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皓凡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开发农业功能,对乡村生态休闲,文化教育,旅游观光进行挖掘。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乡村环境的改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帮助完成高质量的精准脱贫,让脱贫具备可持续性。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创新形式,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领脱贫的优势日益凸显,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如今贵州丹寨县面临的重大难题。
万达集团对丹寨开创了“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捐款、纯投资扶贫模式,企业不再是简单的通过输入资金进行扶贫。而是进行针对性投资形成产业链,达到稳定且可靠的经济增长。摒弃单纯的短期扶贫模式,万达利用企业优势从地区产业的源头开始,帮助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新模式更加注重长期的扶贫计划,从时间上进行融合实现全面整体的脱贫,让企业扶贫直接达到惠民效果。万达小镇于2017年7月3日开业,当年就使丹寨的旅游收入翻了5倍,游客数量突破500万。不仅如此,万达小镇还为751名贫困户提供稳定就业,直接带动全县贫困户4704人增收,间接带动贫困户3202户12810人增收。短期内就获得了很好的扶贫效果,直接推动了丹寨旅游扶贫的发展。万达的包县扶贫模式对丹寨的旅游扶贫效果显著,扶贫新模式为贫困户解决了增收难、就业难等突出问题。
通过抓住万达小镇带来的发展势头,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均有大幅上涨,其中接待游客567.12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50%,旅游综合收入46.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游客过夜人数也大幅增长,国内和入境过夜游客分别同比增长42.76%和83.52%。旅游的整体发展将会继续带动贫困户实现就业和增收,为丹寨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表1 贵州丹寨县2016-2018年旅游产业发展数据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丹寨县和万达集团通过调研分析,准确的把发展旅游确定为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主要方式。作为丹寨县精准扶贫的核心产业项目,万达小镇开业第一年旅游综合收入就达24.3亿元,带动全县1.6万人增收和超过20个产业全面发展,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2018年丹寨县接待游客超过5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78亿元,占GDP的比重高达145.05%(见表1),自2016年开始旅游收入占比不断加大。突出的成果表明,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正确的,是符合丹寨现实状况和发展方式的。
万达小镇直接推动了丹寨县旅游扶贫的进程,旅游扶贫成为扶贫的主要方式。将旅游扶贫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用旅游扶贫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广泛的扶贫效果。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丹寨县把旅游扶贫与其他产业紧密结合,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使得多产业发展让农特产品不再滞销,让贫困户从中获益。在此背景下丹寨县荣获多个荣誉称号,不少景区多次被列为示范景区,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7.7∶26.4∶45.9调整为23.0∶27.7∶49.3。多方受益的结果应征了,把旅游与其他产业紧密结合,是推动实现旅游脱贫的又一“强心剂”。
丹寨县旅游开发往往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帮助,缺乏自我创造能力。丹寨旅游今天的影响力是万达集团在背后进行帮助所取得的成果,万达对丹寨进行了强有力的包装,通过旅游营销、创新整合和话题制造让万达小镇获得成功,实现旅游扶贫。在万达之前,当地并没有通过良好的旅游开发、旅游策划来实现又快又准的扶贫效果。2015年引进知名企业,发展蓝莓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效果并不显著,自万达进入后扶贫效果才获得巨大的突破。旅游扶贫过分依靠企业,扶贫脱贫模式单一,以至于企业对丹寨的扶贫作用过于巨大。又由于自身缺乏独立的、系统的旅游自我创造力,造成不能很好的实现旅游发展,导致无法带动贫困户实现长期有效的脱贫,旅游扶贫效果无法深入。
丹寨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旅游项目和支柱性旅游企业单一。作为全县目前旅游扶贫贡献最大的万达小镇,开业一年创造近2000人就业,带动全县1.6万贫困人口增收,为丹寨当地的旅游开发作出了一个极为成功的案例。可目前丹寨的主要旅游收入、就业岗位等来均自于万达小镇,让万达小镇成为丹寨县的依赖性旅游项目。造成这样的首要原因在于除了万达小镇之外,没有再开发出第二个与之媲美的旅游产品。其次是,由于在对丹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万达小镇是以开发休闲旅游和商业旅游为主,缺乏对度假旅游产品和观光旅游产品的开发。导致部分旅游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旅游开发存在“偏科式”发展。因此,怎样对丹寨旅游产品进行全面性开发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资金仍然是贫困户参与旅游业的主要障碍,不良贷款,诚信度缺乏导致“贷款难”等问题困扰着贫困户,没有资金就无法参与到旅游业中。如何从旅游受益者转变为旅游参与者,资金是摆在贫困户面前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就目前贫困户的资金获取方式来看,主要是来自贷款、分红等形式。首先以丹寨县众多贫困村中的雅灰乡羊高村为例,村民人均可获得贷款3.7万元,贷款主要用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可以看到,虽然通过贷款能获得资金支持,但是村民贷款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用于参与旅游业少。其次是通过企业进行分红,万达产业扶贫基金委曾向丹寨贫困户分红5000万元,因贫困人数多,所以人均获得资金数额有限。资金获取数额不大,获取形式单一。如何解决资金问题,除了依靠外界帮助外,还需要发挥内在主动性,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把“等着拿”、“躺着要”变为自我主动创造财富,从根本上改善“志”和“智”的贫穷。
丹寨旅游现在不仅仅需要像万达这样的企业进来,帮助进行旅游开发,还需要自己主动创造发展机会。引进优秀企业进行帮助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动走出去才能让丹寨旅游持续发展。“走出去”既是对丹寨旅游的宣传,也是打通与外界联系的壁垒,使更多先进技术、管理技能、开发经验涌入丹寨,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利用政策的激励作用,鼓励具有能力的贫困户“走出去”。组织他们参观、考察示范性景区,学习先进的旅游相关知识,不断的从知识层面到实操层面进行全面完善,最终达到让贫困户能够独立参与旅游、服务旅游、实现自我增值和自我脱贫的目标。
如今的旅游开发,不仅要注重观光游览,还要进行旅游的创新创意。正因如此,发展旅游IP产业对旅游脱贫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点。利用丹寨的民族文化资源,将其发展成为丹寨的民族旅游文化IP产业。借助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和良好的科技环境氛围,对丹寨的民族文化进行IP塑造和产品设计包装,把民族文化IP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全面的、系统的旅游业,让丹寨旅游通过IP塑造后更加深入人心。
针对如何解决贫困户的参与门槛,除了政府的扶持,帮扶人员的帮助外,还可以将互联网经济下的众筹方式运用于其中。众筹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众筹形式帮助贫困户办民宿、销售民族传统工艺品等,只要项目具有可实施性都可以加入到众筹中,众筹可以让许多优秀的旅游创意想法得以实现。合理运用众筹不仅是一个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的过程,也是间接性宣传当地旅游和民族文化的过程。
旅游扶贫工作中,“扶智”比“扶贫”更重要。在扶贫过程中可发现,除个别贫困户不愿意脱贫外,多数贫困户因为对旅游脱贫没有信心、自身文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他们不愿意参与到旅游扶贫当中来。懒惰懈怠、不思进取、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是造成贫困地区落后和贫困人口贫困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旅游资源、国家政策的鼓励和企业资金的引入下,贫困地区的人口思想觉悟是阻碍旅游扶贫取得更好效果的障碍。因此,要从贫困户的根本观念、心理、思想上进行建设,树立和宣传脱贫典型,让脱贫成功案例被看到,让贫困户关注脱贫、学习脱贫方法。使他们具有脱贫意识和脱贫斗志,让贫困地区有本质的脱贫和全面的发展。
贵州有着“中国数谷”之称,丹寨可以利用贵州大数据优势,对游客旅游行为的偏好、种类等进行分析,精确的把握市场需求,针对性的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游客需求,培养对应的旅游服务型人员,适应当地旅游发展的需要。
使用大数据对贫困户进行更为精细的管理,对他们采集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制定适合自身的旅游脱贫计划。使用大数据平台对旅游产业扶贫效益进行分析,通过采集、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情况,查看人均收入情况和达标率,达到分析旅游产业的帮扶效益目的。同样的,在整个扶贫脱贫过程中,运用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扶贫脱贫进行全程监督,保证扶贫脱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