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慕珊 林楚真 张玉芳 林湘燕
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 1 骨外科 2 外科 521000
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一项常用外科手术方法,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疼痛和恢复膝关节功能,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1]。但是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创面较大,术后出血量较多,且容易出现关节周围肿胀,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血、镇痛和消肿显得尤为重要[2-3]。传统临床常采用生理盐水冰袋进行冰敷,属于物理疗法,具有无创、低副作用的特点,能够发挥消炎、祛肿、止血、镇痛的作用,但往往贴合不够紧密,还有一定的改良空间[4]。为此我院对收治的40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改良冰敷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单侧初次置换,符合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排除心、肝、肺、肾等其他器质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血液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相关协议书。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2±4.9)岁;体重45~71kg,平均体重(55.6±3.8)kg。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5.0±4.8)岁;体重44~70kg,平均体重(55.4±3.7)kg。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躺卧病床,患肢抬高15°左右,屈膝约30°,术后6h开始进行第1次冰敷。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冰敷进行治疗,即将500ml生理盐水冰袋冰冻后,采用包布包裹后,敷在膝关节的周围,30min/次,3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冰敷法进行治疗,即自制多功能冰袋,面积52cm×21cm,每隔13cm进行间断,分割为4个体积相当的袋口,在其中装入碎冰颗粒后,采用吸水性良好的系带进行包裹,360°环绕膝关节后,应用弹力绷带从膝关节上下各10cm范围进行固定,使之与膝关节紧密贴合,30min/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冰敷5d。
1.3 评价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冰敷后的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消退时间和术后出血量之间的差异。疼痛程度在冰敷的1d、3d、5d后采用疼痛数字评价评分法(NRS)进行评估,即患者将个人的疼痛感受无痛~剧痛采用0~10这11个数字进行表示。肿胀消退采用“周径差<0.5cm,轻度肿胀但皮纹存在”进行判断,时间以h进行计算。术后出血量在术后12h、24h、48h各观察记录1次。
2.1 冰敷后的疼痛程度与关节肿胀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冰敷1d、3d、5d后疼痛程度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术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48h的出血量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冰敷后的疼痛程度与关节肿胀消退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术后出血量比较
关节置换术是一项颇为复杂的手术,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术后出血量往往相对较大,局部肿胀也较为严重,不利于术后生命体征的稳定和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5-6]。冰敷疗法通过低于人体体温的物理刺激,能够达到降温、减轻炎症性、消除水肿和减少渗出的目的,同时还能减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从而提高疼痛的阈值,起到局部止痛的效果[7-8]。本研究中,笔者在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改良冰敷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冰敷1d、3d、5d后疼痛程度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相比于传统冰袋冰敷法,自制多功能冰袋能够将膝关节的上方、内外两侧完整包裹,与膝关节周围的皮肤能够较为完全的接触,冰敷面积达到了最大化[9],从而能够显著提高冰敷的止痛、消肿效果,大幅降低了疼痛程度,缩短了关节肿胀的消退时间。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48h的出血量皆低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通过冰敷可以缓解血液循环,激活血小板功能,帮助修复破损的血管,还能够促使毛细血管收缩,降低组织温度、血流速度及细胞代谢,有效地减轻充血肿胀、抑制局部渗出与炎症扩散[10],而改良冰敷法能够使得冰敷效果实现最大化,更易于固定、避免冰袋脱离滑落,这也能够减少护理人员调整滑脱冰袋的频数,更有利于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