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汤迎露发自印度新德里
2020年3月31日,印度加尔各答,当地人戴上各种样式的口罩。
新华社❘图
★“印度正在疫情、饥饿、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上进行权衡,(它)应该通过允许病毒以可控的方式传播。”
截至4月28日14时,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29458例。印度卫生部分析,如果不采取果断“锁国”等遏制性举措,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数早已上升至82万。
过去的24小时内,印度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990例,创下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最高增幅。截至北京时间4月28日14时,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29458例。
“人类对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控制病毒的能力。”世卫组织(WHO)紧急情况计划主任迈克·瑞安(Michael J Ryan)认为。
犹如“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印度被认为是全球疫情防控战的关键。最近,一些欧美医学专家纷纷为印度“开方子”。
“群体免疫”是拿印度做试验?
“印度正在疫情、饥饿、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上进行权衡,(它)应该通过允许病毒以可控的方式传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拉曼南·拉克斯米纳拉扬(Ramanan Laxminarayan)公开表示。
这名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还是印度公共卫生基金会(PHFI)的顾问。2020年4月22日,拉克斯米纳拉扬所在的团队发布一项研究成果:印度可能更适合实施“群体免疫”策略。
这项研究还建议印度立刻解除严格的封锁令,让新冠病毒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允许60岁以下的人口恢复正常生活,但仍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禁止大型集会。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则必须保持隔离状态,如果出现症状要优先得到检测和救治。按此建议,2020年11月之前,60%的印度人将得到群体免疫力。
作为一个医学概念,群体免疫通常指任由病毒在人群(或牲畜)中传播,直到个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力,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个体产生免疫力,疫情就不会大规模流行。
2月初,英国政府一度实施群体免疫策略,被广泛批评“拿公众的安危玩‘轮盘赌式的冒险”“无视老年和患有基础病群体的安危”。3月5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后,英国朝野几乎再无人倡导“群体免疫”。
如今,已遭西方世界抛弃的“群体免疫”是否更适合印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坚持认为,印度的国情更适合“群体免疫”:
印度人口密度大,保持社交距离难以奏效;医疗体系落后,无力进行大规模检测和救治;人口结构更年轻,高达93.5%人口在65岁以下,死亡率因此将低于意大利等严重老龄化国家。
对于“群体免疫”的建议,印度及国际社会的反应谨慎。印度媒体《Telangana Today》认为,群体免疫会让该国的医疗体系崩溃,公众也会因为放任自流而疏于防护。
印度还有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独特国情。目前,尽管84%的新冠感染者小于60岁,年轻感染者症状相对较轻。但是,严重的空气污染,已导致不少年轻人患有呼吸道疾病,这将加剧新冠肺炎在年轻群体中的死亡率。
“即使有一定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有多强? 能够在体内维持多长久也仍未可知。”世卫组织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认为,科学界对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力形成尚不明晰。
一些印度舆论也批评说,部分美国专家的“群体免疫”建议可能是想拿印度做试验。但一些批评人士认为,印度只偏重检测病情严重者的做法,实际上相当于执行“群体免疫”。
危险的人口大迁徙
印度政府并没有采纳“群体免疫”的建议。2020年4月14日,总理莫迪宣布延长“封锁令”至5月3日。
“我们摆脱病毒的唯一途径,就是不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离开自己的家;每一个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村庄都要进行封锁。”3月24日晚8时许,莫迪突然宣布从25日零时起实施为期21天的全国封锁令。
从“封锁令”宣布到实施不足四小时。在首都新德里,大批民众蜂拥进入超市购买食品和日用品。不过,多数印度人还是没有反应过来。
“我没有电视机,更没有时间看电视。”41岁的桑贾伊·帕拉哈(Sanjay Palaha)是一名印度锡克族人,他常年在旁遮普省府拉合尔一家汽车修理店工作,每天可领取350卢比(约合人民币32元)的薪酬,他把钱攒起来每月寄回老家。
“封锁令”生效当天,桑贾伊就失业了。3月26日清晨,他带上两包饼干、几根黄瓜,还将从店主那里讨来的两个大矿泉水瓶装满白开水,匆匆踏上回家的路。
“只有家里储备了粮食……我不停地走,走了三个白天两个夜晚才到家。”4月25日,当笔者拨通桑贾伊的电话时,他已在距离拉合尔城150公里的乡下家中。
按照“封锁令”的要求,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桑贾伊只能徒步回家。他说,大约走到七八十公里的时候,双脚就磨出了水泡,一只凉鞋还开裂了,他撕开一件外套将鞋子包起来继续赶路。
沿途不乏老人、妇女与儿童,一些幼童累得走不动时,父母会让他们骑在肩上。每当警车呼啸而来,返乡的人群会迅速逃散到公路两侧的荒野中。为了躲避警察的设卡盘查,桑贾伊又绕行了数十公里。
“印度正在走回家!”3月28日,《印度快报》的封面文章写道:这一幕让人想起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难民潮。如今,新冠疫情又导致大约4500万农民工失业并被迫返乡。
这是一场危险的人口大迁徙,媒体纷纷传来各种坏消息:一名39岁的男子在德里至中央邦的300公里跋涉中死亡,生前他曾向同伴抱怨“胸痛”;在古吉拉特邦到拉贾斯坦邦途中,又有4人在黑夜中被一辆卡车撞死。
2020年4月18日,一名12岁的女童工杰姆洛·马克达姆(Jamlo Makdam)在徒步三天后,因过度劳累和脱水不幸死亡,也再一次揭开印度社会雇佣童工的伤疤。
坏消息不断,印度政府的“封锁令”被批评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不仅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导致新冠病毒传播。
据印度媒体报道,一些印度人民党基层组织鼓动民众举办游行、焰火表演,庆祝“人民宵禁”,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印度政府的证实。
新德里紧急为封锁令“补漏洞”。3月29日,印度政府开始调集大量客车协助农民集体返乡,内政部还要求各地拦截返乡途中的流民,为66万名流民设立2.1万处“隔离营地”,并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两天后,莫迪政府又成立专项基金赈济民众,紧急调拨1500亿卢比购买防疫物资。
“实施封锁是很艰难的决定,我别无选择。”3月31日,莫迪公开为“封锁令”的不足道歉,并呼吁民众“请再忍耐一段时间”。
莫迪本人还亲自创办“总理关怀基金”,此举得到各界踊跃捐款支持。他还呼吁房东减免租金、雇主照常支付工资,共同帮助弱势群体熬过隔离期。一时,莫迪政府的民意支持率飙升到83%。
隔离难与社群冲突,让“群体免疫”呼声再起
“没有国家能够承受长期的封锁,至少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印度知名流行病学家加拉帕喀什·姆里伊(Jayaprakash Muliyil)也认同“群体免疫”策略。
全国“封锁令”带来一系列副作用,让“群体免疫”呼声再起。根据印度信用评级机构Acuite Rat-ings & Research预估,“封锁令”让该国每天损失近46.4亿美元,累计980亿美元。
2020年4月26日,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公布数据,全国失业率上升至21.2%。至少90%的劳动力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包括保安员、清洁工和人力车夫等,这部分人口受疫情影响最大却不在失业统计之列。
当前,印度13亿人口中还有1.9亿贫困人口,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忍受饥饿。一段“隔离营民众隔着门拼命伸手抢夺食物”的视频曝光后,让印度政府保持社交距离的要求受到质疑。
“隔离难”已是普遍现象。在首都新德里,为了领取500卢比(约合人民币46元)的新冠肺炎救济金,当地民众排起了密密麻麻的长队;在印度最大的达哈维贫民窟,613公顷的棚户区生活着150万人,平均1400人共享一个卫生间;在西孟加拉国邦的一座村庄,7名回乡的村民居住在树上,当地没有可供隔离的独立房间。
“贫穷比病毒更让人难以忍受。”汽车修理工桑贾伊·帕拉哈说,尽管家中的存粮足以解决温饱问题,但他需要工作赚钱给母亲买药、为孩子交学费,还要偿还父亲治病和丧礼所欠下的高利贷,以免黑帮上门逼债。
不少印度人悄悄离开家门,出去赚钱或者购物、社交,这又导致民众与警察、卫生防疫人员的摩擦不断。4月10日深夜,数百名古茶拉底省(Gujrat)的工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延长封锁令,他们向警察投掷石块、焚烧公共设施。
一线医护人员也时常遭到人身攻击。4月1日,中央邦印多尔市的医护人员在检测一名密切接触者时,遭到当地民众暴力袭击,一群人紧追并投掷石块,导致两名女医生受伤。
4月19日,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也出现围攻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据当地警方通报,医务人员要求三名密切接触者隔离,遭到当地居民的围殴。目前,警方已逮捕了59名涉案人员。
当前,印度政府还动员了大约90万名妇女,担任卫生防疫志愿者,她们走街串巷普及防疫知识、协助实施隔离政策,每天只有30卢比(约合人民币2.8元)的津贴,却时常遭到歧视和侮辱。
“有时候,一家人会跑出来打骂我们,叫我们滚远点,说我们是病毒。”一名志愿者向印度媒体抱怨。
谣言激活“神药”和“土方”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的数据,印度国民识字率为72.1%,成年人口中还有两亿多名文盲。不少民众极易受网络谣言影响,导致多地发生暴力抵制隔离政策的恶性事件。
“饮用牛尿可防治新冠肺炎”“服用Panchagavya能包治百病”。3月初以来,一些印度传统民间土方开始流传。一段网络视频中,一名印度男子用扎啤杯接过新鲜的牛尿一饮而光。
“大概六七岁的时候,一种好像是疟疾的瘟疫开始流行,我也曾被母亲要求喝过牛尿。”桑贾伊·帕拉哈回忆说,那是一种苦涩和腥臭的味道。
Panchagavya则是一种由牛粪、牛尿、牛奶、凝乳和酥油等制作的巧克力状混合物。一些印度人相信,它不仅可以“净化心灵”,还能治愈癫痫、癌症、关节炎、肺结核等疾病。
一些实体商店和网络平台上,由Panchagavya制成的牙膏、肥皂、唇膏、洗手液也在销售,不少外国旅行者出于好奇而购买这些产品,却往往不敢使用。
大约80%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牛是印度教的圣物,“毁灭之神”湿婆乘坐的白色公牛,更被视为神牛。因此,白色公牛粪便制作的Panchagavya更受印度人欢迎。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牛尿和牛粪中含有苯酚,经提炼后确实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但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提醒,牛的排泄物中还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对防治新冠肺炎无济于事。
4月初以来,一种Homeopathy的“顺势疗法”开始流传,据称它来自古代阿育吠陀——印度传统的草药疗法,倡导服用面包和乳制品等发酵食品,还鼓励服用印度草药,甚至毒性很强的砒霜。
一种“击掌消毒”的疗法也在社交媒体传播,发布者声称“击掌产生的混响可以蒸发新冠病毒”。消息经印度影星莫汉拉尔(Mohanlal)等社会名流点赞转发后,击掌迅速成为一种社会运动:3月底,不少印度人不顾封锁令走出家门,集体鼓掌,让几家印度媒体误报“鼓掌是为防疫人员鼓劲”。
“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一些勇敢的人们正通过艰苦的努力,挑战宗教、种姓和社会阶级的藩篱。”印度孟买社会与世俗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内哈·达巴德(Neha Dabhade)注意到,更多印度人正在超越意识形态进行相互帮助。
在印度西部城市浦那,一名印度教教师和穆斯林伙伴联手为流民建设“食物银行”的照片广泛流传。
如果不果断“锁国”,感染者可能升至82万
越来越紧缺的医疗资源,也是“群体免疫”策略倡导者的说辞之一,而大规模检测是阻击新冠疫情的关键一环。
3月初,只有近期有境外旅行史的疑似患者才能接受定点医院的免费检测,私人机构不仅收费高达4500卢比(约合人民币420元),仍旧“一测难求”。直到4月12日,印度才开始大规模检测。截至4月25日21时,印度已完成对579957份病毒样本的检测。
但是,印度依旧是全球病毒检测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不少出现疑似症状的患者不被检测。检测效率也很低,甚至6天以上才能出检测结果。一名孟买的医生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次日,他的家人才拿到显示阳性结果的检测报告。
“目前,80%的新冠患者症状轻微或者无症状,这给筛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科学家拉曼(Raman R Gan-gakhedkar)博士无奈地表示,印度不具备对所有无症状感染者全面检测的条件。
作为全球最大一般药物和仿制药出口国,印度依旧面临药品短缺局面,莫迪政府一度下令对14种药物实施出口禁令。
“如果印度不向美国出口羟氯喹,那么就等着承受美国的严厉经济制裁。”4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威胁。次日,印度以“团结抗疫”为由取消了药物出口禁令。
新冠疫情肆虐,印度人依旧乐观、平和。一对夫妇为新生的婴儿取名“消毒液”(Sanitiser),还有一些父母为孩子取名“冠病”(Corona)“封锁”(Lockdown)等。
一项研究预测,印度5月底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可能接近25万例。印度卫生部分析,如果不采取果断的“锁国”等遏制措施,这一数字将上升至82万。
4月初,印度“圣河”恒河的水质明显改善,喜马拉雅山脉也在三十多年来首次走出雾霾,两三百公里外的旁遮普居民纷纷拍照传到社交媒体上。
“这是好兆头!”每周六晚上,汽车修理工桑贾伊·帕拉哈还会跟家人一起点上蜡烛,双手合十,祈祷女神巴拉特·马塔(Bharat Mata)尽快能让瘟疫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