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煜
片段一: 找准认知基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师: 老师带来一个新的工具来表示数,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谁。
生: 算盘。
师: 算盘外面一圈叫作“框”,中间的一道是算盘的“梁”,在算盘上穿过横梁到下面的一根根小棒叫作“档”,这些是“上珠”和“下珠”,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在算盘上摸一摸吧。
【思考】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积累,教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算盘,进而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和组成,摸一摸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亲近感。
片段二: 依托学习材料,展开自主学习探究
师: 在算盘上计数前,我们要先确定数位。
师: 在算盘上的每一档都可以定为个位。通常把算盘上最右边的一道定为个位,从右边起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不计数时,要把上珠和下珠靠框,表示清盘。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在个位拨一颗下珠,可以用大拇指轻轻地向上拨,让1颗下珠靠梁,就表示数字1了。在个位上再拨一颗下珠是2。个位上拨三颗下珠是3,再添一颗下珠是4。5怎么拨?对,因为一颗上珠表示5,可以拨一颗上珠,将一颗上珠靠梁。在刚刚拨珠计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根据上珠下珠表示的数看看下面的算盘表示的数是多少吗?你能一个一个数,从1数到18,从85数到100吗?下面请小朋友同桌两人合作,一十一十地数,从280数到350。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 000。赶快开始吧。
师: 用算盘上表示数和计数器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呢?
生: 它们都有相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相同,拨数时都是按各个数位上是几拨数,哪一位上满10,就向它的前一位进1。不同之处在于计数器上每一个珠子表示一个计数单位,算盘上1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思考】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育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来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片段三: 开展自主练习,实现自主学习评价
看来小朋友们学得都不错,下面老师来考考你。
1. 你能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吗?(略)2. 请小朋友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再写出来。3. 请小朋友们读出下面各数,再在算盘上拨出来。一起来看看你们拨得对不对(略)。
【思考】
新课学习的过程中,我首先教学在算盘上撥珠表示1—9的这几个数,然后让学生学习在算盘上数数,适时指导学生拨珠的手法。拨的过程中恰当地把“一颗下珠表示1,一颗上珠表示5”呈现在拨珠过程的算盘上面,引起学生注意,“去4拨5”“去9进1”这种简短的口诀也便于学生掌握记忆。通过计数器表示数和用算盘表示数两者之间的对比,了解它们表示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能够加深认识。
(作者单位: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