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 马文国 李 勇
2014 年,北京市教委为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整合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试点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我校与首都医科大学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合作开展贯通培养护理高端人才。学生前三年在附属卫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间三年在高校或我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3+3),后两年在高校接受本科教育(3+3+2)。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相对独立,对贯通培养这种新模式所涉及课程衔接的研究还很少。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在中、高职学校是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存在重复上课现象,探索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效衔接、协调发展迫在眉睫。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高职学生的必修课,教育部2009年发布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及课时要求与笔者汇总的两所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高职阶段没有部频大纲)的内容及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因特网及多媒体软件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等六个模块(如表1)。中、高职课程存在严重的重复性,高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延伸作用几乎没有体现,高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在中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上进行知识延伸。由于中职没有客观统一的考核方法,进入高职阶段,学生无法客观分层,学生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选用相同的教材,高职的计算机课程补充性与发展性不够,造成中、高职教学资源重复,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
表1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4.文字处理 12 文档编辑格式化、页面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处理5.电子表格 12/16 表格数据录入、格式编辑、数据管理、函数、公式、图表制作6.演示文稿制作 10/4 幻灯片创建与编辑、幻灯片模板和设计、放映方式设置及动画设置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1994 年开考,至今已举办48 次,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多。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2013 年,考试科目及内容也有较大的调整,新增了MS Office 的高级应用。一、二级所涉及模块及分值比较见表2。
表2 一级MS Office 应用与二级MS Office 高级应用模块比较
从表2 结合一、二级考试大纲可以看出,一、二级内容正好与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吻合。二级MS Office 所考内容是一级内容的提升和补充,如Excel 模块中增加了迷你图的创建、函数嵌套等内容,所以我们尝试在中职阶段学习并考取一级证书,高职阶段开始学习并考取二级证书,充分有效地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
为做好贯通模式下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我校自2017 年开始进行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MS Office 为导向的贯通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重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变。
2017 年开始,我们将中、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中职以一级MS Office 为教学重点,高职分层,通过一级的学生学习二级MS Office,未通过者仍学习一级内容。这样既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又充分体现了中、高职层次的差异性。
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这些能力必须由学生自己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要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另外,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一个综合性考试,学生不仅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基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衔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传统教学中,由于素材(案例)相对固定,教师先讲授再操作案例、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学生有可能在较短时间里根据暂时性的记忆回想教师步骤,完成相关操作,但这样的操作往往一时完成,但忘记时间较快,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并掌握。现在,市场上开发了大量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拟系统,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学生练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可形成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或由教师予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寻求解决方法,还掌握了学习过程,真正做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与技巧,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计算机信息素养。
另外,在学生充分练习的基础上,配合学生的学科教学进行模块综合练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例如,配合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让学生制作电子版的职业生涯设计,加以针对性的辅导,参加全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我校在竞赛中的获胜率。
中职学生压力小,学习主动性差,计算机起点低,学生报考人数少。通过宣传以及改变考核方式,加大证书的分值(见表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报考与通过率。
表3 传统考核方式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对比
实践表明,实行以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后,中职阶段学生一级通过率由最初的约为0 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高职阶段考取二级证书做好了准备,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