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白冠长尾雉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初探

2020-04-30 04:32逯金瑶李继健李芝兰姜卫星唐松元
野生动物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日龄人工饲料

姚 艳 逯金瑶 李继健 李芝兰 姜卫星 唐松元 李 立

(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长沙,410116)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属于鸟纲(Aves),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长尾雉属,为中国特有珍稀物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易危物种[2],自然种群目前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地,栖息地植被以针阔混交林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为主。由于非法狩猎、栖息地破坏、生境退化等因素,该物种野生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因此,白冠长尾雉人工条件下的孵化和育雏在该物种的保护种群恢复中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对白冠长尾雉的野外种群的调查和生态学、行为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王双业等[3]对笼养白冠长尾雉夏秋季节行为节律研究,赵玉泽[4]对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和行为时间分配研究,徐基良等[5]白冠长尾雉雄鸟的冬季活动区域与栖息地利用研究,张晓辉等[6]对白冠长尾雉孵卵行为的无线电遥测研究,孙全辉等[7]白冠长尾雉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但尚无笼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雉繁育的系统研究。本文对白冠长尾雉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对白冠长尾雉人工繁育与保护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养环境

研究地设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28°20′N,113°E),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 ℃。根据白冠长尾雉野外的习性,选择其相对安静地方作为白冠长尾雉的种源笼舍,笼舍大小约为30 m2,分为内室和外室,内外室面积比为1∶2;高度2.5 m。内室可用砖混结构,外室可用钢架结构,金属网孔径≤1 cm,能防大小约为30 m2,内室和外室均设栖架。外室地面种植草、小灌木,拐角处应设置沙坑,沙坑深15 cm,内填细沙砾。种鸟雌雄比为3∶1。2014年白冠长尾雉采用亲鸟孵化,雌性白冠长尾雉5只,产卵35枚,受精卵20枚,受精率为57.28%,孵化8只,孵化率为40%,1年后成活率为62.5%。

1.2 饲料配制

1月底将由休产期饲料调整为繁殖期饲料。在调整时,每隔3 d将休产期饲料的1/4更换为繁殖期饲料,并充分混匀,直至白冠长尾雉种鸟的饲料完全更改为繁殖期饲料。休产期饲料和繁殖期饲料的配方见表1。

1.3 产卵前的准备及种卵的收集

产卵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产卵前1周在笼舍内设置数个产卵箱,放枯草树枝做垫料,产卵箱采用浓度为0.1%的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收集种卵后采用浓度为0.05%的聚维酮碘溶液进行表面喷雾消毒后放置于集卵板上进行存放。

1.4 卵的人工孵化

白冠长尾雉孵化室和孵化器采用密闭熏蒸消毒,调试试运行孵化器2—3 d。孵化器采用海江孵化出雏机,孵化温度为(37.8±0.1)℃,孵化湿度为50%—60%,孵化时间为24 d。种卵在孵化期间内需验卵3次。第一次孵化7 d检出无精卵,第二次验卵在孵化14 d天检出死胚卵,第三次验卵在孵化24 d天进行,以检出死胚卵并将种卵移入出雏盘。刚出壳幼雏在育雏盘内24 h左右,待羽毛干后,反应灵活,将从出雏盘移入育雏室。在运输过程,需要保温。

1.5 人工育雏

育雏室采用电地暖供热,以确保育雏室内温度均匀,采用通风系统用于通风换气,育雏室在出雏前必须提前2—3 d进行试温,并将温度调到35—36 ℃。

1—45日龄幼雏用自制笼舍,大小60 cm×40 cm×40 cm,笼舍的底部及侧壁中的一个侧壁采用铁丝网制备,其余各面采用板材制备。笼舍底部放入可活动的接粪板,笼舍内放入固定栖架和活动树枝,以供雏雉活动和休息,笼舍外挂遮挡物,以减少雏雉对外界的应激反应,1—2周龄的雏雉在饲养时,笼舍的底部垫入已消毒的黄草纸。

雏雉放入育雏室1 h内开饮,喂冷却至常温的开水,水内加入浓度为0.01%高锰酸钾溶液。开饮1—2 h即可开食,保障每天24 h饮水和饲料。饲料为表1中育雏期饲料配方。育雏室温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步下降,0—7日龄,36—35 ℃;8—15日龄,34—33 ℃;16—21日龄,32—31 ℃;22—28日龄,31—28 ℃;29—40日龄,28—24 ℃。41日龄常温。45日龄转到室外育雏。

1.6 日常防疫工作

育雏室每天打扫卫生并喷雾消毒1次,饮水壶每天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食盆每3 d清洗1次。育雏室入口消毒池,每天清扫并更换消毒液。

2 结果分析

2.1 白冠长尾雉卵的大小和性状

2015—2018年我们对湖南省雉类繁育基地饲养白冠长尾雉雌雉随机抽取80枚卵进行了称重,平均卵重29.48 g,长径为41.10—47.46 mm,短径为28.84—36.17 mm,卵形指数1.18—1.54,卵的测量情况见表2。

2.2 受精及出雏率

2015—2018年白冠长尾雉雌雉产卵日期、产卵数、入孵卵数、受精数、出壳数、成活数等数据进行研究,其中产卵总数为404枚,卵受精率均值83.41%,人工孵化的孵化率均值82.49%,1龄幼雏的成活率均值83.47%(表3,表4)。

表1 白冠长尾雉的日粮配方

Tab.1 The diet of adult Syrmaticus reevesii %

表2 白冠长尾雉卵的测量

Tab.2 The measurement of eggs of Syrmaticus reevesii

表3 人工圈养白冠长尾雉产卵数

Tab.3 Eggs number of artificial rearing of Syrmaticus reevesii

表4 白冠长尾雉的人工孵化育雏成活率

Tab.4 The artificial incubation and rearing survival rate of Syrmaticus reevesii

2.3 白冠长尾雉卵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孵化期为24—25 d,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失重,重量下降为3.46—4.74 g,平均失重率为13.1%,白冠长尾雉受精卵人工孵化过程中的重量变化见图1。

2.4 雏雉生长发育

2.4.1 雏雉体重的增长

雏鸟在出壳后体重为18.48—23.61 g,平均重量为21.26 g,幼雏出壳1—2日龄,体重会有轻度下降为17.8—22.29 g,雏鸟3日龄后体重上升,15日龄时雏鸟体重快速上升,30日龄雄鸟平均体重达到117.3 g,白冠长尾雉雏鸟体重增长速度见图2。

2.4.2 幼雏形态

白冠长尾雉为早成鸟。刚出壳的雏鸟具有厚实的胎绒羽,嘴基部有一道黑色羽延伸至颈部,两边眼角后均有一黑色带,背中部有一道黑色羽至尾部,下体腹部羽毛为黄色,嘴黄色,眼黑色,趾淡黄色。

图1 白冠长尾雉卵重与孵化天数的关系(n=60,13.1±0.11)Fig.1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ggs and the incubation time for Syrmaticus reevesii(n=60,13.1±0.11)

图2 人工育雏白冠长尾雉雏鸟的30日龄内体重增长速率(n=68)Fig.2 The change of body-weight with day-age from Syrmaticus reevesii

2.4.3 幼雏羽毛生长发育

刚出壳雏雉飞羽被羽鞘包裹,在保温箱保温12 h左右,体羽变干,羽片展开,随后雏雉有扇翅动作,雏雉初级飞羽出壳后已发育,3日龄长出次级飞羽羽芽,11日龄长出尾羽和肩羽。在人工笼养环境下,白冠长尾雉在2年龄即可交配、产卵。

3 讨论与小结

3.1 白冠长尾雉饲料调整,从表1中能够看出,繁殖期饲料中含有蛋白质的豆饼、鱼粉、骨粉、贝壳粉、面包虫以及鸡蛋的含量高于休产期饲料中的含量,因而繁殖期饲料能够给白冠长尾雉种鸟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进而提高白冠长尾雉的产卵率。

3.2 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白冠长尾雉的繁殖期为每年3月下旬至6月下旬,其中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为交配产卵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孵化期,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育雏期[8]。据本研究,笼养白冠长尾雉产卵时间为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与野外产卵时间稍长。但与朱家贵等研究笼养白冠长尾雉产卵时间在3、4、5、6月,以4月最为集中,5月次之,3、6月较低[9]等研究结论相似。

3.3 野外白冠长尾雉平均窝卵数为(8.86±2.11)个,产卵间隔约为 24 h,产下最后 1枚卵即开始孵化,孵化期 26—27 d;巢温为(34.5±0.1)℃[6]。 本次研究发现,人工圈养白冠长尾雉平均产卵数为15.53个,产卵间隔约为24—48 h,人工孵化期为24—25 d,孵化温度为(37.8±0.1)℃。这些差异表明,笼养白冠长尾雉产卵数高于野外白冠长尾雉产卵数,由于野外雌白冠长尾雉产下最后1枚卵开始孵化,是由神经和内分泌共同调节的,人工捡卵后,使每雌雉总数达不到窝卵数,性腺发育又都在盛期,又有产卵的超补偿,因此人工饲养下雌雉平均产卵数高于野外白冠长尾雉平均窝卵数。白冠长尾雉人工孵化温度高于自然孵化巢温,因此人工孵化期比野外自然孵化期短。

3.4 本研究发现,当孵化温度为(37.8±0.1)℃,孵化湿度为50%—60%,白冠长尾雉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重量下降为3.46—4.74 g,平均失重率为13.1%,而蓝腹鹇(Lophuraswinhoii)人工孵化温度为37.5 ℃,孵化湿度为50%—60%,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重量下降为7.2—8.3 g,平均失重率为12.9%。与白鹇(Lophuranycthemera)、蓝腹鹇[10]人工孵化的数据比较,白冠长尾雉卵的重量下降较少。

3.5 白冠长尾雉幼雏的体重增长在1—2日龄也有轻微下降,但在第3日龄即迅速增长并超过出雏重。15日龄前幼雏生长发育较缓慢,15日龄后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

3.6 本研究笼养白冠长尾雉在人工孵化和育雏条件下,人工孵化的孵化率高于笼养亲鸟孵化率,人工育雏的成活率高于亲鸟孵育。因此采用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有利于提高白冠长尾雉的繁育率和成活率,对于白冠长尾雉种群的快速复壮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日龄人工饲料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人工“美颜”
初配日龄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人工制冷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