清楚地发现实践及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还可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学校也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行阶段性的监督;学生们也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形成三方面的合力,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一)高校考试制度的现状

据了解,传统的考试制度即督促广大学生系统的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本技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广大学生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体现了考试制度的公平性和竞争性。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考试制度。我们所熟知的自古以来的考试有尧对接班人舜的考试, 汉代的察举制、科举制度等等,再到如今的教育考试 ,作为一中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考试,已经有了千年历史。其中,学校教育考试作为考试的一种,教育和考试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古今一理。一直以来,考试都是为了检测考试者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或者作为选拔各类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各类考试基本沿用了传统的考试制度,即“一张考卷定分数”,高等学校的考试也在其中。

(二)高校考试制度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实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单一的考试形式,其测试内容较片面。目前,众高校主要采用的考试形式均是笔试,而笔试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开卷考试的科目较少,而在开卷考试的科目中,文科类占据较多;口语、答辩方式就更少。考试命题也不规范,较多的考试题目是以测试理论基础知识为主,教师事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针对老师指定的范围进行复习,忽视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师命题时的主观随意性较强,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为了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充实自己的教学评价,出题往往过于简单,过于倾向于结果。

(2)集中的考试时间,过大的成绩占比。高校的课程考试一般是在学期末进行,无论何种专业,学生都需选修六门以上的课程,而课程都是集中到学期末进行考试,各门课程都是的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使得学生熬夜突击复习应付考试,所掌握的知识点都是抢记,考完便抛之脑后,这种考试完全丢失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效果。很多高校都是一考定成败,过于看重期末考试的成绩,导致学生只为了应付考试过关,而忽视了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高校的课程成绩评定,基本上采用的是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期末时进行闭卷笔试考试,并以笔试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唯一考核标准;二是部分课程进行中期考试,期末时再进行最终考试,两次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但是期末最终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相对于平时成绩来说较大,例如很多高校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所占比为3:7。

(3)考试目的的“实然”与“应然”相悖。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没能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滿堂灌教育”模式。“满堂灌教育”是以为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升学率为目的的,统一的教材、同样的考试以及固定的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或许满腹经纶,却缺乏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片面重视考试的管理和评定功能,忽视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致使考试的目的被曲解为确认学生的学业成绩,给学生分等分层提供依据。

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在高校培养人才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改革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目前,虽然高校的考试制度在不断的改革,例如取消了清考制度,但还没有探索出适合中国高校发展的考试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浩捷,李孝更.高校清考制度刍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

[2] 马丽.高校考试制度的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7):12.

[3] 邓义桂.当前高校考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51-157.

[4] 张军.“卓越计划”视角下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4):3-5.

作者简介:陈越(1995- ),女,汉族,江苏泰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问题
基于职普融通的英国T-Level资格考试制度及启示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制度的错位和实施战略定位的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新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制度浅析及场地改造方案设计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