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摘 要: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全面协调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实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所普遍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找到内部控制加强的关键点,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地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改革措施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强化自身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序性与规范性,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工作对业务开展的支持与服务作用,进而增强企业的业务经营能力与整体获益。作为地方国有企业,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地方国有企业比以往更加重视市场的需求与反馈,更加重视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以及服务项目等业务层面上的工作力度。但是也因此容易出现重业务轻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不重视内部控制在内容上以及手段上的与时俱进,进而造成内部控制逐渐与管理需求相脱节等诸多问题。
一、地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来看,地方国有企业在改革的同时,自身管理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却没有能够保持均衡发展的状态,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地方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工作中,适应市场、调整结构、优化技术、增强服务等成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对于内部管理反而着力不足。
1.政企不分,内控作用较弱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以及私营企业不同,是由政府乃至中央投资并实际控制。国有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更需要重视自身在行业及产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由于企业是国有以及集体所有属性,过去国有企业的最高领导也往往是以任命的形式产生,同时整个企业的管理也多偏向于行政式。虽然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确保企业的经营及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利益,但也让企业管理工作缺少了主动性与灵活性,导致政企不分,甚至导致一言堂、个人权威的产生,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无法发挥内控作用。
2.管理流于形式,内控无法落实
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当中,而在地方国有企业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审批形式化、监管形式化以及考核形式化等,管理流于形式不仅是对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管理形式化在无法发挥自身管理作用的同时,还会对现有业务及经营活动造成极大阻碍。
3.管理观念落后,未能保值增值
资产管理也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确保资产管理及使用的有序合理,同时更需要重视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实现有效的保值增值,这不仅是出于企业自身对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更是国有企业对于国有资产应有的责任和态度。但是目前尤其是在地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的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和僵化,基本只强调资产的有序使用,而没有在如何保值增值的问题上加大研究力度和工作力度。这不仅是内部控制的管理缺失与不足,同时也直接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水平无法提升。
4.未与绩效挂钩,管理自觉性较差
管理工作如果仅仅依靠制度约束很难达到预期管理效果,绩效考核工作必须紧跟管理需要,从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角度实现监管督促。但是鉴于国有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与管理观念,绩效考核未能真正有效实现与资产有效管理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仍然只是“求稳”为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十分突出,无法在提升执行力、提升管理创新性方面发挥更大推动作用。以至于造成地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几乎都只维持在及格线上,这无形之中也是对管理资源的一种浪费。
5.管理与业务脱节,缺乏风控意识
风险防控是内部控制的其中一环,但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风险防控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风险防控失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未能与企业实际业务有效结合,无法从业务层面上及时掌控与分析风险数据,进行导致风险防控流于形式。同时,在风险发生时也由于普遍缺乏风险防控意识以及应有的防控能力,而让许多小风险逐步演变为大风险,给企业造成实际上的经济损失,甚至因此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声誉及行业地位。
二、地方国企内控问题成因分析
1.内控意识不足
管理意识决定管理行为乃至管理结果,科学、积极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意识能够指导我们进行更科学更规范以及更具开创新的管理工作。但是从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地方国有企业将内部控制仍然视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而非一个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我的手段,这种对内部控制所持的被动态度抑制了管理中创新精神的发挥,同时对内控的被动和应付心理也无法确保内部控制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从而直接导致内部控制的形式化以及执行力低下等问题。
2.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内部控制是关系整个企业内部协调与有序运作的具有较高专业化与系统化的管理工作,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采用企业决策层制定内控制度,并由财务部门监督执行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内部控制置于财务管理部门之下,这不仅会影响内部控制工作覆盖面以及独立性,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更加专业的内控知识,从而容易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执行监管不到位以及其他诸多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主持内控工作而造成的内控人员队伍素质偏低,同时由财务部门兼管内部控制也会给财务管理人员造成更大的工作压力与负担,既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同时也影响到原本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和有序。
3.自查自控能力不足
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而自查自控则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又一个重要辅助,一般来而言我们所说的自查自控主要包括了内部审计以及内外监督两方面。而从当前地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流程及侧重点来看,自查自控方面的工作存在较大缺失,这也是内部控制普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重要原因。同时缺乏自查自控等相关工作的支持也无法及时发现内控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偏差,无法确保内部控制始终从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出发,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内部控制与实际业务脱节的现象,不仅造成管理资源浪費,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
4.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
内部控制是立足于企业全面管理与流程监控的系统性管理工作,它不仅需要科学的观念、积极的态度以及高素质的工作团队,同时也十分依赖于信息化这一管理手段,从而实现财会信息的及时收集与有效筛选。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国有企业虽然致力于信息化管理升级,却仍然习惯性地将信息化改革重点放在生产、销售以及服务方面,在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改革升级工作中重视不足,从而容易造成管理与实际脱节,而信息化水平偏低也是直接导致内部控制风控工作不到位不及时的主要原因。
三、地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1.强化内控意识
内控意识强化不仅仅是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同时还需要明确地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侧重点与关键环节,如内控独立性、内控长效性、风控机制以及加强与内控相配套的审计监督与绩效考核等,只有站在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角度审视内控所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方面,才能够真正做到强化内控意识并有针对性和有方向性的加强内控建设。
2.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首先,确保内部控制的独立性,通过内控专门小组组建、内控管理队伍素质提升以及相關问责制度、自查与相互监督制度的确立,让内部控制真正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需要完善管理流程,尤其是在企业资产管理方面,应当着重研究融资租赁、资产形式对外投资等新的方式方法,改变内部控制的被动模式,并在新方法新手段研究过程中重视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与长效性。
最后,加强内部控制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与完善,通过24小时财务风险数据检测、财务风险数据库建设等方式,及时跟踪企业各项财会数据,并及时发现风险数据、汇总风险数据,增强对风险数据的反应力。同时,通过推行风险防控例会制度以及机动会议制度,对所发现的常规问题以及突发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讨论,尽快拿出解决办法,避免风险隐患演变为实际风险,切实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上的风险防控能力。
3.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企业财务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途径打通内部控制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经营部门、生产部门以及服务部门等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统一数据传输口径提升数据传输质量与效率,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云储存、云会计等新的工作手段强化内部控制信息获取质量,以及多元模式会计信息收集,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数据支持。
4.加强内外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通过直接隶属于企业最高领导层的形式让内部审计能够不受到其他管理部门及领导人员干扰,有效履行监督审查职能。同时加强社会媒体合作,通过外部监督促进企业自身管理改革。
其次,加强绩效考核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力度。通过平衡计分卡机制改造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在关注财务指标的同时加强对内部管理流程及制度执行情况与执行效果的考核,提升管理层与业务层对内部控制执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利用有效的激励奖惩,激发企业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创新性,增强内部控制的主动性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程焕强.新时期下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简析.财经界,2019(3).
2.高蕾.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财经界,2019(3).(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