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1762年,法国一个名叫迪马的地图经销商灵机一动,把地图切成小片,作为拼图销售。在同一年的伦敦,绘图师约翰·斯皮尔斯伯里也有一个相似的点子,他把一张英国地图粘在一块薄木板背面,并沿着各郡县的轮廓精确地把地图割成小块。与裁剪粗糙的迪马拼图相比,这种制作精美的拼图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斯皮尔斯伯里的成功得益于他生活的时代,那时,人们把能看懂地图作为绅士的象征。渴求知识和地位的中产阶级和学校学生成了斯皮尔斯伯里拼图的主要购买者。
渐渐地,人们对拼图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的主题元素开始在拼图中出现。
1787年,英国人威廉·达顿制作了一套英格兰国王的人物肖像拼图,这套拼图寓教于乐,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因为要想成功拼回所有碎片,必须知道这些国王执政的正确顺序。
虽然拼图越来越火热,但在当时只是有钱人的游戏,手工绘制、着色、剪切等使其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
1789年,法国大革命拉开了现代欧洲的序幕。一方面,人们的思想变得前所未有的开放,各种主题的拼图相继出现,如英国人约翰·沃利斯就创造性地将风景画元素加入拼图,这种拼图需要更专注、更有耐心才能拼成。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技术改变了拼图高高在上的地位,拼图开始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此时的拼图都是由边缘光滑并且较为厚重的碎片排列组成,轻微的振动就能使它们分开。直到1840年左右,德国和法国的拼图制造商发明了“全面互锁”的现代拼图,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将这种拼图的碎片连接在一起,移动一块时其他的碎片不会散开,对于一些拼合度好的拼图,将一整块成品拿起来也不会散开。同时制造商用软木材、夹板和纸板代替硬木薄板,又一次大大降低了成本。
最终,价格低廉的拼图被各阶层的消费者接受,很快便掀起了玩拼图的狂潮。
《动态错觉》答案:
1.移动的圆
2.转动的圆环
(摘自《发明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