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敏
“官本位”思想的产生发展,并不是多么奇怪的事,而且它也是无远弗届,无孔不入,就连《全唐诗》这样的艺术汇集,也要按照官职排序,皇家的诗排在最前头,且不管皇帝、后妃们会不会作诗。
排在《全唐诗》第一位的自然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宗皇帝了。而且,收入此书中的皇家诗,唐太宗也算是多的,69首。一一读下来就会发现,唐太宗绝不是皇帝中最会作诗的人。他把皇帝的架子端得太足,那就做不了好诗人了。他的诗可取的是那少数诫勉的句子:“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以及由此思想而衍生的序言:“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他寓于其中的治国理念,要是能被历代皇帝重视,也就不至于生出一代代穷奢极欲的昏君了。可惜不能,单单有唐一代,也不乏纵情的昏主。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看中的美女,14岁时,就被唐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了。此“才”非彼“才”,与才华没有什么关系,只关涉容貌。
她唯一的好诗是《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的思念情怀,“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的真切意绪,都不再象是一个女皇帝了。至于《腊月宣诏幸上苑》,报信宣旨:“花颜连夜发,莫待晚风吹”,便又是那个君临天下的女皇帝,面目峻厉了。洛阳的牡丹花到底会不会像人间的臣子一样听命,在不应该开放的时节一夜绽开,终究大可怀疑。
因为纵情,因为风流,因为与杨贵妃的那段故事,唐明皇成了唐代皇帝中最有名的一位,在演藝形式中,他的“出镜率”比唐太宗还要高出许多。他懂音律,懂舞蹈,能亲自掌鼓,在梨园指挥排演。《全唐诗》中他存诗一卷,在唐朝皇帝中他留下的诗最多。他在《端午之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的序中说“朕宵衣旰食,辑声教于万方”,又说他“闻蝉声而悟物变,见槿花而惊候改”,可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又怎么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呢?看来,皇帝的自诩是不足信的,有几个皇帝肯承认自己是败国之君、亡国之君呢?
唐朝皇帝中,宣宗皇帝的诗算是最好的,他存诗仅六首,却多有佳句。《百丈山》“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并非皇帝雄视天下的自大情怀;《题泾县水西寺》“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也清新平易;《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也是寻常诗人的襟怀抱负;他的《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是皇帝悼臣子的诗中难得的佳构。
(摘自《李白的选择》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文选自:华声文萃 202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