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以前阴阳观念简述

2020-04-30 06:48丁强
文存阅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甲子天象学说

丁强

摘要:阴阳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早期作为自然现象的描绘,至后来逐渐演变成对事物属性的抽象,再进一步发展成为自然和社会相互关联的准则,对后来的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阴阳;五行

阴阳观念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早期,凡日光照射之处便是阳,不见阳光或背光的地方为阴,这一观念只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后来。逐渐加以抽象化为事物的属性,进而发展成用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相互关联的规则。这种思维发展过程虽然很难说清。但至少春秋时期,阴阳观念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左传·僖公十六年》就有这样的记载,这年春天发生了陨石怪象,被认为是天的谴告。宋襄公问周内史叔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叔兴在跟宋襄公讲了—通吉凶之后,退而告人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①。”叔兴其实并不认可这类现象能够昭示吉凶,即天象与人事并无必然的关联。与伯阳父以阴阳解释地震的起因一脉相承,都是以阴阳为两种对峙的势力,阴阳的矛盾运动导致了某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同之处则在于伯阳父由天象而推及人事,叔兴则否定天象和人事吉凶的关联,即从天象来推导人事的吉凶。但是,当人们也用阴阳来讲人事的成败得失和人生理的机能和疾病时,那么通由阴阳而将人事与天象有机地联系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老庄及其他著作中都曾论及阴阳,但春秋战国时系统论述阴阳的则是《易传》。书中不仅把阴阳的观念与气相牵连,而且把阴阳视为两种对峙互补的属性,如刚柔、健顺等,并认为这两种属性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中包含着阴阳变易的法则。这种阴阳观念对此前的阴阳说有承接有突破,最关键的是阴阳说和占筮的结合,使阴阳的解释功能具体化而且成为可操作的东西;至此,阴阳观念也成为系统化的学说。与阴阳学说关联紧密的是五行观念,就五行学说来看,它主要着力于从功用方面阐示宇宙万物的构成元素和社会事务的依托,而这些元素的相互关系即后来所谓的相生相克没有得到充分的说明,而社会事务怎样和如何依托于五行则是机械的取象。而就阴阳学说来看,它则主要着力于从变易的角度揭示宇宙万物和人间事务的变化和推动的力量,而这种变易借以发生的要素和具体的存在之所则没有得到说明。阴阳与五行的结合使五行结构有了运转的动力,而不是机械的构成图式,阴阳则有借以发生和推动的所在。简言之,两者的结合,构筑了一个系统地解说宇宙、社会、人生的理论图式。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作为一个独立学派的阴阳家自此消亡。其著作至修《隋书·经籍志》时也已全部亡佚,因而现在要系统了解阴阳家的学说是不可能的。

阴阳家学说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从谈天到论人。《汉书·艺文志》谓:“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尚书·尧典》说:“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②。”这说明阴阳家学说与天文及季节气候知识有关。《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亦云当时齐国人称邹衍为“谈天衍”,说明自然知识在邹氏学说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司马迁谓邹衍学说“然其要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③”。说明阴阳家学说的立论宗旨在于论人事之得失宜忌,因而阴阳家学说的立论方式必然是始于论天而终于论人,从自然法则中引申出人事的法则,从自然关系中总结出人的伦理,从自然的历史中推论出人类社会的历史。这就是阴阳家学说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阴阳家学说的结构必定是以自然法则为基质、以人事法則为归宿的系统。

汉末民间信仰太平道和五斗米信仰都与与阴阳五行理论有很大的牵连,试以太平道来说明。太平道为张角创立,后发动了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之前,信徒四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根据“五德终始”说出来的,以黄代苍表示要以土德的黄巾要代主火德的东汉王朝。根据汉代流行的五行生克说,五行木生火,汉主火德以木为根。“苍天已死”的“苍”即为木色,“苍天已死”,就是说汉王朝的气数已尽,不能长久。另外,大平道选择甲子年三月五日起义,也与阴阳五行相关。汉代流传“甲子大吉”的说法。《太平经》中说:“潜龙者,天气还复初九,甲子岁也,冬至三日也,天地正始起于是也;凡物生者,皆以甲为首,子为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④。”至于日期定在三月五日,也与汉代谶纬中宣扬的“三五”说有关。“三五”之三是指天、地、人三正;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三五相包循环意味着朝代兴替。《太平经》中有“三五气和,日月常光明,乃为太平”。由此,可以看出三正五行的说法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注释:

①(清)阮元校,《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210页。

②(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1210页。

③(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47页。

④《道藏》第三十五册,第242页。

猜你喜欢
甲子天象学说
大话三国志
“天象达人”计云
百年甲子园的育人之道
卜算子·清明
卜算子·清明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天象
学说英语
甲子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