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茶之味

2020-04-29 08:20本刊编辑部
齐鲁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茶人山东人茶树

本刊编辑部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时值农历三月,正是山东春茶采摘季,在山东,50多万亩的茶园中,遍布着山东茶人的身影。

山东原不产茶,或者更严谨的说法是,山东原本没有规模种植茶叶的历史,不过从一些资料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零星”的山东茶事。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据竺可桢研究和有關考古资料,指出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所以关于上古时期这一地区有茶的传说是有可能的,后由于气温骤然变寒使茶绝迹。据地方志记载,山东在元、明时期,昆嵛山区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机构“茶场提举”。

《中国茶叶》1979年曾报道: 1940年日本石川县茶叶组合副组长本山亮一来山东调查种茶的可能性,在津浦铁路沿线北纬36°以南的旷野中,发现一株大茶树,“粗有三抱,高达五丈余”,怀疑是世界最大的茶树,日本人当成宝贝,立马砍了运回日本,同年在日本权威媒体《茶》刊上报道过这一发现,并刊载了大茶树照片一幅。

以上事实都可以证明,山东茶古来有之,很可能几千年以前山东就有茶。但自宋代之后,气候变冷,北方不适合种茶,南方成了主要的产茶区,让人几乎忽略了山东的茶叶。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气候变暖,以及防寒抗冻技术的发展,山东茶叶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1966年春,原山东省商业厅等部门在鲁南四个县试种了25亩茶,历经各方努力,原日照县试种的7亩茶田长出了绿茶,开启了山东种茶的先河,也使中国种茶区域向北扩展。这就是鲁茶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事件——“南茶北引”,打破了业内公认的“北纬30°以北不适合种茶”的行业迷信。

从那以后,自山东东南沿海的日照到胶东半岛地区的海阳、诸城以及鲁中南茶区的济南、泰安等地,鲁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展,到2019年,山东茶园面积达55万亩,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北方茶产区,日照绿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日照绿茶品牌价值为17.06亿元,排第47位。

鲁茶50多年的发展史离不开几代茶人的薪火相继,离不开一处处茶园的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离不开一家家茶企在残酷市场中的搏杀与正名。

回溯过往,正视现实。客观而言,受限于地理气候元素,鲁茶的种植面积、产量无法与南方茶相比,2018年,中国的茶产量达到261万吨,居世界第一,而同年数据显示,山东茶产量为2.2万吨,不到中国总产量的1%。从这个硬条件出发,我们很难说目前鲁茶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的“道”之所在,不过,也同样是因为地理气候原因,鲁茶与南方茶在味觉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因为昼夜温差大,冬天要经历霜雪,茶树的生长期长等因素,鲁茶无法做到像南方茶那样精细的外形,却成就了鲁茶像山东人一样的品格:叶片厚,就像山东大汉一样闯实;滋味浓,就像山东人一样厚重朴实;耐冲泡,就像山东人一样重情义重交情。板栗香、豌豆鲜,北纬36°,这些词汇成为了山东茶的独特标签。

从1966到2020,50多年的鲁茶发展史,蕴藏着一代代山东茶人的心血,一片片茶园在山野中诞生,一个个品牌从无到有,一条产业链在不断更新、完善,属于鲁茶的文化底蕴也正在一点点积淀。

茶香飘溢50多年的岁月里,是千千万万的茶人用自己的时间和汗水,写就了这山东茶史光辉的开篇,他们的生活因茶而改变,他们对鲁茶品牌、产业的建构蕴藏着鲁茶未来的发展密码。

如今,鲁茶之味已被世人认可,接下来,便是“味觉”之后的“道法”,如今,我们寻味鲁茶,梳理鲁人茶事,探寻未来鲁茶的发展路径,为的便是将来能够名正言顺地探讨鲁茶之道。

猜你喜欢
茶人山东人茶树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一个金陵女子与世纪茶人的邂逅
一位福建茶人的普洱情怀
茶人赖法卫与香妃翠玉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牵手
——一对茶人的婚庆歌
茶树湾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