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实践

2020-05-03 13:48何丽琼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以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为关怀指向,追求建立一个共识、共生、共荣、共建、共享和共赢的世界。它不仅是我国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贡献的中国智慧,也是我国把握全球治理话语权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在指导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完善,在现实传播中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在未来发展中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指南,指引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带一路”倡议

早在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我国政府就已经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继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多个场合阐述了这一思想,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形成的,它站在全体人类的角度,考虑人类的共同利益,希望各国能互信互惠、互帮互助,一同解决当前面对的全球性问题,从而建立一个和平发展的美好世界。它不仅是我国面对当下的国际形势和诸多问题给出的中国方案,更是对当下人类社会发展最新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符合人类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每个时代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和理论是随着每个时代的歷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只有立足于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形成的理论才是顺应于社会发展趋势的,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也才能继续向前发展。因此,要理解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首先去了解他的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必要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在如下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第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必将被消灭。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时,工业革命导致以往的单纯依靠手工劳作和家庭进行生产的传统共同体开始逐渐瓦解。紧随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也随之社会化,但是生产资料却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种私有制关系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也阻碍了资产阶级文明的进步。在这样的社会中形成的共同体,就不再是维护人民共同利益的存在,而是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了,也就无法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第二,无产阶级是推动共同体建立的主体力量。通过之前的研究,马克思发现人类社会未来发展需要构建“真正的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若没有主体力量的推动,它就会逐渐僵化。马克思身处的那个年代,备受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无产阶级率先发现了资本主义不公平和不自由的本质,他们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无产阶级才能解放自身、解放人类,所以他们通过一次次的工人运动来不断扩大自身的联合,并最终形成了一种革命的联合体。

基于对过去共同体的研究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思考,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三种形式的共同体,即本源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和真实共同体。以下分别展开论述:

本源共同体。本源共同体的论述主要集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存在亚细亚共同体、古典共同体及日耳曼共同体这三种模式的本源共同体。在第一种模式亚细亚共同体中,个体占有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完全依靠共同体来实现的;在第二种模式古典共同体中,虽然个体不再完全依赖于共同体,但是个体要进行生产、发展自身就必须以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进行,在此过程中共同体也能得到延续;在前两种模式中,个体利益或完全归属或服务于共同体利益,而在第三种模式日耳曼共同体中,个体开始摆脱共同体的限制,个体利益逐渐显现,个体逐渐成为事实的所有者。

虚幻共同体。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虚幻共同体进行了详细叙述,他认为虚幻共同体已经违背了人类最初建立共同体的意愿,原本应是为人民服务的联合体此时却反过来压迫和奴役人民,且原本应当作为共同利益承担者的国家,也成了少数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普遍利益只是被拿来迷惑大众的一个借口。马克思认为虚幻共同体不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社会会继续向前发展,它终将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就终会被更加先进的共同体取而代之。

真实共同体。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集中阐述了真实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在对以前各种共同体的分析和批判中形成的,它抛弃了它们的缺点,继承了它们的优点,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认为,个体的自由只有在真实共同体中才能得以实现,而随着个体利益实现的同时共同体的存在价值也得到证明。他指出真实共同体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而解放全人类,要使其实现,就必须借助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私有制、消灭异化。所以,他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联合体,为解放自身、解放全人类而努力奋斗,从而形成一个人们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时代发展潮流,观察分析历史发展规律,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积极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拓新,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也是一个符合世界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最新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共同体的扩大。它是站在全人类的视角下探讨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其理念内涵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这一理念有利于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合作,推动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是向真实共同体发展的过渡形式。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属于马克思提出的真实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一方面,各个主体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充分保障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权益;另一方面,我国提出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出缘由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在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的同时,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失衡等危及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隐患也依然存在,这些是各国必须去正面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各国无法独善其身,也无法自行解决,已有的国际准则也无法起到有效作用,但是若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阻碍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唯一且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世界各国联起手来,共同解决这些难题。面对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地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人类未来方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提出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实践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积极响应。

(三)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封闭自守,只会错失发展机遇,导致自身发展受阻,最终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中国就曾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所以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必须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牢牢把握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努力促进和解放生产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能给中国带来发展的机遇。而且,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第二,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整体上依然处于中下游,所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依然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和平崛起依然是中国坚定不移的选择。此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能让我国有得以借鉴他国经验及先进技术的机会,为我国在生态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在研究未来社会形态时提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较为落后的产物,无法适应发达的生产力,必将会被更加高级的社会形态取而代之。而要使生产力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共同体的力量去消灭旧有的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生产关系,这样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随着平等生产关系的建立,异化被消灭,人的本质又重归于人,人也就实现了自由。历史的发展趋势也证实了马克思这一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正朝着这样一个联合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目的在于为全人类造福,它不仅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更能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创造条件,虽然此理念还未能实现真正的共同体的建立,但是实际上它正是一种适合当下的,能逐步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形式。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共性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结合了当前国际和国内复杂的形势而提出的能更好的解决全球性问题并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的中国方案,但是这一理念是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对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重大发展和创新。究其立场、目标、理想等方面,二者是有共性的。

(1)二者的立场都是为维护人类根本利益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然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生态失衡、人口爆炸、网络安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愈演愈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受到其威胁。出于为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考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认为首先要尊重各国原有的社会制度,要维护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各国之间应当互帮互助,携手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因此,虽然这两种思想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表述上也有所差异,但二者的立场都是为了维护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了建设共兴共荣的和谐世界。

(2)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质量

与以前的思想家们不同,马克思将处在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个人视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他在扬弃先贤思想材料的基础上,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无产阶级备受压迫和剥削的现实状况加以分析,从而形成了共同体思想。马克思提出要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使无产阶级不再受剥削,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就必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向真实共同体发展的过渡形式,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质量。

(3)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二者的共同理想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与肯定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相结合而形成的。原本在马克思的观点中共同体应在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以后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当下资本主义的矛盾还无法完全克服,再加上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还需要一个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实际上正是一种符合当下实际,有助于逐步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形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能够帮助构建互容互惠、自由和谐的世界,也有利于克服当代社会弊病,推进人类社会向实现共产主义迈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

[4]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5-15.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10-18.

作者简介:何丽琼(1997- ),女,土族,甘肃临夏人,南京师范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