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菲菲,陈秋华,严羽爽,林嫩妹
(福建农林大学 管理学院,福州350002)
城郊森林公园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城镇周边环境的大型生态斑块,拥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森林游憩价值高[1]。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休闲时代的到来,居民游憩意识日益增强,游憩需求旺盛与城郊森林公园发展不足的矛盾明显。当前,城郊森林公园还未真正进入经常性使用的游憩阶段,这与城郊森林公园发展不足和游憩功能挖掘不足有关[2]。游憩是森林的重要功能,城郊森林公园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探讨城郊森林公园游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游憩是指人们为了恢复体力、精力以及获得愉悦感受,利用闲暇时间在日常环境之外进行的活动[3]。游憩满意度是游憩者主观游憩感受与实际游憩体验相比较的结果。在游憩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方面,Bedimo-Rung(2005)认为可达程度对游客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4],毛小岗(2013)认为可达程度是衡量城市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的重要前提[5],而游憩目的是游憩地对游客吸引力所在以及推动其进行游憩行为的内在动因。杨围围(2015)[6]、冶建明(2018)[7]认为游憩目的和可达程度分别会影响游憩满意度。针对不同游憩地,国内学者将城市公园游憩满意度划分为景观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8];从感知价值视角将森林公园游憩感知细分为景观资源、设施服务、功能效用、社会效用以及情感效用[9];针对城市居民构建了社会环境满意度、服务满意度、感知质量满意度的城郊游憩满意度评价指标[10]。Torres-Sovero(2012)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旅游经营层面分析生态旅游目的地满意度[11]。Lee C F(2015)认为森林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服务、休闲设施和安全可持续性会影响游憩满意度[12]。李颖(2016)提出了旅游资源、卫生设施、休憩设施、交通状况、娱乐项目、餐饮、购物、安全等指标是影响城市森林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3]。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郊森林公园具体情况,构建了城郊森林公园游憩满意度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见图1),共包含5个潜变量和7个研究假设。与以往的游憩满意度模型相比,本模型的改进之处在于:①潜变量的调整。城郊森林公园不仅有森林公园特性,还有城市公园、风景区的部分功能属性,较之一般游憩地,城郊森林公园还具备公益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对服务城镇居民、普及森林生态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将满意度细分为自然环境、服务环境、管理环境3个潜变量;②观测变量的改进。在游憩目的构面中选取亲近自然、休闲健身、体验森林文化[14]作为观测变量,区别于非森林游憩。针对城郊森林公园资源条件及独特性,将森林景观、休憩设施、游览设施、自然教育设施及活动等作为观测变量,城郊森林公园的员工服务、环境卫生及设施、标识标牌系统、生态保护涉及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纳入管理环境构面。
H1:游憩目的显著正向影响可达程度
H2:游憩目的显著正向影响自然环境
H3:游憩目的显著正向影响服务环境
H4:游憩目的显著正向影响管理环境
H5:可达程度显著正向影响自然环境
H6:可达程度显著正向影响服务环境
H7:可达程度显著正向影响管理环境
图1 理论模型
福州城郊森林公园生态优势明显、发展初见成效,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主力军。福州绕城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以森林景观为主,建园时间相对较久,景区发展成熟,游客来源广泛,具备一般城郊森林公园的典型代表性。这三大城郊森林公园总面积为48 070.13 hm2,园区内负氧离子含量高,全部免费或低门票向福州本地居民及周边地区游客开放。因此,本研究选择上述三大城郊森林公园作为案例地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游憩满意度的评价,观测变量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问卷第一部分是游憩目的、可达程度和游憩满意度维度测量,包括5 个潜变量的21 个测量项,采用Likert7 点量表进行测量(见表1)。第二部分是人口特征和游憩行为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惯常居住地、出游方式以及游憩频率等题项。
在征求高校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预调查,增强问卷的科学性。正式调查于2018 年11 月至2019年1月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出入口、主要景点等游客聚集区随机发放问卷。由于SEM 是一种大样本分析方法,一般要求观测变数与样本数比为1:10-1:15之间较合理。因此,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筛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1份,回收有效率为97%,符合SEM分析样本数的要求。
分析样本的人口特征和游憩行为特征可知,调查者的年龄以18~45岁为主,惯常居住地主要为福州市区与福州郊区,分别占比56.70%和25.43%。12.71%的调查者为初次到访游客,87.29%的调查者为重游群体,其中游憩频率为近一年平均每半年1次为58.76%,平均每季1次为27.49%,平均每月1 次为1.03%。出游交通工具主要以自驾车、公交或班车为主,以旅游大巴、步行或单车为辅,多以亲朋好友结伴方式出游。51.55%的调查者选择在城郊森林公园逗留1天,逗留时间为半天与1天以上分别占比33.68%和14.78%。
表1 测量表
运用SPSS22.0 软件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可靠性系数进行信度分析,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见表2)在0.837~0.904 之间,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题项内容设计合理。采用KMO与Bartlett 球形检验进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KMO 值为0.903,适合执行因子分析,p 值为0.000,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分析,共萃取出5 个公因子,总解释能力达到70.686%,各因子载荷量超过0.5,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结构效度。
组成信度是衡量构面内部一致性的指标,平均变异数萃取量是测量潜变量对观测变量解释能力的平均,衡量构面收敛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观测变量标准化因子载荷量均在0.668~0.814之间,其组成信度为0.814~0.906,平均变异数萃取量在0.566~0.650,符合Fornell&Larcker(1981)关于Factor Loading>0.6,CR>0.7,AVE>0.5 的建议,说明潜变量对其观测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5个构面都具有收敛效度。
表2 信度检验结果
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估计结果如图2。从SEM 分析结果(见表4)可见,H1—H7 假设通过检验。
模型配适度越好表示游憩满意度模型矩阵与样本矩阵越趋于一致,即模型反映的变量相关关系与实际数据差异非常小。从表5 可见,χ2/df 为1.226,RMSEA 为0.028,SRMR 为0.036,GFI、AGFI、TLI(NNFI)、IFI、CFI 都大于0.9 的标准,说明模型配适度较理想。
表3 测量模型检验
表4 模型路径系数
自然环境、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多重相关系数平方SMC 均大于0.36,标准化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6,观察变量对潜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表示将城郊森林公园游憩满意度细分成自然环境、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是合理的。
可达程度受到游憩目的显著正向影响(β=0.422,p<0.001)。城郊森林公园能否满足游憩需求是游客首要考虑因素,所以出游前会选择游憩功能较好、可达程度相对容易的城郊森林公园。当游客认为城郊森林公园能较好地满足其游憩需求时可达程度也会相对显得较高。游憩目的对管理环境、服务环境、自然环境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79、0.351和0.276,影响差异较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城郊森林公园更多以绿色惠民、绿色育民为目标,游客不仅以亲近自然、休闲健身为主要出游目的,而且也关注城郊森林公园管理和服务质量。可达程度对服务环境、自然环境和管理环境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00,0.370和0.364,表明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对于城郊森林公园而言,调查对象大部分是居住在福州市区或郊区的本地居民,与一般游客相比,居民虽然也关注城郊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但是更加关注游憩基础设施及活动,因此服务环境更会受到可达程度的影响。公园出入口设置和内外部交通的通畅性、便捷性直接影响游客对城郊森林公园的第一印象,自然环境和管理环境作为满意度感知因素,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由图2可知,游憩目的测量模型中“体验森林文化RO3”因子载荷量仅为0.45,对潜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弱,说明目前城郊森林公园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较为不足。可达程度测量模型中的“出入口设置DA3”和“出行耗时DA2”因子载荷量较高,“外部交通DA1”则较低,说明城郊森林公园距离城区较近,与大部分游客选择自驾车或者搭乘公交的情况相符,但外部交通的通达性和路况的游憩满意度较低。自然环境测量模型中“NE1~NE4”因子载荷量超过0.7,说明游客普遍认同城郊森林公园的气候条件舒适、空气清新、森林景观优美、公园规模较大。服务环境测量模型中的“休憩设施SE1”和“自然教育科普活动SE5”的影响最大,因子载荷量均为0.81,说明城郊森林公园的休憩设施较完善,游客对自然教育科普活动关注度较高,游憩活动次之。而“游憩活动SE3”和“游览设施SE2”和“自然教育解说设施SE4”因子载荷量相对较低,表明生态服务的内部支撑设施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郊森林公园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管理环境测量模型中“员工服务SE1”、“内部交通SE3”和“环卫设施SE5”因子载荷大于0.8,说明这3个因子对潜变量的作用更显著。林”生态产品供给,以此促进游客经常性的参与森林游憩,进而提高游憩满意度。
表5 模型配适度
图2 城郊森林公园游憩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标准化参数估计因素图
4.2.3 加强城郊森林公园保护管理
生态保护是游憩满意度的重要因子,应重视城郊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完善标识标牌系统,强化宣传科普功能。此外,加强主客互动,引导广大游客参与到城郊森林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中,形成共建城郊森林公园、共享生态红利的良好氛围。
运用SEM 模型研究城郊森林公园游憩满意度影响因素,进一步证实游憩目的对可达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游憩目的对自然环境、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游憩满意度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亲近自然、休闲健身、体验森林文化。可达程度对自然环境、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游憩满意度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出行耗时、出入口设置、外部交通。游憩目的对管理环境影响最大,而可达程度对服务环境的影响最大。
4.2.1 提升城郊森林公园可达程度
打造以“公交+慢行”为主导的外部交通体系,加强城郊森林公园与城镇主要交通干道和周边景区的连通性,特别是提高远郊区城郊森林公园的通达性。进一步完善园区内部交通,布设生态停车场、共享汽车充电桩,加强徒步道、游步道、骑行道建设与森林景观相协调,适当增设环境因子监测点、里程、打卡点、观景平台以及安全警示标识,引导游客科学健身和文明游览。
4.2.2 提高游客游憩满意度
挖掘城郊森林游憩功能,注重关注中老年人生态游憩和中小学生自然教育需求,强化自然教育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生态教育专业队伍培养,完善游憩设施和自然教育设施,开展森林游憩、森林教育、森林节庆活动,丰富“森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