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云霞
一、 走出传统模式,让作业形式“异彩纷呈”
角色扮演。教师在讲解到《牧童和狼》这一课时,首先引领学生进行全文诵读,加深对于课文理解程度。随后,便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分角色扮演。学生置身于课本剧表演中,他们的独特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在自己饰演的角色上打下了鲜明的印痕。
梯级作业。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课时,我把作业设计成三种层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第一类是和家长合作制作古诗学习PPT,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学生不仅可以依据个人学习理解能力自主预习复习,发现疑难内容还能适时问询,教师给予第一时间解答。第二类是进行诗句的品读,侧重于理解、想象、运用并进行创编故事。第三类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只需要会读、会背、会默写并了解诗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课后竞赛作业。我们给学生们推荐了《皮皮鲁传》《鲁西西传》《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彼得兔的故事》等一系列优秀课外书籍。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性,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作为创新课后作业形式。竞赛形式可以是抢答,也可以是辩论等,以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学科有效整合,让作业内容多姿多彩
课内外结合。教学《恐龙》后,教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完成“恐龙身份证”的设计、“恐龙手抄报”的展示、课文第二小节的仿写。学生找书看、向师长请教、上图书馆及网络查找。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各学科融合。苏教版语文三下中要求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端午并完成一篇习作,正好与《道德与法治》中的“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少先队的《迎端午》系列活动相融合。同学们在《道德与法治》中重点了解端午的由来,“迎端午”系列活动中进行端午的知识竞赛、自制网兜进行斗蛋活动、自制端午美食、设计端午手抄报。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多角度、多感官参与体验。
三、 巧用思维导图,让作业迸发思维火花
预习作业有新意,思维导图解篇章。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这一课,教师就让学生参照课文练习中的蛛网式的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什么?谁来了?结果怎样?学生必须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通读课文,绘制的过程中又要通过读来把握要点,理清脉络,从而抓住关键词语。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和文本对话,不是就预习而预习,不是简单地读读课文,而且学生对于这样的预习作业更喜欢。
“框架作业”有助力,思維导图辅习作。如指导习作《校园的一角》,我选择了学生们最喜欢的“流莲池”作为例子,带学生们去参观了一番。对他们来说,流莲池里的假山、水草、荷叶荷花、鱼儿、甲鱼泥鳅(据说在池底下)等这些事物都太熟悉了,可是怎样把头脑里的这些信息调动起来,转化为文字,这就需要思维导图的引导。我指导学生分为池中和池边两部分,重点描写池中。池中的景物又可以分为假山和水中景物,无疑水中景物是描写的重点。那水中景物又有哪些呢?描写时要按什么顺序呢?可以重点抓住鱼来写,写鱼时你会用到哪些动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画出思维导图。
阅读作业有兴趣,思维导图助阅读。图文并茂地将无形的思维可视化,可以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推向深入。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木偶奇遇记》时,就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建构。人物篇: 罗列出书中的人物,并做简单的介绍。奇遇篇: 以“奇遇”为切入点,在故事情节上围绕“奇遇”进行建构。人物特点篇: 可以从主角匹诺曹性格特点的一次次转变为切入口进行解读,也可以选择其他人物,如杰佩托。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良常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